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行善沒什麼了不起
2014/07/10 01:20
瀏覽2,171
迴響21
推薦83
引用0

陳光標花三萬美金買「偽聯合國組織」「世界首善」獎狀的新聞,已經充分顯示,他是個沽名釣譽的偽善人士,毋庸置疑。不談這個粗俗人了,說了令人噁心。

移居加拿大數年之後,赫然發現,所謂行善根本不偉大,行善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捐款、當義工自小生根於所有加拿大人的腦海,他們從不覺得那是天大地大的事,每一次捐款活動宛如嘉年華會,不過是一年一次的例行假日活動,大家又唱又跳又捐錢,沒有人談到行善,更沒有人吹噓捐款有多麼偉大。

雖然我也認為多管閒事,加拿大(現任)政府經常公開批評中國人權不彰,可能頗不受中國政府喜歡,事實上,一般加拿大人也不太喜歡共產黨,他們其實不懂什麼叫做共產主義,只是認為民主政治勝於一黨專政,人權至上勝於國家大義。

但是,當天災來臨的時候,加拿大人不分你我,慷慨捐輸,印尼大海嘯如此,汶山大地震也是如此。加拿大人口只有三千四百多萬,大約美國的九分之一。汶山大地震,加拿大民間捐款三千萬加幣,政府相對捐三千萬(也是人民的錢),共約三億多人民幣。我想多數中國人不知道吧!我提這個,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也沒任何一個加拿大人跑去中國大吹大擂,因為這只是一件應該作的事。

別以為加拿大人多麼有錢,他們絕大多數買不起豪宅名車(溫哥華的豪宅名車裡面,一半以上是華人),因為各項稅費很高,加拿大人的可支用所得其實很低,但是這並不減少他們每年參加例行捐款活動的熱情。

無論你去加拿大任何地方任何機構,你會發現,義工實在多不勝數(我當義工的醫院,想當義工還得排隊至少半年一年)。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常年在當義工,扣除童孩、耆老無法工作,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加拿大人是義工。義工當然也是行善,時間就是金錢,甚至更勝金錢。當我發現,身邊朋友當義工超過十年、時數數千小時比比皆是的時候,我終於知曉,行善並不偉大,它只是日常生活該作的一件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社會萬象
自訂分類:新聞駭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1) :
21樓. Zoe L
2017/01/07 21:29
20樓. 陳正華 牧師
2014/07/17 00:22

陳傳道八年前在加拿大的大多倫多區住過5年,很敬佩我個人所遇見的、他們的義工之態度與精神。

行善,本應是一件好事,但若真的動機不善,這「善行」早晚會出問題的。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舊約都告訴我們,上帝更看重內心深處的動機...

善在人心,自然而然,不需宣揚,不必自傲。

有錢捐錢,有時間當義工,文明社會本該如此。

安歐門2014/07/17 01:46回覆
19樓. Zoe L
2014/07/15 14:48
行善?

陳光標的高調行善其目的恐怕不是在行善, 而是藉行善之名謀取更多的名與利。
換句話說, 高調行善是一種投資換取成名,然後以成名換來商機,賺取實際的金錢利益。
陳光標自己說過:有百分之六十的生意是透過捐錢而得到的。

他在家鄉以捐建老人福利中心為名,強徵廣大農地興建私人園林豪宅供自己家族享受,
每年只象徵性地開放幾天辦活動作秀而已。 他在家鄉與當地政府和謀捐建新商場和新住宅樓出售,
建好的商場沒人要來,住宅樓也賣不出去時,以暴力強迫和逮捕當地鄉民拋棄家產,遷入新的商場。
還籮織罪名使人受害者入獄,也氣死受害人的老爹,鬧出人命來。 這位首善使鄉親們受害很深。

我看了你的貼文。

我一向覺得,追逐名利者,多半自私自利,鮮少有真愛心。

陳光標終將露出真面目,身敗名裂。

安歐門2014/07/16 00:41回覆
18樓. 看雲
2014/07/15 06:47

環境決定性格。地廣人稀,減少了壓力,人的心胸也比較開闊。

早年的移民環境,應該也促成了互信互助互愛的傳統。

性格天生,很難改變,

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一代傳一代,逐漸形成當地文化。

我喜歡加拿大,正是因為地廣人稀,

人少的地方,少競爭、少摩擦,多了彼此的需要。

安歐門2014/07/16 00:39回覆
17樓.
2014/07/13 20:01
對呀,還滿粗俗的,就那種爆發戶的心態吧。對於急需救助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即時雨』,既然他想用錢買名聲,那使用上也不用太客氣啦,回饋社會剛剛好啦。當然,被救助者感謝他,也無可厚非啦,畢竟這也算是雪中送炭吧,要仰望政府補助,我看不僅效率差,而且一些審查條件還囉里八唆的,麻煩。

如我所說,行善當然是好事,但是高調自我吹噓則是粗俗。

不能說陳光標不是好人,但的確處處顯示,暴發富味道濃厚。

安歐門2014/07/14 00:43回覆
16樓. 小黛
2014/07/12 23:40

『行善沒什麼了不起』好題目!三太子開心

你這個,太花了吧!

安歐門2014/07/13 01:44回覆
15樓.
2014/07/12 20:37
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讓人欽佩,反倒是那些沽名釣譽的散財童子,只好當作『不用白不用』的資源啦。

陳光標散財原是好事,他偏偏把它弄成鬧劇,所以我說他粗俗。

安歐門2014/07/13 01:44回覆
14樓. VS Always
2014/07/12 12:28

今天剛好看到這新聞, 覺得好感動, 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暖友好的社會, 真是件幸福的事.

http://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maple-ridge-boy-s-lemonade-stand-raises-24k-for-friend-s-surgery-1.2698208

這是常有的事,重點不在於多少錢,在心,在教育。

安歐門2014/07/13 01:42回覆
13樓. Tintin.C
2014/07/12 09:45

安大爺,我剛從溫哥華渡假回台,與其說渡假,其實是回家!真正悠閒的跟溫哥華的家人過2星期生活!

表妹暑假期間去面試圖書館的義工,要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我原以為是時數的需要,後來才知道,11年級以前的義工時數是不算的!所以,當義工沒什麼理由,就是想去幫忙而已,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如我所說,加拿大人當義工,只是做該作的事。

我兒子從10年級開始作義工,七年如一日,數百小時,

他也覺得,那就像上學一樣,時間到了就去。

我自己呢!吹噓一下,早已超過一千小時。

安歐門2014/07/13 01:41回覆
12樓. Loser
2014/07/11 13:20

補充一下。還有,安老。

我覺得,您雖然長期身處西方,可是似乎,幾近100%的,並沒有被西方思想「污染」到。這也許是老幾代華人,很普遍的現象。無論移民了多少年,思考模式終究蠻華人的,或者說,蠻臺灣知識份子的

以我的所知,無論是我本身與歐美人聊天,或者是從電視媒體上觀察,譬如有些歐美節目,它會實地去拍攝一些「長期深入貧瘠惡劣地區,只為了救一隻大象、或者某些受環境迫害的弱勢動物」的人員,若是你問:「你怎麼願意這麼做,這裏可能經常連想洗澡都沒有水」。

它們的回答一般只是:「因為我想這麼做。」 沒有誰會說:「這本來就應該做。」

如果你問加拿大人平平常常的「善舉義行」,我猜,它們或許也就是西方人一貫的說法:「我只是想這麼做,我覺得這使我快樂。」 或者:「我不覺得是我幫助它們,沒錯或許我做了些甚麼,但它們所帶給我的,更多。我想我該感謝它們。

但應該還是沒人會回答::「本來就應該做。」

我覺得,反而我的觀點比你西化更深、很多。

行善很偉大,但它不該是一件「該不該」的事,而是你「要不要得到這個快樂」。

義工,並不是「你在幫別人」,而是「別人給你更多」。

如果我有天也跑去坐義工櫃台了,別人問我,我也會誠實講:

「沒啦,其實是我該謝謝大家啦,這讓我日子充實多了,朋友更廣了」。

------------------------------------

另外,嗯,那位H先生,謝謝。這只是因為您開砲,指著我的鼻子講話,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我禮貌性的就地給予簡單回應。請不必情緒,也不必耿耿於懷,接著指謫我矛盾。

我沒舉「惡例」。在我看來,那些也只是可接受的人之常情。

------------------------------------------------------------------

好啦,我也差不多到了事忙的季節,只是一陣子興趣,主觀上覺得,安老您是個似乎可以聊幾句的人,於是多多發言了,放開場面話,老愛講真的了。這有點抱歉,我可以承認,也願意收斂:)

你大可儘量說,即使是胡說八道,我不在乎,

因為我知道,你只是愛叛逆,並非頑固無知。

你舉的例子,的確多數是特例,大部份義工的心理並非如你所猜測,

有朝一日,當你做了數千小時(或十年)義工之後,你會明瞭的。

加拿大人當義工,多數的確僅是為了社會需要、學校需要、醫院需要。

當義工不會帶來多少快樂,更多的是長期的無償犧牲。

安歐門2014/07/12 00:0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