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啤酒文化的發展模式預測
2006/07/21 09:30
瀏覽1,055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台灣啤酒文化的發展模式預測

  啤酒文化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軌跡和模式,從國際啤酒產業的發展經驗看台灣啤酒文化的發展,大概可以預測到一些未來的趨勢和走向。

 

  二○○二年起,台灣開放民間釀造啤酒,台灣菸酒公賣局轉型為台灣菸酒公台灣青啤公司成立,宣佈引進中國大陸的啤酒,開始啟動台灣新的啤酒文化。二○○二年六月初,高雄市的台精統股份有限公司獲得財政部頒發的第一張小型啤酒廠執照。二○○四年六月下旬,台北縣政府發出第一張啤酒館公司執照。至此,啤酒文化需要具備的三大要件和基礎-啤酒原料啤酒廠和啤酒館-已經完成。二○○四年暑假期間,大型賣場陸續引進各國名牌啤酒,加入戰局,為創造台灣新啤酒文化寫下新頁。在傳播媒體和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台灣啤酒文化正以極為快速的步伐往前邁進。

 

  然而,創造新啤酒文化的最大支柱,仍然來自於大型啤酒廠產業競爭遊戲,小型啤酒廠祇能在大型啤酒廠無法企及的小眾上著力,為啤酒愛好者提供一些特別的服務。至二○○四年底為止,財政部頒發出去的小型啤酒廠執已經有十二張,但他們的名字仍然是大眾不熟悉的,便證明了啤酒產業遊戲規則,確實是操控在大型啤酒廠手中。

 

  轉型後成為台灣菸酒公司的台啤,為抗衡青島啤酒帶來的市場震撼,和進口啤酒以及小型啤酒廠的競爭,做了許多經營上的改變,成效卓著,有目共睹,但真正全面性的啤酒戰爭其實還在蘊釀中,要等台灣青啤公司正式推出以台灣產地為名的啤酒(例如「龍泉啤酒」)時,才會真正引爆開來。這段空檔期間,台啤雖然忙著做各種組織調整,產品包裝和廣告的作業,但卻一直沒有推出新型式(style)的啤酒產品,是台啤廣告不敢更換代言人的主因。而台灣青啤公司雖在網路資訊上表示,青島啤酒旗下擁有150多種啤酒,區分為黃、黑、淡、棕四大色系,但對啤酒消費者而言,那是沒有意義的資訊,除非台灣青啤公司將150多種產品全部推出市場,供消費者自行比較選擇,這個數字資訊才有意義,然而要那樣做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青島啤酒旗下的150多種產品,並不是青島啤酒廠自己生產出來的,而是經由購併取得的品牌。對中國的青島啤酒集團和台灣青啤公司而言,產品品牌眾多,固然是極大的資產和極大的優勢,卻也是極大的包袱。不要說消費者會被這麼多的品牌弄糊塗了,連青島啤酒集團和台灣青啤公司的員工,也搞不清楚這麼眾多的啤酒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相對於已經定型的台啤公司而言,台灣青啤公司擁有許多市場利基,好好玩一場啤酒文化的大戲。台灣青啤公司的市場利基在於:

一.台灣青啤公司是民間商業機構,運作上不受國營公司的束縛,十分自由。

他們可以自由的生產自己想要生產的產品,經過自己的行銷體系和管道,將產品行銷到世界各地。

二.台灣青啤公司可以自由的引進國際上任何一家或多家啤酒公司的產品,在台灣地區銷售。

三.台灣青啤公司可以自由的授權和委託其他啤酒公司,製造其他啤酒型式的產品,擴大產品種類。

四.台灣青啤公司可以自由的參加國際上任何一項啤酒節或啤酒比賽,為台灣生產的啤酒打開國際市場。

五.台灣青啤公司可以自由的設置啤酒館和啤酒花園,開創台灣的啤酒花園時代。

六.台灣青啤公司可以自由的舉辦自己的啤酒節,創造台灣第一個國際啤酒比賽和其他相關活動。

 

  綜觀台灣青啤公司的優勢,猶如二○○○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經驗,台灣青啤公司將會發現他們可以發揮的空間,居然多到無法想像的境界,而這些機會原本是台啤可以獨家擁有的,但台啤竟然在五十多年的經營中,完全忽略了這麼寶貴的機會,不能不說這就是「造化弄人」,由不得你!

(本文寫於20055月)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