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看看大陸發展核電外銷帶來的繁榮而台灣還在無知反核
2015/02/12 08:35
瀏覽836
迴響1
推薦21
引用0

 

一、外銷才能產生經濟活力

據外媒報導,確認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圖1),並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堆。近期中國大陸的核電出海有加速趨勢,24,中國、阿根廷兩國政府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圖2),自2月份以來,核電出海已經有兩單落定,核電出海有望成為中國大陸繼高鐵出海之后的第二個經濟增長點。申銀萬國分析師也表示,核電前景空間無限,儘管原油價格下跌,核電可能不受影響。相比于其他能源,核電經濟效益最高。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印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中國大陸核電裝機容量目標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核電行業從2014年到2020年的年增長率必須達到18%來實現規定目標。

圖1  外銷巴基斯坦核電

圖2  中國與阿根廷簽訂核電協議

 

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圖3)獲得阿根廷的青睞,這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和後起之秀核電相比,中國高鐵出海也一直受到重視,2014年中國大陸鐵路和機車領域企業進軍海外的步伐明顯加快,2015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阿根廷總統克麗斯蒂娜在中國短短3天的訪問令阿根廷收獲頗豐,根據協議,中國將對採用中國核電技術的阿根廷項目,提供利率優惠的資金支持,兩國政府授權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負責具體執行落實合作協議。協議簽訂後,克麗斯蒂娜在她的推特上介紹,重水堆項目投資58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70%,外方占30%;另一個為100萬千瓦核電項目,投資70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50%、外方占50%。“該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成功出口拉丁美洲,為中阿戰略合作再添新章,同時對構建中拉整體合作平臺具有重要意義。”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評論中所說的三代核電技術,指的是被稱為“華龍一號”的ACP1000,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獨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智密區研究所副所長王長信介紹,中國大陸核電技術處在世界領先水平,核能已經成為最安全也最高效的能源之一。在回答外媒關於中國核電出口安全的問題時,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說“我們會像珍惜中國人民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我們核電"走出去"這些國家的核電安全問題。”並且強調,在拓展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將充分考慮所在國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著眼於提高有關國家產業發展的能力,增加當地的就業,提升當地產品的供給水平,促進有關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非洲、拉美和亞太地區,城市化進程和落後基礎設施之間的矛盾激發大規模的基建需求。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跨國跨區域項目也不斷增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醞釀籌建,今年將是中國“走出去”的機遇年。要走出國門的中國裝備不只是核電,高鐵技術一直備受重視,並且也在海外得到認可。據王曉濤介紹,中國鐵路裝備已經出口到80多個國家或地區,去年出口額4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中國高鐵走出去”已經實現重大突破,帶動了機電設備、鐵路通信等產業集群進入海外市場。並且有些國家的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技術標準,邁出了“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關鍵一步。

圖3 具有自主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設計

 

二、中國大陸的核電由大到強  開啟輝煌核能工業創造財富及繁榮

    相對於台灣民進黨的激烈反核、國民黨馬英九的封存核四及朱立倫阻撓核一乾貯設施使用,中國大陸核工業創建60週年之際,領導人習近平及李克強總理對核工業做了極大鼓舞和激勵,為核工業發展指引明確的方向。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60年來幾代核工業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建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擁有的完整核工業體系,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從“零的突破”到掌握世界先進核電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習近平指出,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基石”二字再次明確說明核工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國家安全基石,也是國民經濟安全基石。更重要的是,習近平提出了“三個堅持”: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為全面提升中國大陸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制定了戰略,指明了方向。

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中國興建中的核電機組規模世界第一,但與美國、法國相比,技術、研發能力以及影響力還有差距。中國經濟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核能能力的不斷提升。2014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僅佔2.1%,到2020年,可達6%-8%,到2030年,可達到12%-15%。核能發電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核電發展后可使中國大陸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另外,中國大陸將以自主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為代表外銷,帶動核技術、核建設、核裝備、核燃料循環產業的出口。中國大陸要建設與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發展相適應的核工業強國,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能產業,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不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核電“走出去”。

“走出去”是中國大陸國家戰略,“走出去”意味著:第一,代表一個國家是核能強國的標誌。現在中國大陸有23座核電機組運轉中,26座核電機組興建中,到2030年,將接近80座到100座,再加上中國大陸自主生產的核燃料,核電設備製造等,在世界上算是一個核工業大國了。“走出去”需要具備自主設計核電能力,完整的裝備製造能力,完整的營運管理能力,核燃料的供應和用過核燃料的處置能力。第二,拉動中國國内的設備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的“走出去”。出口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能拉動設備製造和設計超過數百億人民幣,全期超過千億人民幣。第三,拉動整個核工業產業鏈的發展。核電“走出去”還有很多間接作用,核電是國家戰略合作項目,每個國家都很重視核電合作,因為除了資金較大、核工業是敏感技術,更是兩個國家要長期合作的項目。核電“走出去”,還要形成國產化能力,甚至可幫助實現本土化,壯大民族工業。“走出去”須靠多方面努力:第一要有完整的自主技術,不僅是裝備的出口,更是一種技術的合作,研發的合作。第二就是金融支持,現在跟人家談判核電建設,金融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就是政治外交的大格局,例如“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拓展。

從自主知識產權方面說,華龍一號爐心採用的是177,是中國人自己研發的,所以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從安全性來說,華龍一號完全可滿足三代核電的技術指標,在很多安全指標上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孫勤說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已加大了核電外交的力度。核電“走出去”面臨的是國際市場競爭。俄羅斯、法國、日本、南韓等都把核電出口作為政治外交的一種手段。孫勤說核工業的安全仍舊是第一位的,發展核電的前提是必須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發展。《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強調理性、協調调並進的安全觀,對核工業决策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提出要求,對教育培訓提出要求,對環境提出要求,是必須共同遵守的價值觀。

 

三、結論

  台灣要放眼天下,不要被少數假專家學者及政客操弄,無能源的台灣不能輕言放棄任何能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雁~《世說/德行第一》〔中〕
2015/02/12 14:36

台灣地小人稠,缺乏天然資源,於核電發展先天上已吃虧。

短期若能妥善解決核廢料儲存問題,相信反對聲浪會減弱。

長期積極投入釷燃料發電替代鈾燃料發電之研究,若可行即興建紓解電力瓶頸。〈不足者再輔以太陽能.... 等再生能源發電。〉

釷的放射性遠低於鈾,可消弭人們對鈾發電幅射安全疑慮。〈釷廢料的體積及百年衰變期,均遠小於鈾的體積及萬年衰變期。〉

廢料根本不是問題,南韓有23部機組面積也比台灣大一些,還不是運轉好好的!何況新第四代反應器可燒廢料!Th232(釷)須先轉變成U233(鈾233)才可分裂,分裂產物及廢料差不多,這種滋生型反應器尚未商化! 何偉2015/02/12 21:0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