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流浪地球2》電影的黑科技及其意義
2023/02/03 01:27
瀏覽958
迴響0
推薦29
引用0

《流浪地球2》電影的黑科技及其意義

 

一、中國科技電影的進步代表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中國大陸最近拍了一部很棒的電影《流浪地球 2,這部影片是以超前的黑科技為背景向世人展現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劇中許多設備不是道具是中國的真實工業產品。這部電影很好地融合了高端的電影特效技術和中國人想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思想,拯救地球的價值觀,有好萊塢大製作的水準,提升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國際地位。《流浪地球 2》並非亂編劇情,該電影聘請的科學顧問都是中科院各領域的首席科學家,分為理論物理、天文、地球科學、人工智慧、基礎材料、航空航天等組別。在他們的支持下,影片中數字生命部分電腦上的代碼、劇中人物圖恆宇家裡牆壁上的公式,都是真的。甚至月球核爆用相控陣來實現,據說也是中科院物理所大老們手推公式驗證過的。現在的中國抓住了核能及太空科技的世界主流,無論經濟、軍事、科技及基礎建設都是世界前列,中國的強盛已超越漢唐盛世。目前西方國家由於忌妒中國各方面的成就,反華氣氛濃厚。美國紐約時報就給《流浪地球 2》很差評價,把中國人拯救地球說成反烏托邦,這說明美國心胸狹隘對中國偏見極深。 

   但德媒評價就好得多,在北美票房表現不俗決定在北美擴映,延長放映時間。根據票房收入統計網站Box Office Mojo上的數據,在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裡,《流浪地球2》在美國142家影院上映,拿到了144萬美元的周末票房,排在北美票房榜的第十位,總體票房表現算得上不錯。截至1月30日,在知名電影評分網站"爛番茄"上,好評度為80%,觀眾好評則高達97%。這部電影提振了海外華人的自信心,很好地融合了高端的電影特效技術和中國人想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拯救地球的價值觀。《流浪地球2》中表達的思想是"全世界一起拯救地球","是一種普世價值"。這種價值觀和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有所不同,應該讓更多其他國家的觀眾看到這部電影,了解中國的世界大同思想與美國霸權差別很大。紐約時報的負面影評被一些華人觀眾解讀為:美國意識到了該電影對於好萊塢的威脅,因此發出抨擊。不少人認為,正因為美國害怕這部電影,所以證明了該片在文化輸出上的成功。 

二、《流浪地球2黑科技一覽 

   2023年的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2上映數日即票房一路領先。以扎實的科技展現出中國獨有的科幻想像力,將中國科技文化水平推上另一座高峰。電影中聯接天地的“太空電梯”、驚險刺激的“空戰對抗”、馳騁的“工程機械”、外骨骼等“黑科技”,引發觀眾關注與熱議中國科技製造的力量。

(一)工程機械

   《流浪地球2》電影中有許多設備不是假道具,是中國貨真價實的工業產品。例如外骨骼機器人是中國機器人科技公司傲鯊智能的產品。該公司表示,現實版外骨骼已在多處使用,而且全身外骨骼已小批量生產,後續將推出民用產品。而電影中的挖掘機、起重機等,是徐工集團專門根據導演組要求,用自家機器改裝出來的。還有出鏡率超高的各種移動機器人,也是由艾智合機器人提供的實際產品。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十幾年來,中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20年中國超越機械製造大國德國,成為全球機械設備出口冠軍。工程機械已是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目前中國已形成22大類工程機械產品,成為產品類別和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挖掘機、起重機、裝載機產量居全球第一。《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表示,片中許多可行駛、可作業、可變形的機械設備出自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徐工集團。徐工集團以起重、土方、道路、高空、環衛、安全與應急救援等成套化設備保障方案,成為了該影片的特殊“演員”。拍攝中運用到的鋼鐵螳螂,那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變形金剛,整個拍攝期間在徐工集團看到了很多很多真實的科幻,看到了真正的工業。《流浪地球2》電影將強大的中國機器設備向國際展示宣揚中華國威。

1.工業機器人

《流浪地球2》所展望的未來世界,很多植根於當下工業科技場景,是現實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映象,並非天馬行空亂編一通。未來世界中,機器人無疑將成為主流設備。《流浪地球2》電影中,帶有機械臂的巡檢機器人自主操作監測指標,保障空間站人員生命安全。地球聯合政府會議廳,機器人駐守一旁輔助人類科學決策。北京航天中心數據中心,巡檢機器人支撐著海量數據平穩運作。行星發動機機庫中,移動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搬運傳送著物料。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存在於電影的各個場景,保障著龐大體系的穩定連續高效運轉,成為未來世界中無處不在且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對照現實發現電影所應用的工業移動機器人(AMR),已在當下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作為工業移動機器人頭部行業代表,優艾智合機器人為《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供了移動機器人產品技術支撐。《流浪地球2》中運用的移動機器人,皆為優艾智合機器人實際產品。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持續高速發展和國家“東數西算”戰略部署的全面啟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持續建設投產,優艾智合巡檢機器人在數據機房中自主巡檢,保障海量數據暢通流轉,為智能化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 

2.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可增強使用者的體能提高工作效率,中國軍方已開發出軍人戰鬥使用的外骨骼鋼鐵俠套裝,可讓單兵輕鬆抬起數十公斤重的炮彈,也能加快裝填速度。由於使用了碳纖維材料,外骨骼僅重約4公斤,適合在高海拔山區使用。《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現的“外骨骼”近年來已商業化。隨著傳感系統發展成熟,機器人研發方向從人機協作逐步邁向人機融合,逐漸成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從流程上看,外骨骼即從依賴硬件傳感器收集人體生物電信號,發展成為將硬件客觀數據與人體主觀信息相結合的新型信息輸入方式。信息接收後,機器的計算能力與人體的思維能力進行信息處理,再通過機器的算法能力與人體的決策能力互相協調、優化判斷後進行智能輸出,將人體智能與機器智能相融合,從單向輸出轉為雙向互動,從而形成更高效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科學系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2023年1月18日,中國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機器人應用方案通知,明確提到對發展外骨骼機器人的支持。 

(二)太空電梯

    空電梯是將通過纜繩連接地面和空間站,成為一個太空運輸基礎設施。一旦成真,這意味著人類往返太空的成本將大大降低,而且還能更方便完成航天探索、清理太空垃圾甚至是太空旅行。但太空電梯纜繩材料需要超高強度,在看電影《流浪地球2》時,許多人有被太空電梯的鏡頭震撼到。要打造出這麼結實的鋼索,甚麼材質才能勝任呢?據悉中國石化儀徵化纖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直徑只有0.5毫米,相當於5根頭髮絲般細小,但強度是鋼的18倍,承重力能達到35公斤。當初吊起港珠澳大橋的,正是它!擁有了這種高科技材料,“太空電梯”或許指日可待。日本大林組公司於 2012 年正式啟動太空電梯項目,擬耗資 100 億美元打造一個纜繩長約 9.6 萬公里的升降機,可以穿過大氣層在地表和太空中運送物資和人,目前他們正在進行纜繩材料的試驗驗證。 

(三)量子電腦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高算力智慧量子電腦MOSS可讓行星發動機協同運作,並支撐「數位生命」計畫所需算力。在量子電腦的幫助下,人類建設了七千多座行星引擎,事實上,量子電腦並非幻想,中國大陸的量子科技躋身世界一流,中科院潘建偉團隊是量子計算研究的翹楚代表。他們先後在量子計算機 " 九章 "" 祖沖之號 " 上實現量子優越性。商業公司中,如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也成功設計並製造出兩比特量子晶元。根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合肥本源量子公司已研發出多台量子電腦,並成功交付一台量子電腦給使用者使用,使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電腦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量子電腦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科技。谷歌團隊研發出了一款由54個量子比特(qubits)組成的量子處理器,命名為西克莫,它只花約200秒的時間完成超級計算機來需要花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量子計算機出現後,幾百萬年破譯不了的信息都能破譯,也就是說,一旦一國掌握了量子霸權,其他國家軍事、政治、銀行、基礎設施等諸多方面的數據庫都將很容易遭到攻擊,無論再強大的國家都可能在瞬間癱瘓,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優勢是無庸置疑的。


(四)核融合(核聚變)科技

   不像台灣傻傻廢核,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核能國家也是太空強國,核能火箭是深空探險必備之交通工具,目前中美俄都在開發核能火箭,《流浪地球2》劇情當然少不了核能。中國大陸的中核集團興建了很多核電廠,最近蹭《流浪地球2》熱度發布一張宣傳海報,畫中出現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並排的是中核集團的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文案寫著“你們儘管想像,我們負責實現。”一部電影能結合吸引如此多科技行業實是奇蹟。電影情節無論是炸掉月球,還是行星發動機,都需要核聚變的巨大能量。可控核聚變雖然離成功還有很長距離,但如今人類實現了核聚變凈能量增益及核反應時間增長的進展,核聚變已不再是空談。

 

(五)宇航員休眠

    另一個科幻片常見元素——宇航員休眠,其實也是如今醫學界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代表性事件是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已經實現了讓患者處於 " 假死 " 狀態,延長人體創傷修復的窗口期,為手術搶救最多爭取 1 小時時間。通過用冰生理鹽水給人體降溫,研究人員成功將患者體溫控制在了 10 ℃以下,減緩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並且在恢復正常后不對人體造成明顯影響。這意味著,通過低溫我們有機會讓人體進入 " 待機 " 模式,減少對能量的需求,同時為長途太空旅行創造機會。比如從地球去土星就需要 5 年左右時間。這一過程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比如太空輻射、失重、長時間生活在密閉空間等。歐洲航天局表示,基於動物研究,已經可以驗證冬眠能最大限度減少這些危害。

 

(六)數字生命

   數字生命讓人感到有些恐怖,它將人的意識植入到機器中,並依靠超強算力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 " 永生 "。現在的技術,已經在嘗試將人類或動物大腦和計算機相連,建立一種不依賴於常規大腦信息輸出的通路——即腦機介面。比如意念打字、缸中之腦等,都多次引發熱議。馬斯克也表示已經把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雲端,還要和虛擬版的自己成為夥伴。而電影里,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最後就把丫丫的大腦數據上傳到了 550W量子電腦上。

(七)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技術愈來愈重要,比較為人熟知的是《流浪地球2製作組利用 AI 對李雪健老師的聲音進行修復。此外,AI 的應用還體現在角色換臉上。由於電影內容貫穿主演幾十年的變化,所以製作組通過 Deepfake 軟體給演員換臉,實現了年齡上的跨越。導演郭帆介紹說,人的面部隨著年齡變化,不僅僅是增加了皺紋,骨骼也會發生改變,靠化妝加上簡單的後期暈染,效果可能不夠自然。在預算等因素的限制下,最終他們啟用了基於 Deepfake 開源演算法二次開發的方案,用目標演員的海量素材訓練 AI,來替換拍攝素材。最後,AI 在不同鏡頭下,幫製作組完成三成到七成的工作;剩下的則靠人工手動調節完成。據片方人員介紹,這樣省事省力又省錢。這邊用技術 "

 

三、《流浪地球2》擁有美國人無法提供的東西

 

   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以67.34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圓滿收官,此成績高居歷史第二。中國本土的「科幻片」幾乎不存在,眾所周知的原因是近代中國科技落後,這次《流浪地球2》勇敢闖入了「科幻」這個為西方所壟斷的電影圈,當然今日的中國經濟繁榮且科技突飛猛進給了科幻片底氣。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片融入了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是美國人所沒有的。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會從自身的文化經驗出發,去演繹科幻神奇之處。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常掛在嘴邊的話。《流浪地球2》電影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科幻電影發展史中的一部殿堂級作品,無疑已獲得了其應有的地位和評價。《流浪地球2》不僅是發展和促進中國科幻電影工業的能力體系建設,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了中國工業實力的招牌。最近,隨著信息的披露,我們了解到,《流浪地球2》中出現的重型工程機械不完全是仿真模型,而是由徐工集團提供的實物。將中國製造的重型機械、攝像頭、耳機等工業產品塗裝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來拍攝科幻片——這一事實從側面展現出中國發展所取得的驚人成就。科幻電影作為一種由重資產、重技術、重工業能力支撐的產物,是一個國家電影工業能力的象徵。如果一個國家有能力持續產出高質量的科幻電影並得到各方認可,就標誌著這個國家的工業達到了一定水平。《流浪地球2》讓人們意識到,只要有優秀的劇本、認真的導演、盡心盡力的演員和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花一定時間就必定可以打磨出高質量科幻電影,並獲得相當好的市場收益。換言之,《流浪地球2》的成功,讓中國電影行業的從業者看見了拍攝科幻電影的前途和希望。


  
《流浪地球2》跳出了西方科幻的窠臼,提供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方案。《流浪地球》系列為中國科幻電影做出了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貢獻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智慧和中國文化底蘊的答案。《流浪地球2》中的一個情節可以視作對人之異化的隱喻:550系列的量子計算機在太空電梯墜落危機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在危機後被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事實上,量子電腦的科技重要性愈來愈凸顯。《流浪地球2》給我們科技上的震撼是這部電影的價值之一,影片中的高科技大多都在中國大陸有研發成果,相對的,台灣科技就顯得落後且被邊緣化,這是台灣應該警惕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