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七艦隊指揮官稱中國有能力封鎖台灣明示反封鎖是國防當前要務
一、美國對中共封鎖台灣無計可施
根據華爾街日報9月20日報導,美國第七艦隊指揮官海軍中將卡爾·托馬斯稱中國軍隊具備封鎖台灣島的能力,他強調了中國海軍的規模在全球居首,而且還在快速擴張。卡爾·托馬斯表示中國有一支非常龐大的海軍,如果他們想威嚇台灣在周圍部署軍艦,他們的能力綽綽有餘。事實上,在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8月初竄訪台灣時,解放軍就展示了封鎖台灣的軍事演習對台灣形成了有效的包圍。軍事分析人士稱,通過使用封鎖戰術,北京方面可能試圖在不入侵的情況下迫使台灣投降。華爾街日報說,幾十年來,華盛頓一直保持着戰略模糊的政策,即不明確說美國是否會直接干預台海衝突。但美國總統拜登在18日晚間播出的採訪中表示,若中國武力侵台,美軍將會保衛台灣,但隨後白宮又說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這種前言不對後語的說法令人不齒。在拜登總統的"60分鐘”採訪播出之前,托馬斯上將說,他不知道中國是否會進行入侵或封鎖,他希望中國能和平地解決關於台灣島的紛爭。托馬斯上將說如果中國要進行封鎖,國際社會可介入,他又說封鎖意味着它不是一個涉及致命武力的全面攻擊,這口氣變得和緩許多,暗示美國不會介入封鎖。
托馬斯上將說,他認為中國最近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是"強權即公理"心態的延伸,事實上,美國也一向都實踐此說法。托馬斯說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過程中已經表現出這種心態,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在這些水域建造了人工島,設置了軍事基礎設施吉機場,中國已經將這些島嶼完全軍事化。他們已修築了掩體、有了燃料儲存能力、有容納部隊的能力也有導彈、雷達和傳感器。托馬斯上將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儘管美國擁有更先進的軍艦,包括一個更大的航空母艦隊,使其在質量上具有優勢。他說,中國正在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製造海軍艦艇,而美國沒有那麼多的船廠生產其所需的海軍艦艇。例如,中國正在生產萬噸級055大型導彈驅逐艦,其速度遠超美國導彈驅逐艦。托馬斯上將說,協調不同軍種是現代化軍隊的作戰方式,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軍隊的潛在弱點。但中國目前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中國空軍的飛機正在跨洋飛行,中國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兵種聯合。托馬斯上將說這麼多,無非就是對中國封鎖台灣無計可施的下台階藉口。
二、中國實彈軍演暗示未來對台彩封鎖戰略而非登陸城市巷戰
中國軍事封鎖台灣的實彈演習是在模擬為封鎖台灣可能採取的行動。這意味著中國在未來衝突中可能採取風險較小的逼降戰略,而非直接登陸入侵打巷戰。封鎖台灣是孫子兵法上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明手段。美國想要台灣學烏克蘭打巷戰搞不對稱作戰拖垮解放軍,嚷著要台灣買肩射刺針飛彈等單兵武器,事實上若中共封鎖台灣,美國賣的武器根本不管用,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燈掌握在解放軍手裡。台灣缺乏大型現代化驅逐艦級潛艇反封鎖,空軍相比解放軍微不足道。中國領導人在未來衝突中可能制定穩紮穩打的封鎖脅迫性策略,香港南華早報文章稱,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解放軍的台海軍演表明封鎖台灣是中國實現統一計劃的一部分。不戰而屈人之兵,圍困使其自行崩潰。這當然是一種比使用武力統一更優越、更實用的策略。對台灣的封鎖肯定是解放軍戰略的一部分,此前,台灣國防部無人特別關心並提出反封鎖對策。今後,如果有需要,解放軍完全可以增加封鎖的時間和強度,並部署更多火力。解放軍的實力展示與美國第七艦隊的不露面形成鮮明對比,似乎也削弱了美國印太戰略的意義。在中國模擬封鎖台島期間,美國及其地區盟友日澳提出抗議,卻沒採取具體行動。地緣戰略往往歸結為時機、趨勢和動態。台灣是個孤立的島嶼經濟體,依賴對外貿易和外部聯繫,因此任何封鎖都會構成巨大的挑戰。
從解放軍角度看此次圍台軍演的規畫,軍演規劃有六個方向。台北方向是主力,宜蘭方向從旁策應,並阻隔琉球方向的美日支援力量,太平洋方向堵住花蓮台東海岸,包括佳山基地、蘇澳軍港和志航基地,並阻隔西太平洋上的美國海空力量。巴士海峽方向策應高雄方向演習,同時攔截關島美軍,高雄方向不僅威脅高雄,也從側面擠壓澎湖,還是巴士海峽方向的後援。此次軍演暴露出台灣裝備老舊過時,老舊的幻影2000和F-5E/F及F-16A/B和升級後的F-16V,面對解放軍的殲20、殲-16及蘇30、35等戰機在質與量上均很難匹敵。老舊的諾克斯級、佩里級護衛艦和基德級驅逐艦也是老掉牙的東西,在戰鬥力上與解放軍的054A、052D、055沒法比。解放軍演習如此貼近台島,其政治意義遠與軍事意義同樣顯著。多年來,民進黨政府不斷推行去中國化,但實際抗中需要的軍事力量卻一點都沒長進。台灣問題歸根結底是中美國力消長的問題。台灣對武統戰爭沒有發言權,這是最大的悲哀,佩洛西帶來的災難台灣也無拒絕的方法。
三、台灣應如何應對中共的封鎖
這次中共軍演,台灣人民生活一切如常,但是若長期封鎖台灣則將造成台灣天然氣斷氣及缺電斷電直接影響人民生活。對中共而言,遠超過1996年的大動作軍演,搭配經濟上的懲罰措施,台灣民眾卻依舊無感,這方面說明台灣缺乏被封鎖的危機意識。大部分台灣人民認為同文同種的大陸不會像日寇般屠戮台灣人民,兩岸間並無深仇大恨無需去做肉搏巷戰,美國鼓催的“不對稱作戰”要台灣人民拿單兵簡單武器去與解放軍進行巷戰當砲灰似乎不易執行。這次中共軍演非常強勢,但台灣表現出來的是懦弱、無力且低調,以往抗中的激憤到哪去了?政治操弄的極限,頂多就是讓民眾投票支持,而此次台灣選舉,芒果乾是否能再發威令人存疑。而大陸在經濟上的制裁措施雖然在出口金額的佔比極低,仍會讓部分百姓有感。面對中共的封鎖威脅,台灣對大型武器平台需求激增,與美方軍購歧見擴大。台灣的愛國者防空飛彈與魚叉岸基反艦飛彈都無法突破海上封鎖。中國的策略並非侵犯台灣,而是要透過軍事施壓到逼近開戰的臨界點,迫使台灣對中國臣服。這代表美國應該調整對台軍售政策,不要再優先推動台灣購買便宜的小型機動武器,例如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等,這些被認為是抵禦共軍全面犯台所需的基本作戰武器但無法對抗封鎖。中共海軍每天都派軍艦「進逼」台灣海峽中線,要逼退這些中共大型艦,真的需要更新台灣的大型戰艦」。如果僅是聚焦海岸防衛,根本對反封鎖無用。
由於台灣錯誤的能源政策,使能源短缺成為被封鎖後的致命傷。根據蔡政府規畫,2025年天燃氣發電將占%,放眼全世界,能源進口國家無人如此亂搞的,台灣的天然氣全依賴進口,安全存量僅11天,遠低於核能的一年半及燃煤的60天,且天然氣由海上貨輪輸送,解放軍已掌握台海的制空及制海權,稍加封鎖或阻撓就能輕易讓台灣斷氣,電力是國家的生命力,如此把能源安全置於高風險的能源政策獎使國家淪亡。對於一個天然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選擇安全存量相對偏低的能源是相當愚蠢的決定。台灣廢核後,需靠天然氣或燃煤來做發電基載,風力及太陽能是無法作為基載的,這些進口能源均須靠海上運輸,若台灣海上交通被封鎖,則缺電在一週內就可能發生。中國大陸的高科技武器發展快速,在台海打一場傳統戰爭並無困難。中國大陸封鎖台灣有許多手段,海軍方面,只要派出幾艘潛艇就可輕易封鎖台灣,航空母艦及大型055驅逐艦都可繞台封鎖台灣,美國提供台灣的老舊武器根本無法對抗。空軍方面,新銳隱形戰機殲20、殲16、蘇愷35及大量的殲11B戰機均可奪取台海制空權,陸軍方面東風系列中短程地對地導彈及長程火箭砲均可實施對台封鎖。華爾街日報在2015年曾報導:台灣選擇非核家園會讓這個島嶼更易受中國欺凌。為確保台灣國防安全,政府應恢復核四廠運轉,立即停止核一廠除役,並讓核二、三廠延役。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