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由地球鬥到太空 美霸權終將中止
一、崛起的中國如何重塑全球政治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比較了19個國家對美國和中國的態度,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上升,平均66%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正在增強。國外媒體WPR(World Politics Review)報導,中國大陸在過去二十年的崛起重塑了全球政治格局,從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開始,中國迅速從低成本的世界工廠轉變為先進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改變了全球供應鏈也改變了國際外交。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投資由來已久,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亞非甚至歐洲擴展中國的影響力。中國自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8億多人擺脫貧困,同時健康及教育也有顯著改善。中國現在是一個中高收入國家,過去幾年,由於勞動力增長下降、投資回報減少造成經濟增長放緩,未來挑戰是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同時解決中國以往發展造成的社會和環境遺留問題。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中國在全球發展上處於核心地位,沒有中國的參與,全球環境問題就無法解決。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也是全球需求的重要來源,中國通過貿易、投資對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 2021 年實際 GDP 增長 8.1% 之後,預計 2022 年增長將放緩至 5.0%。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強權的局勢正發生微妙變化,中國不但自己很早就控制住疫情,並輸出十億多支疫苗給落後貧窮國家,在國際上增強了威望及影響力。美國挑起烏克蘭戰爭造成能源價格飆漲及世界性的通貨膨脹,美國在阿富汗作戰很久,弄得人家國家殘破、民不聊生,如今說撤就撤,丟下一堆爛攤子。同時美國支持以色列軍事攻擊巴勒斯坦人,毫無公益可言。而中國大陸推展一帶一路建設,幫助許多國家基礎建設,促進許多亞非國家改善經濟。而美國仗著美元國際地位,大肆印刷鈔票,將美國人的經濟風險及通貨膨脹轉給別國。美國的霸權地位已受到中國挑戰,美國開始走下坡,台灣應認清局勢,不要一直做美國的馬前卒,應考慮自己國家的利益。
二、中美間的太空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7月5日刊登一篇標題「空間:中美競爭的最後疆域」文章中說明美國要佔領太空的野心,美國目光深遠,早就成立了太空軍,最近NASA局長放話稱中國想佔領月球,其實暴露出美國想爭奪太空領土的野心。隨著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24年退役,中國很快將成為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管理者,天宮空間站的建設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完工。毫無疑問,天宮空間站將助中國爭取太空領導權。另外,中俄合作建設月球基地及擴大進攻性衛星的能力都將威脅到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進而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然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在太空領域的成功。中國航天三階段戰略始於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第一階段將載人飛船發射到太空並安全送回地球已於2003年實現。第二階段涉及太空活動,最終將支持建設經營長期空間站。其中包括艙外活動、與天宮原型前輩的交會和對接操作,以及在火星上登陸火星車。當中國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天宮空間站時,它將完成第三階段。接下來中俄將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國際月球研究站已於2021年宣布成立,美國深恐中國搶先佔領月球。天宮空間站將可縮小中國與美國太空技術的差距,而這有損美國利益。華盛頓正擔心美中之間正在縮小的太空研究差距、中國修改國際秩序的企圖,以及北京日益增強的太空進攻能力。根據中國2021年的白皮書,中國航天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探索外層空間,擴大人類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連接核心艙天和核心艙的問天和夢天實驗艙附件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創建的;這兩個模塊將包含二十多個實驗架,為進一步的太空探索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環境。2024年,中國空間站望遠鏡(CSST)也將支持這一目標。依附於天宮空間站,CSST 的視場預計將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大350 倍。
北京將天宮空間站、月球基地及小型衛星方面的進步視為太空戰略的一部分;迄今為止,唯一具有約束力的公約是廣泛的《外層空間條約》以及與冷戰時期的協議和公約相關的觀點。事實上,中國的太空計劃可以被視為在地球上的軍事外交活動的延伸。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發起了全球發展倡議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GDI),GDI將自己定位為西方援助的替代方案,在四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公佈了相應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安全論壇,GSI),吹捧夥伴關係優先於聯盟,合作共贏優先於零和解決方案,真正的多邊主義優先於霸權——這些都是對華盛頓的抨擊。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其重塑全球秩序的努力延伸。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步對美國具有威脅性,因為中國領導人熱切承諾保護自己的資產免受來自美國太空基礎設施的威脅。2021 年,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關於美國星鏈計畫的衛星碰撞空間站的威脅,中國科學家甚至呼籲發展星鏈衛星處置方法,以便在激烈的太空博弈中獲得優勢。天宮的機械臂附件也引發了美國對中國進攻性太空能力的擔憂,天宮的機械臂附件和反衛星軟件的進步有可能使美國衛星退化或無法使用。中美之間的競爭確實已在太空展開。
三 、中美間的軍事競爭
美國的霸權其實是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及石油美元的地位支撐,美國打戰主要是靠空軍及海軍,美國空軍有第五代最先進的F-22及F-35隱形戰機,但中國也有殲-20隱形戰機與之對抗。中國的空軍在質與量方面都有大幅進步,由於美軍戰機機齡較老且生產成本高故時間對中國有利。大國間要打贏一場高科技現代戰爭,根本取決於戰場制空權和信息控制權。信息戰將決定定戰爭走向,而製空權的把握、持續有效的空中壓制以及空中戰略打擊的成功實施將決定勝負,而製空權能否有效把握,則取決於戰鬥機部隊能否保持空中優勢,壓制對方空軍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五代機的研發成功與否將成為決定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強大與否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現在世界上擁有五代戰機的國家僅有中美俄三國,若想繼續保持優勢,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勢在必行。軍事觀察網報導稱,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馬克·凱利悲觀的預測,中國極有可能在美國之前研發和部署第六代戰機,他強調,在當前俄羅斯經濟下滑,且俄空天軍更新換代進度明顯落後的情況下,中國已成為美國在研發六代機技術上最大的競爭對手,他還表示,他不確定美國是否有勇氣和精力趕在像中國人這樣的對手之前開發並部署第六代戰機,但若是如此美國霸權可能將被終結。很多分析家也表示,美國空軍如果真的不具備在未來戰場中奪取制空權能力,那對於嚴重依賴空中力量的美軍將產生災難性的後果,甚至將霸權終結。
另外新一代高超音速發動機的研發讓戰機獲得4-5倍馬赫的飛行甚至更快的巡航速度也是關鍵,而激光武器和電磁炮能新興技術可能會被運用到六代機上。過去研發五代機時,美國處在全球領先位置,所以世界標準幾乎均以F22為參考。但是現在六代機的問題上中美已經到了同一起跑線上,若是中國率先部署六代機,那麼世界標準將很難再掌握到美國手中,屆時美國失去的可不單單是唯我獨尊的頭銜,還有軍工企業的利益以及軍工領域領導地位。美國還有一項戰爭寶貝就是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強大的海軍就是靠航母到處耀武揚威,但中國已有快速建造新型航母的能力,第三艘航母福建號已經下水,中美差距已逐漸縮小,同時中國擁有各種反艦導彈如東風21D及東風26,已不再畏懼美國航母。美國顯然不打算放棄霸權,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華盛頓政客們都希望美國能夠持續保持優勢。美國國會研究處報告指出,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上,不太可能在2023年前部署可操作的高超音速武器,但中國已研發出能攜帶核彈、可裝上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7飛彈。此外,報告稱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已是全球領先國家,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分析師戴維斯稱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遠遠落後美國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在某些領域已超越美國,像是高超音速、AI與量子技術。中國的關鍵戰略目標是阻止美國對印太地區的軍事干預,中國遙感衛星跟踪和瞄準美國軍隊的能力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反介入與區域封鎖戰略至關重要。中國軍隊現在已改造為一支能夠在陸地和海上、空中和太空以及網絡領域作戰的部隊。其尖端設備越來越多地由本身已成為全球參與者的中國國防工業提供。
四、中國已證明在多個領域贏過美國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強盛,美國崇尚霸道、顛覆他國、挑起戰爭、種族歧視、不講道義及只顧私利已喪失領導世界的氣度。相對地,中國在歷經滿清腐敗、列強欺凌後,這幾十年突飛猛進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軍事強國,一代一路的倡議更重新創造絲路沿線國家的活力,對世界有很大的貢獻。中國正走向興盛而美國則開始衰敗,這可由許多領域看出:
(一)經濟上的表現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導,疫情在2020年重創全球經濟,美國經濟負成長而中國經濟正成長一枝獨秀,分析認為中國最早將於2026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聯合國稱中國成功使8億多人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穩居第一,近年來達到30%左右。最近,日本、韓國、印度、美國甚至工業強國德國都出現貿易逆差,只有中國城現大幅貿易順差。
(二)知識研發專利比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報告稱,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增長16.1%,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第二名是美國。自1978年世界知識產權《專利合作條約》運行以來,美國一直蟬聯榜首。2019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路透社評論稱,專利擁有權已經被廣泛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調查也顯示,在2016年至2018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數量,中國超過了美國名世界第一。
(三)製造業產能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2020年,中國新船接單量超過韓國,重奪全球第一。《財富》雜誌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顯示,中國大陸公司上榜數量達124家,超過美國121家。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是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發展壯大的結果。
(四)中美貿易戰中國獲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文章,稱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戰”輸了。特朗普打貿易戰的初衷就是要將中國的貿易打下去,將美國對華逆差也降下去。但從實際數字上來看,特朗普的貿易戰越打讓美國的對華逆差越大,中國的對外出口還在強勢增長,由此見,美國的貿易戰已走向失敗。
(五)新冠病毒疫情控制
美國確診病例超過337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60.5萬人,而中國確診人數僅10萬人,死亡4636人,對比美國疫情的混亂與龐大確診死亡人數,中國確實是抗疫優等生。從防疫成果可看出中國政府在領導能力及制度方面都優於美國,中國人也比美國人遵守規定。美國人喜歡談個人自由,戴口罩及隔離措施都不確實,疫情很難控制。而美國政府對疫苗自私的態度相對於中國疫苗的援外無私,讓美國在世界上形象大損,中國在疫情期間除了經濟急速恢復外,國際形象也大勝美國。
過去30年,美、德、法、英收入大致不變,中國則是自1990年以來相對收入顯著提高的經濟體。西班牙《消息報》網站稱中國從最早出現疫情到迅速控制疫情獲得勝利。根據麥肯錫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經歷了疫情之後的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經濟前景更好,並且對未來充滿樂觀。歐盟首席經濟學家約格·措伊納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受新冠病毒危機影響相對較輕的主要經濟體。”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中國的優勢之一是,由於其經濟中工業比重大於服務業,它能夠更好地阻止病毒傳播。“在社交隔離的前提下,經營工廠要比經營依賴面對面接觸的服務部門企業容易得多。2020年,一場疫情及一場混亂選舉,讓美國露出其政府體制的千瘡百孔。美國霸權無可避免在走下坡,為應對此次新冠疫情,美國推出了史無前例的金融量化寬鬆政策,程度遠超金融危機時期。美國賴以傲視世界的美元霸權將因超發貨幣而疲軟,最終會嚴重損害美元作為國際支付體系當中的核心貨幣地位。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以後,可看出在眾多領域,中國都已超越了美國。中國沒有種族歧視及美國黑白社會問題,中國去年已達成脫貧艱鉅任務,基本上人民無溫飽問題。而美國窮兵黷武,貧富懸殊,遊民失業者中,整體國家充滿社會問題,已失去美國建國之初的昂揚鬥志,勢必走下坡。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