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大陸發展潛艇的過程
(六)元級潛艇
1.元級潛艇的起源
繼039宋級潛艇之後,中國武漢船廠在2004年5月底又推出 了一種更新型的常規動力潛艇,代號為039A型(圖1~2),西方稱之為元級。元級潛艇整體造型與細部設計與前一代039宋級有很大的不同,是全新的設計,宋級潛艇仍沿襲上一代羅蜜歐級、明級柴電潛艇相仿的鯨型艦體,元級則改成類似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的艦型,外觀渾圓飽滿,艦首較為粗大平緩,內部空間顯然寬敞得多;不過設計基洛級潛艇的俄國Rubin設計局宣稱並未協助元級的設計工作,故元級應為中國自行設計的產物。由於中國從蘇聯購入不少基洛級潛艇,顯然透過實體與藍圖研究,反映在元級的設計上。039A出現後,039宋級的生產作業便告結束。首艘039A於2004年5月31日下水,第二艘則於同年12月下水;在2008年1月,第三艘039A於武漢船廠的船塢中現身,2008年8月左右又出現第四艘;由2009年初的照片顯示,前三艘039A部署於東海艦隊,先後幾艘039A的艦殼細部構型都稍有不同,顯示此型潛艇的設計不斷在修改微調。
圖1 039A潛艇 圖2 首艘039A潛艦在2004年中旬剛下水時的畫面
2.元級構造及技術特徵
元級採用十字形尾舵,前水平翼位於帆罩兩側,這些舵面的設計均與宋級類似,推進器則為一個高曲度七葉片螺旋槳,柴油主機應仍為宋級的MTU 16V396 SE8型。元級配備先進的全分散式潛艦戰鬥系統,整合度與自動化程度高。武器方面,元級的魚雷發射系統採用配備自動化裝填(可選擇低速、中速、高速等裝填模式),裝填魚雷作業比手動裝填的老式中國潛艇縮短10分鐘;除了潛射魚雷之外,元級的魚雷管應該也能發射水雷、反艦導彈等武器,例如中國 鷹擊-82潛射反艦導彈、俄製SS-N-27俱樂部)反艦導彈等,魚雷方面應該以魚-6魚雷為主(圖3)。由於艦上聲納、射控與武器系統的整合度與自動化程度高,元級從聲納接觸、射控解算到發射魚雷接戰,所需的反應時間比舊型的035等潛艇減少約15分鐘。日本世界艦船雜誌2005年11月號對元級潛艇的諸元推定如下:長77.6m,寬8.4m,吃水5.5m,浮航排水量1900~2000噸,潛航排水量2500~2600噸。
元級的艦首上緣裝有六具魚雷發射管(配置方法為上二下四),而將艦首下半部空了出來,用來安裝大型的主/被動聲納音鼓,此設計也是師法基洛級,使艦首用來裝聲納的空間遠大於宋級。除了改進的聲納系統外,外界推測元級的潛望鏡組可能整合有光電感測裝置(例如紅外線熱影像儀、CCD攝影機等),艦上所有聲納、光電偵測、雷達、電子戰與武器系統可能都連結到數位化整合式戰鬥系統中。國外媒體根據元級的尾舵形狀,判斷此級艦很可能裝備了拖曳陣列聲納;依照2011年11月曝光的一艘改良型元級下水前的照片,艦體兩側裝有一對線性被動陣列聲納(圖5 )。元級的艦身與Kilo型、宋級改良型一樣都敷設了消聲瓦,能降低敵方主動聲納回波;而據說元級使用的是新開發的複合式消聲瓦。元級艦體兩側還是各有一長排的柵格狀流水開口,跟宋級一樣,相較於歐美日新型潛艇(採用線縫式開口)仍有改進空間。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元級的首艦,第二艘元級的細部外型有若干變化,尤其是水櫃排水口的配置都進行了若干調整,顯示其內部設計仍在進行摸索與改進。從第三艘元級開始,艦首部分流水孔的擋板檔間距縮小,擋板向前外側的角度較大,此種新設計能改善高速航行時流水孔內外流體的交換均勻性,有助於降低阻力與噪音。
依照中國工程院馬偉明院士的透露,約在1980年代中期,馬偉明的團隊提出使用單一發電機同時發出交流、直流電的構想,經過16年研發終於研製出世界第一台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2002年通過鑒定並正式裝備部隊,使中國首度擁有自行設計建造並擁有知識產權的潛艦發電系統;而039A潛艦裝備了此種發電系統,不必分別配置交流、直流發電機,節省了艦內可用容積與重量。從元級開始,便盛傳配備了絕氣推進系統(AIP),在2007年,中國官方媒體披露了一篇關於國產AIP系統的詳細報導,該文表示位於上海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1研究所在1975年展開「特種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先後突破12項關鍵技術後,在2002年完成第一具工程原型,隨後安裝於「某艘新型潛艇」進行測試成功完成首航。711所發展的「特種發動機」應該是史特靈發動機,而其出現並裝艦測試的時間與地點,恰巧與2004年5月於武漢造船廠下水的第一艘元級吻合。依照日後美國方面對中國潛艇的評價,也同樣認定元級配備了AIP。配合前述的新型直/交流發電與變電系統,此AIP能在水下運作時直接帶動推進器進行低速航行,並為潛艦主電池充電並供應艦上電子裝備用電。
3.改良型及外銷版元級(039B及S20)
在2010年10月初,武漢船廠中出現了039A的後續艦,稱為039B(圖 6~8),包括艦體結構、流水開口、舵面佈局、帆罩尺寸、魚雷管等都與先前039A相似;然而,新潛艇的帆罩頂端前、後緣採用流線型過渡,與原本元級帆罩頂端的直角轉折有所不同 ,顯示細部設計經過了一定的改進。在2011年1月,照片證實第二艘039B出現在武漢廠碼頭水裡。 在2010到2011年,網路上的照片也可以確認上海的江南長興廠區也加入建造元級柴電潛艇,另外,據說早期幾艘元級日後陸續返回武漢廠重新施工修正問題,而後續改良型元級不斷調整設計,也包括盡量改善一些原始設計上的基本缺陷。在2012年1月底,網路照片確認武漢廠區至少又有兩艘0039B下水未久。 在2013年12月,網路上出現武漢廠新造的039B,其帆罩前端增加了一個彎角造型來降低阻力;這又是先前039A/B未曾出現的特徵,顯示中國仍持續嘗試改善039B的靜音性能。2013年阿布達比國際防衛展中展出的S20潛艇模型(圖9)。在2012年3月於泰國舉行的2012年防務與安全展,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首度展出名為S20的柴電攻擊潛艇的設計方案,採用與元級類似的淚滴型艦殼、帆罩與舵面構型,顯然就是元級的出口版本,最近有巴基斯坦高層官員向英國《詹氏防務周刊》透露,該國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與大陸簽署購買6艘「元」級常規動力潛艇的合約。來自巴基斯坦官方的消息人士指出,巴中雙方事實上已敲定了這項交易的技術細節,目前仍在討論的主要是合約資金支付問題,協議有望在2014年底前簽署。中國目前正謀求成為現代化常規動力潛艇的出口國,出於這目的,中方渴望獲得最新的潛艇技術。一旦中國以生產者角色進入全球市場,不但會影響到法國和瑞典擁有的市場份額,也會對常規潛艇市場的兩位領導者——德國和俄羅斯的地位產生冲擊。
依據2011年美方報導,中國潛艇在2007年後出海巡航部署頻率大幅增加,使美軍有更多蒐集並評估中國潛艇聲噪信號的機會,而監聽結果顯示中國潛艇的靜音性能並不理想。在2013年5月,日本防衛省在媒體公布三次中國潛艇接近沖繩毗連水域的追蹤記錄,並推斷其中兩次是元級;在這些追蹤行動中,日本海自動用了響號(AOS-5201)音響測定艦,美國則動用無瑕號(USNS ImpeccableT-AGOS-23)音響測定艦,兩者都配備SURTASS低頻拖曳陣列聲納系統。日方表示,依照美國與日本的監聽結果,元級的靜音性能仍不如基洛型;然而美國認為元級的靜音性能比起舊型有長足進步,顯示中國正逐漸掌握讓潛艇更安靜的技術。039B繼續改良成039C(圖10)或稱041。
3.元級潛艇的改良
漢和雜誌稱,最近若干年來,元級潛艇在靠近沖繩海槽、日本列島周圍、台灣週邊活動明顯增加,所有這些活動,包括中國海軍潛艇的潛航位置、線路、速度、型號被美日海軍跟蹤掌握。目前部分元級裝備了AIP發動機,因此從未採用水面航行的方式通過這些海域。元的噪音有可能大過早期的基洛級877型,基洛636配備的是新一代的7葉彎刀型螺旋槳,而877配備的是6葉螺旋槳。漢和認為,基於上述情況,中國最近在俄中軍事合作過程中簽署了“共同研發潛艇”的框架性初步協議,雖然元級外形借鑒了基洛級和拉達級的造型,只是外形相似而已,潛艇的製造,尤其是降低噪音的問題,與隱形戰鬥機的製造類似,材料工藝、加工工藝(螺旋槳)異常重要。元級還安裝了中國的第二代消音瓦,在早期的039A宋級潛艇上,安裝的是第一代消音瓦。漢和雜誌提到,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馬卡洛夫主持了基洛級636的改良工作,他曾觀看了039A宋級潛艇,並認為,圍殼設計高大,水中穩定性很差、噪音會加大。而巴基斯坦海軍認為,039A的綜合作戰性能不及法制阿古斯塔 90B,元的噪聲有可能主要産生自螺旋槳、空泡現象等,美日海軍已把元級的螺旋槳音響數據記錄在案,一旦偵測到噪音,與數據記錄對照,便可分析出是元還是其他型號的潛艇。
4.元級潛艇的重要性
美國《戰略之頁》、俄羅斯《側面》雜志等媒體揣測,解放軍正在加緊建造大型潛艇救援艦,支持潛艇部隊走向遠洋。中國新型常規潛艇已可搭載彈道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具備了與核潛艇一樣的攻擊力。潛艇救援艦和AIP係統可支持這些常規潛艇遠航,以彌補核潛艇遠航能力的不足,甚至逼近美國。美國揣測,解放軍已經建造數艘潛艇救援艦,這說明中國海軍正在努力建設一支面向藍水的遠洋潛艇部隊。報導臆測,中國建造的926型潛艇救援艦的排水量達9500噸,其尾部絞車裝置能將救生艙下放至水下300米深處,並一次從潛艇中救出18名船員。中國此前從英國購買了1艘LR7型救生潛艇,它能下潛到500米的深度,並能在水下連續工作4天。解放軍新建的救援艦也能操縱LR7型救生潛艇,對潛艇進行救援。遠航行動存在風險,潛艇可能因喪失動力而擱淺。伴航的救援艦可確保在潛艇內部的氧氣耗盡之前進行救援。救援艦還可為赴遠洋執行任務的潛艇提供必要的維修服務。報道認為,雖然屬於非作戰裝備,但潛艇救援艦服役將大幅提升中國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中國潛艇將越來越多地秘密實施遠航訓練,其活動半徑將從中國近周邊海域向西太平洋等廣闊的海域延伸,超出美軍預估的範圍。救援艦對於中國潛艇部隊的重要性不亞於不依靠空氣推進(AIP)系統。報導揣測,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建造常規潛艇,其“宋”級潛艇得到一系列改進,發展成先進的“元”級潛艇。
“元”級潛艇裝備了AIP系統,可以長時期在水下潛航,隱蔽性大幅提升。“元”級潛艇的改進型號又有新的突破,其武器系統也得到優化升級,從而成為全球首款常規彈道導彈潛艇。它既可作為先進戰略導彈的實驗平臺,又可作為海基核威懾力量的補充兵力,可謂高性價比的裝備。報道臆測,這種新型潛艇可攜帶2-3枚先進的彈道導彈,以及一定數量的遠程巡航導彈,具備了實施戰略威懾的能力。俄羅斯《側面》雜志稱,AIP技術和救援艦盤活了解放軍規模龐大的常規潛艇部隊。裝備AIP係統的常規潛艇可在水下長期航行,加上救援艦作後盾,解放軍新型潛艇就可全副武裝地實施深潛遠航,進入西太平洋,甚至“潛行至夏威夷以西海域及美國西海岸附近”。解放軍潛艇部隊的戰備策略將由保守防禦轉為攻勢防禦。美軍建立的、在東亞海域圍困中國潛艇的戰備體係面臨挑戰。長期研究中國裝備的美國武器分析師漢斯‧克裏斯滕森在美國《全球安全》雜志發表文章稱,解放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數量有限,而且很少實施遠航,它們對美國的威懾力很有限,已具備威懾能力的中國常規潛艇,在救援艦的支持下可以彌補其核潛艇部隊的這種不足,對美國構成一定的威懾力。
5. 中國潛艇“元”級和從俄新購“阿穆爾”級有何差異?
中國正在就採購四艘“阿穆爾”級潛艇與俄羅斯進行談判。據消息人士透露,其中的兩艘潛艇將在俄境內建造,其餘兩艘則由中方企業根據俄方提供的技術負責生產。中國之所以有意向俄羅斯採購新型的677E型“阿穆爾”級柴電潛艇,完全是為了獲取相關的技術,而非潛艇本身。元級潛艇雖不斷改進,但噪音水平仍無法達到北約標準,041型“元”級潛艇是中國最新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該艇排水量在3000多噸,其指揮台圍殼融入了“基洛”級潛艇的設計理念。資料顯示,該艇使用了水滴線型和先進的國產化AIP系統,其研發時間之短、設計要求之高、使用的新技術之多,都遠遠超過了第二代039型“宋”級潛艇。這讓“元”級潛艇自設計之初,就已經站到了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水平線上,也宣告中國自此擁有了設計製造世界先進水平常規潛艇的能力。元級由於在線型設計的突破,其水下快速性、機動性、聲隱蔽性都得到改善。尤其其線形性能已經與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線型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是中國潛艇設計人員通過多年努力獲得的成果,意義重大。隨著“元”級潛艇的批量裝備,中國常規潛艇部隊將進入AIP時代,這對人民海軍潛艇部隊戰鬥力的提升,在周邊海域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爭潛力,都將起到重大而積極的正面影響。但是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報導中國“宋”級和“元”級柴電推進系統存在—個缺點,無法靈活移動對艦船進行攔截——它們得等敵艦自己送上門來才能攻擊”。同時,中國潛艇製造技術在消音與降低水聲特色方面,中國做的技術手段處理還十分欠缺。
中國潛艇不能做到在200米中等深度的“靜音”狀態。而採用AIP技術之後,中國潛艇也需要加裝更好的消音艙段,才能具備真正的靜音能力。而且,據信中國最新的柴電潛艇缺少先進的武器控制系統、非穿透性桅杆等,因而實際作戰性能有限。此外,有傳言認為,雖說中國最新041型“元”級AIP潛艇的整體作戰能力比起俄製“基洛”級、現在將要購買的“阿穆爾”級級潛艇,在技術上沒有多少落後。但是西方國家據說已經掌握了“元級”AIP潛艇的聲吶特徵,據此分析認為該艇仍然沒有擺脫中國潛艇共有的通病——噪聲偏高問題。從“元”級潛艇圖片來看,還在繼續用俄製“基洛”級的小格柵式流水孔,而不是先進的縫隙式流水孔,這也是其容易被敵方反潛力量探測到一個因素。“元”級潛艇的小格柵式流水孔雖然相比“宋”級大格柵式流水孔先進了不少,但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進步,與國外先進潛艇如日本最新的“蒼龍”級使用的先進的縫隙式流水孔有著一代的差距。如果潛艇在水下被敵方探測的話,“元”級潛艇的聲吶回波值如果是10,那麼,採用縫隙式流水孔的“蒼龍”級可能就是1~2,顯然區別極大。
在艇體敷設消音瓦方面,雖然“元”級相比“宋”級進步非凡,敷設工藝尤其進步很大,因而效能也不錯。但遺憾的是,“元”級潛艇的某些部位,如艇首和艇尾等地方,有很多部位並沒有覆蓋完全,仍暴露著金屬的艇身。可以相信,這些部位仍是聲吶重要的反射區,這對於“元”級潛艇的整體隱身效果十分不利。“拉達”級潛艇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研製的第一種非核動力潛艇,汲取了“基洛”級潛艇成功的技術和經驗,精心地進行了安靜化綜合設計。跟據不同用戶的需求,俄“紅寶石”設計局最終完成了一個“拉達”級潛艇家族的設計工作,以標準排水量的不同分別命名為550型、750型、950型、1450型、1650型和1850型,這在俄羅斯潛艇發展史上是第一次。該艇裝備了高自動化的戰鬥系統,從而將艇員減至35人。該級艇所有的型號均採用相同的設計和整體佈局,使用統一的設備,主要差別在於潛艇的外形尺寸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潛艇武備數量、海上自持力、續航力及艇員編制上的差異。
由於“拉達”級潛艇採用模塊化系列設計,可根據不同需要建造相應噸位的潛艇,因此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該級艇採用集成化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操縱、作戰、設備運行等數據全艇共享和交換,而且還採用模塊化程序庫,以保證潛艇自動化操作。它的新型蓄電池組可以提供更大水下續航力,超大面積聲吶基陣天線的搜索能力更強。據俄媒體披露,677型“拉達”級柴電潛艇是俄海軍艦艇建造中最具鮮明創新特色的一個項目,總共使用了120多項創新技術工藝,安裝了170多套此前從未生產過的國產儀表和系統,其主要特點是戰鬥力較強、噪聲水平較低、隱身性能較高、自給力較大、航程較遠。與此前的柴電潛艇相比,它在艇體架構上有著顯著區別,而且大量使用新材料,許多設備、裝置、機制都是全新的。它使用完善的導航系統和獨一無二的設備,能夠充分保障航行的安全性,使艇員能夠以最高精確度迅速瞄準目標並開火。它使用新型聲吶塗層,能夠確保提高隱身性能,而為其特別研製的動力電能發動機,即使是在全功率運轉時也幾乎無聲無響。“拉達”級的對外出口型為677E型“阿穆爾”級(“阿穆爾-950”和“阿穆爾1650”),是一種專門針對外銷的型號。據俄媒宣稱,該級潛艇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可以攜載18種武器,包括重型魚雷、3M-54E1反艦導彈和SA-N-25型防空導彈等,可對各種目標發動攻擊。該級艇在海上巡邏的時間可達45天之久,在3節經濟航速時航程可達6500海裡。在潛行時,該級潛艇使用電池電力,可行駛約450公里。“阿穆爾”級柴油潛艇是俄建造的在自持力、航程、作戰能力、隱身等方面性能優越的新一代潛艇,是源自“深海黑洞”的一種“海底獵手”,可發動魚雷、導彈攻擊,能夠摧毀包括水面戰艦、運輸船隻、潛艇、海岸縱深目標等在內的任何目標,主要用於在近海、狹窄海灣等有限面積海域執行作戰任務。而且,“阿穆爾”級還擁有集成化的先進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操縱、作戰、設備運行等數據全艇共享和交換,它採用模塊化程序庫,保證潛艇自動化操作。有專家認為,“阿穆爾”潛艇在性能上優於西方國家同類產品,其中包括法國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鲉魚”、德國的212型潛艇。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稱,中國海軍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的確看重俄羅斯潛艇的某些先進技術,尤其是水下靜音能力、作戰武器系統等。因此中國方面有意與俄在“拉達”級潛艇的基礎上聯合研製、改進“阿穆爾”級,只取“拉達”級潛艇設計的某些長處為“阿穆爾”級所用。
長期以來,中國海軍一直對俄製潛艇技術充滿興趣,對此前採購的“基洛”級的滿意就說明了這一點。但外媒認為,中國最新型的“元”級潛艇在靜音和作戰系統性能上仍與“阿穆爾”級和“基洛”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中國海軍希望能夠聯合研製或基於“阿穆爾”級的技術改進現役潛艇。換言之,中國人感興趣的只是獲取“阿穆爾”級潛艇的技術。或許,中方希望利用這些技術改進2013年之後建造的國產“元”級潛艇。
這次中俄達成協議的4艘“阿穆爾”級潛艇採購合同,將以2+2的形式為中國海軍聯合設計和建造,其中2艘將在俄羅斯建造,另外2艘在中國建造。這或許意味著,中國不僅僅是購買“阿穆爾”級AIP潛艇,應該可能包括俄方對中方的技術轉讓。儘管中國採用AIP技術提高了“元”級的潛航時間和隱蔽攻擊能力,但是噪音性能上,仍較易為西方國家的反潛系統所探測到,這可能是“元”級艇唯一的缺憾!而俄羅斯新型的“阿穆爾”級潛艇,正好是靜音能力非常突出,而燃料電池技術又不過關,並且在其他幾個方面也很有特色,這也是中國相中該艇的主要原因。“阿穆爾”級潛艇被設計成注重快速攻擊和偵察,旨在執行反水面和反潛以及海上偵察任務,因此,該艇採用了集成化的先進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可以同時指揮控制全艇所有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並做出最佳的戰術安排。這其中,還包括該艇應用的近年開始在先進國家流行的共型基陣技術。目前只有美俄兩國實際掌握了這項技術,該技術可以使得本艇聲吶的作用距離更遠,探測精度更高,而且還不會影響艇首魚雷發射管的佈置。從聲吶技術的發展來看,“阿穆爾”級潛艇的共型基陣技術顯然要優於“元”級潛艇的球形聲吶,這也會是中國引進“阿穆爾”級潛艇的可能因素之一。據稱,“阿穆爾”級潛艇的靜音性能比“基洛”級潛艇還減少了10%,這主要歸功於潛艇表面的消聲塗料和更加安靜的推進裝置。而且,設計時潛艇所有內部機械都考慮到了消聲因素。這種靜音性能正是中國所追求的能力,儘管不會直接從俄羅斯得到靜音技術,但是只要明白個中的原理,相信對於中國造船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也並非什麼難事。只有顯著改善了靜音能力,“元”級潛艇才會成為一種幾近完美的AIP潛艇,也才能真正在西太平洋與日韓的同類潛艇進行水下角逐!
此外,“阿穆爾”級潛艇配備的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中國很亟需的一種裝備。由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展而來的,類似於潛射反艦導彈發射方式的艇載新型SA-N-25型防空導彈,可以像魚雷一樣從發射管發射出去。它既可以自主捕獲空中目標、實施攻擊,又可通過光纖雙向傳輸信息由“阿穆爾”級潛艇內的操作人員遙控攻擊。該彈具有全自主全向攻擊能力,可極大地削弱反潛直升機等航空平台對“阿穆爾”級潛艇的空中威脅。如今中國的潛艇面臨著美日反潛機幾近飽和的圍攻,如果“元”級潛艇也裝備該系統,那麼,就會大大提升自己的生存機率,使得美日部署的反潛機不敢輕易靠近、搜索和發起攻擊。越南已引進俄羅斯的最新改進型“基洛”級潛艇——6艘“阿爾羅薩”(636M型)級柴電潛艇。該艇採用了先進的隱身技術,擴大了作戰範圍,並提高了對陸上、水面和水下目標的打擊能力。外界普遍認為,越南購買此款潛艇是為了與中國海軍對抗,應對南海局勢。而且,據稱為了和中國的潛艇進行對抗,應越南的特別要求,俄羅斯對這些潛艇進行了特殊改進,使其具備了戰勝中國現役常規潛艇的能力。將來這6艘潛艇入役後不僅能彌補越南潛艇兵力的缺失、水下作戰能力弱的短板,還可以提高越南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尤其對中國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甚至是未來部署到南海的國產航母構成嚴重威懾。對此,不能不引起中國海軍的重視。阿穆爾消音瓦幾乎覆蓋了潛艇的所有艇體,甚至連魚雷發射管的蓋子也沒有遺漏,而且敷設的水平之高,就連中國最先進的“元”級也不能相比。此外,“阿穆爾”級潛艇的縫隙式流水孔,也比“元”級學習“基洛”級的格柵式後傾斜流水孔更先進,前者可以有效的屏蔽敵方探測聲吶的回波,後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或降低迴波的強度。
中俄雙方達成的協議一旦執行完畢,那麼,中國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在靜音能力上將獲得突破,可以相信不久中國的核潛艇也將會有較大靜音能力改變。這些靜音潛艇在實現作戰部署後,那麼美日澳海軍在亞洲的反潛網將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因為解放軍潛艇佔據數量和地域上的優勢,要想完全摸清這些水下“猛獸”的越來越神秘行踪並進行追踪,幾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另外,隨著潛艇搭載的武器射程範圍逐漸擴大,中國潛艇完全可以在安全海域對預定目標進行火力打擊,讓對手的反潛力量無可奈何。
如果將“阿穆爾”級部署到南中國海,那麼,東南亞國家目前紛紛引進的常規潛艇,將不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能夠與中國進行對抗。比如越南,現在引進的6艘“阿爾羅薩”雖然比較先進,但與“阿穆爾”級相比還差得遠,中國雖然只引進了4艘,但以其先進的作戰能力來看卻足以應對越南的6艘。但中國預計不可能把其放在南中國海,相信會有更重要的地方利於發揮其特長。比如把雖數量有限但極具戰鬥力的“阿穆爾”級部署在東海,就會具備與日本先進的常規潛艇相對抗的能力,或許其優異的靜音性能和先進的作戰能力,也會對美國前沿部署到中國近海的艦艇構成嚴重威脅。而“元”級潛艇在“阿穆爾”級的基礎上獲得改進的靜音能力之後,限制中國常規潛艇水下生存能力的瓶頸將被打破。如果“元”級艇成功實現水下2週左右的連續靜音巡航,那麼,其突破潛在敵對國家反潛封鎖鏈的成功率將大大提升,其作戰水域、攻擊區域都將有成倍的增長。這將讓中國常規潛艇部隊作戰效能出現質的飛躍,並顯著提高中國潛艇部隊在戰時,對潛在敵對國家進行破交、狙擊、偵察、布雷等作戰行動的有效性。美國最近幾年連續租用瑞典“哥特蘭”號AIP潛艇進行反潛訓練的事例,也直接證明了中國裝備AIP潛艇後對其海軍造成的巨大壓力,以使得美國不得不思考應對的方法。而中國的造船部門通過與俄共同建造設計“阿穆爾”級潛艇,也會培養一批熟練的設計人才,並豐富潛艇設計單位的研發經驗,為將來研製作戰力更強、靜音性能更好、水下續航力更久、綜合性能更先進的新一代國產常規潛艇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加速發展的中國潛艇工業也能更快地彌補中國與世界最新潛艇科技的差距,由此,也將使得中國潛艇有更多機會出售給世界其它國家的海軍!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