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惠能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是什麼意思?
2023/03/23 15:02
瀏覽4,9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人若覺得自己聰明、厲害,覺得自己沒有過錯的話,一聽到別人罵他笨、嫌他爛、或說他錯,他馬上就動怒,跟別人爭論吵架了。因此,修行人没有驕傲的本錢,把榮耀歸給 上帝,就是要摒除驕傲的心。自我反省,跟 上帝懺悔更不是否定自己,而是為了使自己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事、物時,自心都能更加清淨光明。所以《六祖壇經》云:「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修行人若常見己過勤反省,就能與 上帝的道相應和。
       《羅馬書》提到:「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因此《六祖壇經》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即是告訴我們:真正的修道人,是看不見世間的過錯的,因看見他人過錯而去責怪他人反而是不對的。即使他人有過我無過,只要我責怪他人,就連我自己也有過錯了。只要能自己去除責怪別人的心,就能打破去除心中的煩惱障。人若把自己放在高處,反而常常擔心、害怕自己摔下來。何不把自己放在最低處呢?人若沒有摔下來的煩惱不是活得更快樂嗎?更何況在 上帝看來,人就是因為有罪才會來到這世間受苦,修行人即使被人冤枉或誤解了,又有什麼好替自己爭辯的呢?所謂的眾生,正是那些老想著自己積了多少功德、看不見自己過錯的修行人,而真正成就菩提的,就是那些常常想著自己罪過而不斷向 上帝懺悔、不斷布施的修道人。真正的菩薩,不但要行功了愿,還要像耶穌一樣替眾生扛罪。《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把眾生的罪過當成自己的罪過,又何嘗不是平等心的流露呢?修行人唯有把別人的過錯當成自己的過錯,才能真正原諒別人,也才有能力承擔 上帝的工作。真正的菩薩因為扛眾生的罪,隨時有殉道的準備,所以連自己的性命也要放下,因此《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