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逃兵真的會被抓去關?揭開台灣兵役制度的灰色地帶
2025/05/19 12:22
瀏覽6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近來某些公眾人物遭爆「閃兵」風波,一時間「逃兵會怎樣?」成了熱門搜尋。這背後其實不只是八卦,而是台灣兵役制度長年以來的矛盾現實。你可能以為「我只是沒去報到一下」,但在法律眼中,那可能早已構成妨害兵役。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現行制度、真實案例,一路談到兵役觀念的改變,逃兵不是你以為的那樣,也沒你想得那麼輕鬆。

為什麼會「被當兵」?先搞懂兵役範圍

你只要是中華民國男性公民,從滿18歲的隔年開始,直到36歲那年結束前,官方都視你為「役男」。也就是說,在這18年內,不管你是大學生、上班族、還是遊學背包客,這份兵役義務是逃不掉的。

雖然可以合法申請延期(如在學、身體不適等),但並不等於你可以無限拖延,更不能搞失聯。

逃兵是什麼?不只是「沒去當兵」這麼簡單

「逃兵」三個字其實是法律用語,《妨害兵役治罪條例》有明確定義。底下幾種情況,法律都認定你是有心「閃兵」:

  • 收到體檢通知、入營令,卻沒報到。

  • 人還在,但住址沒通報變更,導致通知送不到。

  • 捏造醫療證明、家庭成員資料,企圖取得免役。

  • 出國沒申請核准或逾期不回台。

  • 用人頭頂替服役。

法院怎麼判?真的會被關嗎?

會。只是關的方式與想像中不同。

大多數逃兵案件,法院會根據逃避的情節與態度,做出「緩刑+罰金」的判決。例如:

  • 某男子出國10年沒服役,返台後遭判2年緩刑+罰金數十萬元。

  • 也有人單純未報到,遭判刑6個月、可易科罰金。

「出國唸書就沒事」?其實不見得

這種說法一半對、一半錯。出國是否算合法,得看你出境時的年齡與申請狀況

狀況是否合法
18歲前出國合法,不列入役男
18歲後出國但未核准違法,屬逃兵
有核准但逾期不歸違法,會被通緝
很多人以為留學是避兵的「保命符」,結果反而讓自己成為跨海通緝犯,入境被扣、人生大翻車。

通緝與追訴期:不是「等一下」就沒事了

你或許會問:「那我拖到幾歲會沒事?」

答案是56歲。

因為役男身份從36歲結束起算,《刑法》給這類刑事案件的追訴時效是20年。也就是說,從你36歲那年起,再過20年,才會真的「落日」。這段時間,只要你一入境,有可能立刻被攔下。

如果真的不適合服役,有什麼合法的做法?

兵役制度並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只要有正當理由,都可以申請延緩或替代役,合法又安心。

幾種常見的合法方式包括:

  • 仍在就學(高中、大學、碩士)。

  • 體檢不合格(須附合格醫院報告)。

  • 家庭因素(獨子、重病照顧者)。

  • 線上申請延期(可透過內政部役政司平台)。

當兵到底要多久?

兵役長度根據出生年不同會有所差異:

出生年區間義務役長度
1994~2004年4個月軍事訓練
2005年後恢復1年兵役制
從2024年開始,新制義務役正式實施,一年兵役回歸,政府強調提升戰備能力與專業訓練,但社會接受度仍然兩極。

兵役制度的現實與選擇

兵役,在台灣一直是一個尷尬卻不可忽視的制度。它是法律的責任,也是某種程度的集體記憶。而當兵這件事,不會讓你變英雄,也未必能改變人生,但至少它不是你能用「閃」來處理的問題。

當我們質疑制度的同時,也得面對它還在運作的現實。逃兵這件事,其實最終不是在和軍方對抗,而是在和你自己的履歷與未來對抗。

你可以討厭當兵,但你不能無視兵役。

參考資料:逃兵真的會被通緝?一篇看懂台灣兵役法律與後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