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漫話七夕 / 管淑平
2025/08/29 20:10
瀏覽196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當中,七夕節可謂是最浪漫的一個節日的了。

 

  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傳說中的牛郎與織女會在鵲橋相會,這時候,年輕的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着天河兩邊的牛郎星與織女星,希望能親眼目睹他們一年一度的相聚。同時,姑娘們心中又乞求着上天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於是就漸漸形成了“女兒節”,也就是傳統中的七夕節。

 

  其實,在天文學當中,“牛郎”與“織女”只是兩個星宿的名字,它們常被用來作為秋天到來的標誌。在七夕的夜晚,牽牛星與織女星恰好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正高高地懸挂於我們的頭頂,十分明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有過相關的文獻,《詩經·小雅·大東》曾說:“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不過,那時的七夕,人們只是純粹地祭祀牽牛星與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

 

  據西漢農書《夏小正》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這便是描寫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而《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則讓這個故事更為生動,充滿意境。“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是一首有名的吟詠牛郎織女的古詩,從詩歌描寫的有關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來看,也恰到好處地反映處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人民的一種樸素而美好的嚮往。在《淮南子》中,則更加質樸而浪漫地描繪了一個“烏鴉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傳說,這就讓我們的節日變得更加多元化。

 

  七夕節的習俗可謂豐富多彩。諸多女性會在這一天晚上,準備好針線,對月望風穿針,比試誰的手更靈巧,這個習俗就是人們常說的“穿針乞巧”。晉代醫學家葛洪曾在《西京雜記》一書中這樣描述七夕:“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這其實說就是女性在七夕穿針的風俗,在宮廷當中,宮女們也會舉行“晒衣服”的活動。而古代的文人、名士的朋友圈中則流行“曬書”風尚,他們會在這一天把書籍、字畫搬出來晒晒,以免潮濕發霉。但這種風俗在後來也直接或間接地成為了附庸風雅的人的一種藉機炫耀的手段,通過“曬書”這一方式來擴充門面。

 

  在眾多描寫七夕的詩詞當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莫過於宋代秦少游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一首詞了。該詞中又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句最為經典,以至於成為了不少踏入愛情的情侶們的座右銘,他們藉此表達着各自對愛情的忠貞與堅守,希望彼此的情感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就如同七夕夜中牽牛、織女星一樣,熠熠生輝。

 

  當月上柳梢,當笙歌吹奏,當牽牛與織女的故事再一次地回蕩在我們的耳畔,我們知道,七夕佳節已至。就讓我們懷着美好憧憬的心,踏着一地柔和的月光,聆聽着文化中的七夕之美,感受着七夕佳節獨有的浪漫風采。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