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鮮花的宋朝人,除了無與倫比的愛戴花、插花,他們還熱衷於吃花,美其名曰:花饌。熏香遲暮,花饌青燈,是當時宋朝人的生活常態。
花之饌,是宋朝素菜的一個部分,利用四季花卉做菜肴點心,不需要多昂貴的食材,身邊的各種花卉都可以。其中最喜歡的是荷花,藕田裡摘一朵艷麗荷花,把花瓣一片片掰下來,洗凈瀝水待用。在盆里放一點鹽、麵粉,把荷花瓣拈進盆里,稀稀的裹上一層麵糊。等鍋里油燒熱,把荷花放進去炸,一會功夫就酥脆了,一盤炸好的荷花,色香味俱全,吃一口會驚艷你的味蕾。梔子花也是人們很喜歡的,那大片大片的花瓣,炸酥了也是一道花饌。一年四季,他們都有可吃的花朵。特別是秋天的桂花糕,芳香怡人。還有芙蓉花做湯,與豆腐同煮,紅白交錯,猶如雪霽之霞,名“雪霞羹”。
最初花饌,是古人對素菜的一種創新。在先秦時代就有了,而且質量繁多。在《楚辭·九章》里記載:“我栽種川芳,又培養菊花,想搗成香料,以裹乾糧。”後來,對花卉的醫藥價值不斷認識,花卉不僅含有澱粉、脂肪、蛋白質,還富含維生素鋅、鐵、鉀,還有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所以鮮花入饌,不僅營養豐富,可以駐顏美容,又多了保健祛病,延年益壽的醫療保健之功效。這樣花饌就興盛發展起來,在宋朝更是發揚光大。
鮮花可做點心、熱炒、做湯、調料品……烹飪方式很多;涼拌、煎炒、炸、汆、蒸……多種食用方法。那時花饌入宴,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模式。一桌花饌,千姿百態,富有詩情畫意,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司馬光寫過《晚食菊羹》一首長詩,菊羹就是用菊花做的。詩中說他大魚大肉吃膩了,采了菊花交給廚師做菊羹,吃得餘興未盡。感慨吃了菊羹“神明頓颯爽,毛髮皆肅然”,豁然明白,原來吃得好“不必矜肥鮮”。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收錄了雪霞羹、紫英羹等十五種花饌,可見當時人們對花饌的喜愛。
宋朝人還喜歡用花入茶。那個朝代的文人雅士追求雅緻的生活,用花泡出香濃的茶,被宋朝人廣泛喜愛。林洪記載了一道茶,叫“湯綻梅”。“十月後,用竹刀取欲開梅蕊,上下蘸以蠟,投蜜缶中。夏月,以熱湯就盞泡之,花即綻,澄香可愛也。”將冬天含苞待放的梅花花蕾,放入蜜罐中,等到來年夏天取出來,用熱水沖泡,花苞綻放。可以想象,那一盞茶,是不是秀色可餐?桃花茶,菊花茶,梅花茶,茉莉花茶……宋朝人賞花食花品花的雅興,是視覺與味覺的滿足,成為精神上的享受。
他們還用花釀酒,菊花、桂花是最喜歡的釀酒花卉。釀成淳厚芬芳的美酒,滿足世俗味蕾的享受外,給生活平添了一份情趣,一份詩意。難怪宋朝那麼多詩人,寫下飲酒詩。你看美麗多情的李清照天天醉酒,“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沉醉不知歸路”還誤入荷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多有趣的小姑娘;蘇東坡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晴”幹活累了要喝點酒……在宋朝的詩詞中,能聞到陣陣酒香。
凡花入饌,吃出了宋朝人的精緻與雅興。與其說宋朝人喜歡吃喝玩樂,不如說他們是在享受生活。他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增添了一份風雅的詩意,一份專屬宋朝人的浪漫情懷。
- 1樓. 海天一景2025/04/26 19:50〈晚食菊羹〉一文作者,司馬光。已改,謝謝您。 FOWNLP 於 2025/05/01 21: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