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禪 心 / 陳國明
2025/03/11 22:38
瀏覽118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千年古剎寶林禪寺中秋之夜,寧靜、溫馨。天空一輪圓圓的明月把如玉的月華灑在寶林山上,四周的山巒、蒼蒼林木都被塗上一層銀色。柔和、安詳的月光,將夜變得幽靜而神秘。廟門背面“回頭是岸”幾個大字,含着濃濃的着禪意,鑲進了修行者的心上。

 

這是一個中秋之夜,寺院的拜月法會正在舉行,台下滿座高朋和信眾沐浴着清明的月光,全神貫注地觀賞台上的文藝表演。在一片朦朧的煙霧中,一身素白的觀音菩薩仙祙飄飄來到了人間。長年苦練舞功的高僧悟演法師,用嫻熟的舞蹈技巧、柔美的動作和委婉的聲音,維肖維妙的表演,引發台下爆發出陣陣雷嗚般的掌聲。悟演法師真把觀音菩薩演活了,人們把他當成了真的觀音菩薩下凡。

 

演出結束了,身穿黃色僧服的悟演法師是寶林禪寺的住持,在台下顯得虔㳟、和善,他餘興未盡地在欣賞天上的圓月,彷彿依然沉浸在觀音菩薩下凡的表演中。他緩緩走到寺院內一株菩提樹前,用一瓶礦泉水靜靜地澆灑在菩提樹上。這株菩提樹是他從佛國斯里蘭卡阿努拉特普勒引種的2000多歲的千年菩提樹後代,如今已經枝繁葉茂長成了大樹,滿院飄散着菩提清香。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因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作為真正的禪修者,他專程從佛國引種這株菩提樹,讓僧人有更多的禪修感悟,。

 

圓月像一個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顯得格外皎潔。藉著月光我看清這位卸了裝的高僧顯得儒雅斯文,他風趣、沉穩的語言中總是離不開禪修。他告訴我,作為寺院的住持,他要讓四眾弟子以一顆虔誠的心敬佛、侍佛。他抬頭望着湛藍的蒼穹和滿天閃爍的繁星屈指一算,自己伴着青燈古佛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人之常情。在這中秋家家團圓時刻,他抬頭望着天上漂泊的流雲,不禁思念故鄉的親人。

 

悟演法師的家鄉在湖南長沙,俗姓胡名仲洪,從小就聰明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學習成績優異,倍受老師的喜愛。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人們眼中羨慕的機關幹部。他曾任機關共青團書記,在年青的同事中有相當的號召力。每逢節假日,他便會組織機關青年外出旅遊。他喜歡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他感覺每一座青山都是一首歌,每一泓潺潺澗流都是跳動的音符。他對深藏在青山綠水間的佛教叢林情有獨鍾,他喜歡聽寺院的晨鐘朝暮鼓,更喜歡聽從寺院中傳出的裊裊梵音,經常在寺院中聽佛歌入迷。“彈指間灰飛煙滅的是填不滿的物質與慾望,唯有支撐人生信念的禪意,才會源遠流長。”這是他讀了佛經有了這種心得,他神往佛教寺院這塊摒棄世俗紛爭的紅塵外凈土,於是,每到一座寺院,他都會向寺院僧人索要一些寺院出版的佛教書籍,開始鑽研佛學。

 

作為家中的長子,胡仲洪是全家人的希望,父母自然希望他作為男子漢能撐起家庭的大梁。然而,一心向佛的他卻於1994年的一天悄悄離家到廣東正式依皈高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大和尚披剃出家,賜法號悟演。同年10月,他於韶關南華寺受了三壇大戒。從此,世上再無胡仲洪,佛門多了一個悟演法師。

 

望着銀光披沐的寺院殿堂、縷縷霧絲纏繞的飛檐,悟演法師流露出對這座千年古剎刻骨銘心的愛意。由於出家后他潛心研究佛學,通猛精進,佛學有了較深的造詣。他讀過佛學院,當過佛學院的教師,2001年應福建省連江縣佛協聘請,來到了這座千年古剎出任住持。

 

月光像一曲扣人心弦的旋律,是詩人心中永恆的絕唱。寺院的重建不知灑下了法師多少血和汗,在他的引領下,我參觀了大殿、天王殿、榕樹殿、觀音殿、鐘鼓樓……,每一座殿宇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腳下每一寸土地都刻有他如花的腳印,他也因此對寺院內的每一株草木都充滿了感情。歲月不堪回首,在他到來之前,這座千年古剎幾乎是一片廢墟,他和師弟妙藏法師一起勇敢地挑起了重振千年古剎輝煌的重擔,全身心投入到寺院的建設中,他還親自參加挑沙挖土修路,飽一頓飢一頓挨過了“開闢荊棦的歲月”,在八方善信的扶持下,古剎重建終成規模。

 

 

悟演法師(左)獲斯裡蘭卡佛教最高獎

 

出家20多年間,悟演法師精心研究“禪”學。“禪”有坐禪、禪意、禪境、禪心,但真正明白禪的人卻不多,而悟演法師是站在紅塵之外精研禪修,多角度探討世俗現實生活中人性、心靈、生存、處世、成功等諸多難題,演繹着充滿智慧和禪機的故事,給信眾以啟發和頓悟。

 

 “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這是悟演法師對禪的理解。住持寺院以來,法師經常組織四眾弟子朝山和共修,並為弟子作了精闢的開示。有人說,“紅塵多煩惱”,悟演法師在開示中指出,其實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他認為,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煩惱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

 

來到禪堂,悟演法師把雙腿一盤坐上蒲團說,在佛教中,“禪”指的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是通過靜坐冥想來凈化心靈,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的開啟,而禪修方法是多種的,他的修行理念是要改變一般人對佛法的誤解,把學佛變成一件樂事,讓佛法更好地用於教化人間。於是,他選擇了獨特的修行方式:“用音聲做佛事,梵唄唱和諧”。他積極創作和演唱新型現代佛曲,將“慈悲”、“智慧”、“快樂”、“包容”等佛法核心理念融入到音樂中,弘揚“人間佛教”,讓佛法在動人肺腑的優美旋律中,凈化人們的心靈,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一陣山風吹過,帶來了些許涼意。這時從大殿里飄出了佛歌,聲音宏亮清晰,打破了寂靜的夜空,天籟之音,讓人入迷。這是悟演法師演唱的佛歌在播放。他的這種禪修的理念贏得了信眾的廣泛喜歡,也因此迎接更多有緣人虔心向佛。

 

 

數千名海內外各界人士與寶林寺眾弟子聚集寶林參加拜祈福法會

 

月影朦朧,星光迷離,燈火璀燦。寶林之夜,是如此柔和、安詳。影影綽綽的寶林山沐浴着一縷縷、一片一片蓮花般的月華,聒噪之外的寧靜,紛爭之外的安詳,佛殿內古老的誦經聲依然綿延不絕。這位用歌舞藝術詮釋佛教文化的高僧,為讓“音聲做佛事,梵唄唱和諧”的理念穿透人心,他於 20101016日晚,在福州市組織主辦了福建省有史以來的首場佛教音樂會,讓600餘名海內外各界人士與寶林禪寺四眾弟子一起走進了沸騰人心的佛教梵唄之夜。他還多次到海外弘法,把“音聲做佛事,梵唄唱和諧”的弘法理念傳播向海外。20111127日,他應德國杜塞爾多夫德中友好協會邀請走出國門,赴德在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市(Dusseldorf),舉行了為期一周的“妙音禪韻”佛教音樂會,以及一系列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這一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市(Dusseldorf)颳起了一股中國文化旋風,佛教音樂會讓萊因河畔的沿線城市掉進了愛河。201212月初,他作為中國佛教界唯一代表,應邀出席韓國高僧法顯法師佛教梵唄藝術文化發布會,並在發布會上發表了精彩的有關佛藝演講並即興表演了佛教舞蹈,贏得了滿堂喝彩。他推崇的人間佛教和人性佛教理念得到佛國斯里蘭卡國家及佛教界的高度認可,也因此他獲得了斯里蘭卡佛教界的大獎和最高獎項。

 

夜空中,星光稀疏,圓盤般的月亮微笑着掛在中天,寶林禪寺的夜漸漸深了,整個大地似乎都沉睡過去了。悟演法師望着窗外晶亮的月色心情激動,睡意全無。他帶我來到客堂泡起了禪茶,客堂頓時香氣瀰漫。接着,他播放了他成功向海內發行的佛歌專輯《初蓮》,這些佛歌已在海內外佛教寺院廣為播放和傳唱……

 

佛教音樂是禪修的一個法門,是普度眾生的法門,佛樂能夠使人走入善境。在這寧靜、清新、淡雅、自然的音符中,佛樂能夠使人們感悟到清涼的人生,吉祥的意蘊,自性的圓滿。悟演法師稱讚佛教音樂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從兩千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時代,到三國佛樂從印度傳入中國,乃至當今,永唱不衰。一句佛號可以唱上千年,成為絕唱,永不乏味。這對佛教的傳播,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學無止境”這位高僧有淵博的知識,他讀過幾所大學,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他孜孜不倦追求在佛教歌舞藝術方面精益求精,他現在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昆舞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在虛心向海內外相關的專家學習各種音樂舞蹈的同時,還專程北上南京向著名昆舞專家馬家欽教授學習昆舞。

 

他認為,馬家欽先生所創建的昆舞是一個從吳文化中汲取了舞蹈元素的優質基因,與中國傳統舞蹈美學精華結合而創化出的舞蹈流派,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純粹的”、“古典的”、“民族的”且不失“當代的”舞蹈樣式,且又將崑曲表演中的優質基因 “唱、念、做、打”的綜合藝術與吳人生活中含有韻味的生活動態,與中國古典舞中含有昆舞審美標準的21字訣的 “形、神、勁、律”進行有機融合,以“中國昆舞”的名義勾勒出一條尋求“雅、純、松、飄”為風格範式的朝聖之路。昆舞獨具的“雅純松飄”特徵以及意生形、形生韻、韻造景昆舞特質文化,促使這位禪修具有很高造詣的高僧產生把昆舞文化與佛家禪學有機融合為昆禪的設想,實踐一種動態修行,讓神秘的寺院文化用藝術的形式走向民間、利益更多的人,從而奠定了他的昆禪人生。

 

“昆禪文化,是靈動的藝術修行。昆禪藝術表現形式的內容包括:禪修基本體態與呼吸的訓練、佛教禪門公案典故的藝術展示等,是在昆舞基本舞蹈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具有佛教文化儀軌以及文化出處的、規範的、用肢體語言來詮釋禪文化,是一種高雅文化傳承和再造。”悟演法師用昆禪的理論指導佛教歌舞的實踐,他表演過的眾多曲目中,扮演最多的是觀音菩薩,他將京劇昆舞的藝術表現形式,完美地用在了舞台上觀音菩薩音容的呈現,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形態、行容親切祥和地融進觀眾的心田。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夜已過半,天將亮未亮,月亮美輪美奐的輪廓和迷迷濛蒙的月色依然楚楚動人。我們都沒有睡意,我專註聆聽這位高僧的開示:一個人擁有了閑適與恬淡,就擁有了快樂與幸福。一個人想讓心靈回歸寧靜,讓浮躁、不安、憂慮的情緒得以平靜恬淡,就要修鍊一顆禪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名人植樹 / 梁征
下一則: 花顏女人 / 楊志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