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菖蒲 / 賀楚建
2022/05/14 21:55
瀏覽423
迴響0
推薦11
引用0

 

 

菖蒲,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草。它依水而居,抱團而生,集群發展。挾長的葉子,從根部直直地往上長,碧如翡翠,飄逸俊美。而其竹節似的根,卻是彎曲的,與水下泥土纏綿,根依偎泥,泥攜帶根,就像一塊塊生姜,糾纏為一個整體,似乎只有在水中,它們才快樂,長得茂盛。

 

它們雖然都生長於濕潤的泥土裡,但生長的地方不同,其葉子顏色也有所不同,連名字也不同。比如,生長在沼澤泥地裡的叫泥菖,生長在溪圳水中的叫水菖,生長在水邊石縫中的叫石菖。但我故鄉人就叫它菖蒲。

 

菖蒲不張揚,所居的地方也不是肥沃之地,而是葡萄生長在臨近水邊的一隅。然而,它渾身是寶,根部是一味非常出色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驅蚊殺菌等功效與作用。

 

記憶中,故鄉村民的生活不富裕,誰家有出生的嬰兒,他們就把菖蒲根洗淨,與白術、甘草研磨成汁水,喂養嬰兒。這土方很管用,嬰兒吃一百天後,起到了驅寒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且嬰兒一生也不會有痧痱子、癤子等毒氣出現。到了端午節這一天,菖蒲就是主角,家家戶戶都把菖蒲插於門楣,或懸於堂中,驅瘟辟邪,祈求平安;用菖蒲根燒一大鍋水,洗澡、洗臉,或泡腳;成了故鄉代代相傳的風俗習慣。村民們還把洗淨的菖蒲根,放入“缸屋”(方言,即水缸)裡浸泡,用浸泡的水煮飯、煮菜,或當茶飲,村民們都很少患病。

 

那時家家戶戶都燒柴火,灶房裡油煙味較重,村民們把曬干的菖蒲掛在灶房牆上,煙熏火燎的情況降低了。夏天的夜氣溫高蚊子多,村民們就把曬干的菖蒲點燃,那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蚊子紛紛外逃。

 

因此,藏在泥土裡的菖蒲根,被村民們戲稱為“肉在碗底香,牆內開花牆內芳”。

 

如此神奇的菖蒲,除了野生的外,有村民種植它。種植很簡單,每年開春時,村民只需摘下一節根,插進水下泥裡,就能生根發芽,春風春雨過之,一片瘋長。到了端午節時期,那抱團成長的菖蒲,長得茂盛又碧綠,有一米多高;遠眺,直直的葉子挨挨擠擠,像綠色團隊。水下泥土裡的根,同樣瘋長,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世界。這或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吧。

 

那時我常會在端午節這一天,跟著母親來到家門前塘邊的菖蒲旁,頓時,清新中帶有一股獨特的草木芬芳,漫延迂回,纏繞鼻端,吸入腹中不覺一陣清氣上揚。母親扯菖蒲,洗菖蒲,捆好一把把,挑回家又送給左鄰右舍一些,余下的菖蒲,母親與村民們一樣:把菖蒲插在自家門窗上,又把燒開的菖蒲水,洗澡或泡腳,最後還要把菖蒲根放入“缸屋”裡浸泡。

 

這菖蒲根浸泡的水,有一種難聞的味道,不好吃,母親似乎不管這些,天天用菖蒲根浸泡的水煮飯燒水,在母親那雙眼睛嚴厲的注視下,我不得不咬牙吃完飯菜,喝完湯水,所以,我竟有些“恨”母親。長大後我才明白,原來菖蒲是一種“良藥苦口”的靈草。有時母親把菖蒲根洗淨切碎,與白糖拌勻讓我吃,自然,這個味道不錯。

 

自從我吃了菖蒲水和菖蒲根後,我身上從沒有長過痧痱子和癤子,尤其是夏天,有的同伴有時為一身痧痱子而煩惱,而我一身輕松。

 

有時母親把洗淨的菖蒲根,切成一釐米許長,用紅線串起來,戴在我手腕上。母親說,這是避邪驅蚊的“金手鐲”。我發現,自從戴上“金手鐲”後,蚊子都不敢叮咬我,尤其是夏天。

 

菖蒲的生長方式也與眾不同,別的植物的植株枯萎時,其根也跟著枯萎,而它不,到了冬天葉片漸漸黃了,但泥土裡的根仍然是生機勃勃,似乎是在鄙視冬天,又好像是在養精蓄銳, 到了來年開春時,那積蓄的力量好像是一團燃燒的火,將寒冷的冬天燃盡,重新變成一團團“綠焰”,搖曳著自己綠色身姿,點綴在故鄉山水間,給故鄉煥發了新的生機與希望。

 

遺憾的是它不輕易開花,或許是它不爭艷鬥麗,沉默謙虛。有時雖然有些如劍的葉,略顯凌亂或泛黃,卻仍然凝靜中見清雅俊秀之美,像極了飽讀詩書的女子,很是含蓄。因此,一直以來人們把它和蘭花、水仙、菊花,並列稱為“花草四雅”,是一種“最有禪意的植物草”之一,深得人們的青睞和追捧,不愧為“寶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