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要怎麼寫…」起頭難,是作文一貫的痛苦。偏偏考試時間有限,在第一段卡太久,難免愈寫愈緊張。所以看到題目,要趕快動腦筋。
學測和指考作文題,抽象的多(「如果當時......」「逆境」 「應變」「寬與深」「遠方」「想飛」「走過」);即使具象也有一定程度的整人意味(「自勝者強」「通關密語」「漂流木的獨白」)。命題老師顯然想看考生怎麼定義這個題目,再看怎麼說明、詮釋。
定義題目,是指要用什麼「觀點」來寫它,也就是你打算「說什麼」。
特別是遇到抽象題,不解開這關,很難往下想。
但除非你看不懂題目,不然定義它,一定難不了你。舉例:
「想飛」──想飛是想掙脫?想從天空往下看?羨慕翱翔的自由?還是喜歡速度感…
「應變」──是想寫變化是常態所以要有應變力?或應變考驗鎮定和平日訓練?或變局發生時該如何正面迎戰?
「寬與深」──要寫眼界,寫知識,還是一段生活體驗?
任何題目都有N種破題法,請從你想得到的觀點設定一個。像「寬與深」可以寫旅遊經驗,要走馬看花多看一點,還是深入當地多了解在地風情。
這個設定,就是你第一段的破題。你在告訴改卷的老師,我要從這個角度(觀點、定義、題旨)跟你說我的想法。
提醒大家,設定觀點和角度(「說什麼」)時,最好也大致想妥接下來要「怎麼說」──納入哪些情節與內容。並評估一下素材夠不夠。
如果「說什麼」和「怎麼說」之間的連結很薄弱,表示你對自己設定的觀點沒有太多想法或經驗可以詮釋說明,很容易讓內容貧瘠。換一個有fu的角度比較好。
「故事寫作法」是一通百通的萬用貼。任何觀點都可靠著說個好聽的故事,來擴大共鳴。
作文的第一段確實頗關鍵,而且手法千變萬化。但學跑之前要先學走,多多練習將第一段的功能界定在「說什麼」,是個安全的起步。
作文定心丸──第一段簡單為上,把想說的那個「點」說清楚就好。接著才需把點連出去,構成線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