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大乘佛法的相關性
2011/12/26 23:06
瀏覽276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發表於二0一一年三月
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法其實對改革開放有很大的助益﹐可以分別以六點略述如下。
1) 真正的佛教思想其實和共產主義精神相契﹐均不主張迷信。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類的麻醉劑。故基本上共產主義是無神論的思想﹐不主張人類該依賴任何超自然的存在。這是最基本上共產主義和宗教的矛盾處﹐因為宗教的本質是必須接受超自然的存在﹐並把這種反科學的行為視為德行。而佛法之所以和共產主義沒有矛盾﹐是因為佛法在本質上並不是一種宗教。
佛法和中國儒家一樣﹐在本質上是具有實踐性的思想體系﹐並不是一種宗教。雖然大乘佛法的末期融入了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元素﹐但在本質上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和真正仰賴唯一真神的宗教是截然不同的。佛法的基本教說是緣起觀﹐主張現象的造成是諸多因緣所生。故佛法雖不否定有神﹐但認為神也是因緣所生﹐而不是絕對的全知全能。佛經裡面描述的天神雖然有種種神通﹐但也有生命成住壞空的週期﹐而不是永久不滅的。
因此佛法不存在和馬列思想的矛盾。佛教思想和馬列主義皆主張人類當依賴自己﹐不該依賴上帝。佛教主張人該依靠自己修行。馬列思想則主張人該靠自己革命。修行和革命的目的都是尋求改善。以佛教思想來看﹐修行就是人類自身生命的革命﹐而革命就是社會的修行。
2) 大乘佛法能為改革開放路線﹐提供民族文化中的理論依據與支持。
能為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提供傳統文化中堅固的理論依據的﹐其實是佛家﹐而不是儒家。因為大乘佛法裡面有對宏法路線﹐也就是所謂『實教』與『權教』的探討。而權教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方便法門』。在佛教裡面﹐所謂方便其實就是一種變通﹐也叫權變。其意義是只要是能達到同樣的目的﹐採取的方法和途徑應是可以變通而不是殭化的。這也是中國佛教與民族文化的特色。大乘佛法雖發源於印度﹐但是在中國而得到大盛﹐乃至發展成所謂的大乘八大宗派。大乘佛法主張八萬四千法門﹐條條皆可通往涅磐之城﹐是可以靈活變通的。所以以大乘佛法來看﹐共產主義也是可以經由很多道路通往共產主義天堂的。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及民族智慧裡面這種內涵的展現。也就是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可以借用部份資本主義的手段﹐來最終達到共產主義天堂的目的﹐這在理論上並沒有任何矛盾。而且有傳統文化裡的依據﹐也就是大乘佛法。所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是勉強的自圓其說﹐而是的確源自於民族文化﹐有其理論根據。
3) 佛法的財富觀支持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做法。
基本上﹐佛法對財富的看法是中性的﹐不把財富看成絕對的善或惡﹐或絕對的好或壞。財富正如世上其它的東西一樣﹐是因緣所生。它可被用來為善﹐也可被用來為惡。所以富有本身並不是罪惡。相反地﹐富有的人反而有更多的能力﹐可以為更多的人創造幸福。故佛法主張中國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不必有不安的矛盾感﹐覺得自己的所為和社會主義思想不相合。一個富人仍然可以是社會主義信仰者﹐只要他仍有社會責任心﹐願意運用自己的財富去為他人謀福利。就算當事人是共產黨員﹐也沒有思想上的矛盾。矛不矛盾的問題不在富有不富有﹐而在富有的人有沒有社會責任心﹐去關懷其他的人。在佛教裡面﹐任何人都可以是菩薩﹐只要他仍有追求無上正覺的心﹐也稱作『菩提心』﹐並不論他是富人還是窮人。同樣的﹐富人或窮人皆可是共產黨員﹐是社會主義信仰者﹐只要他仍具有社會責任心﹐能關懷更多的人。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佛法支持官員的貪腐。佛法主張真正的共產黨員可以致富﹐但不可以貪腐。貪腐的行為必將受到因緣果報的懲罰﹐而且不會有例外。
4) 佛法的因果思想可端正社會風氣﹐進而幫助改革開放。
無可諱言﹐改革開放的同時﹐中國也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例如部份官員的貪污腐化﹐社會上過於物質取向的價值觀﹐及奢糜風氣氾濫等等。凡此種種﹐均會因為更多的人相信因果法則而得到改善。
因果法則並不是宗教思想﹐決非迷信﹐而是合乎科學的事實。它不只是佛教裡面的思想﹐而且是普遍存在於中國文化各家學說裡。例如儒家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及道家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都是因果思想。只是佛家的因果講得更徹底﹐主張三世因果﹐也就是除了現在﹐尚有過去和未來。它主要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個人只要能相信三世因果﹐就不會有太偏差的行為。故若要解決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光是靠法治仍嫌不足﹐雖然法治很重要。因為法總是人定的﹐而人定的東西就必然會有漏洞。因果思想能從根本上提高人的德育水平﹐使人自發性地不再為惡。故它是對改革開放十足有利的。也會對奢糜與物質價值取向成風的社會風氣﹐產生引導改善的作用。所以佛法不但不會和社會主義理想相衝突﹐反而會相輔相成﹐彼此取長補短﹐都是會對社會的正向發展有益的。
5) 佛法裡面的慈悲修行﹐可減輕改革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
改革開放的成敗﹐取決于政府是否能有效地控管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使尚未富起來的大多數人﹐仍能耐心地相信政府﹐積極投入生產而寄希望於明天。這是艱巨複雜的工程﹐它也將直接關係到改革開放的成敗。政府當做一切可能的努力﹐減輕社會上實際存在的經濟矛盾。並當在思想上盡力調和社會主義理想與現有社會上財富分配的矛盾﹐努力尋求意識形態上的和諧。傳統文化中任何可用的助力﹐均當充份運用。佛法裡面的慈悲修行﹐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教主張慈悲修行﹐鼓勵人勉力行善。這會鼓勵先富起來的少數人主動去關懷社會問題﹐進而消除或至少減輕社會矛盾。中國出了個陳光標﹐就是一個例子。陳光標並未信仰佛法﹐但能主動去關懷窮人﹐是因為他相信馬列主義的根本價值論。中國政府對他予以表揚鼓勵﹐是絕對正確的做法﹐因為他的作為對改革開放有利。但陳光標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如果能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家相信傳統文化裡本來就有的大乘佛教﹐就能使他們都成為陳光標﹐去關懷窮人而消弭社會矛盾。這樣就會形成極大的力量﹐而使改革開放的過程減少障礙。目前中國的佛教政策仍停留在開放觀光的格局裡﹐而尚未想到如何運用佛教裡真正的寶藏。能有效運用中國既有的一切文化資源來支持改革開放﹐才是真正具有大格局與宏觀視野的做法。此點建議可供當局參考。
6) 大乘佛教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而不會造成社會的分裂與不安。
中國出了個法輪功組織﹐打着佛教的招牌﹐從事對政府的詆毀﹐引起當局極度的反感﹐也造成社會一定程度對佛法的誤解。事實上法輪功不是佛教﹐充其量只是以氣功為訴求﹐加上一些主其事者自稱的神秘體驗的團體。海外華人的佛教社會﹐雖然並未對其加以韃伐﹐但普遍地並不視其為佛教團體。我相信一旦真正的佛教思想能在中國成長茁壯﹐所謂法輪功的勢力自然會逐漸消退。目前的情形正是因為正統的佛教沒有在中國成熟而造成的。
所以我也要在此呼籲當局﹐不可因為法輪功的關係﹐就以為佛教是社會裡面的不安元素。因為事實上﹐大乘佛教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其理由是佛教思想本身的最根本架構﹐是緣起觀﹐主張萬法皆由因緣而起。而緣起觀的思想認為世間真正的革命﹐只存在於人類的生命裡。具有佛教思想的人﹐會關心政治﹐文化與社會﹐但不會支持任何形式的武裝暴動﹐或任何詆毀與顛覆政府的活動。因為有緣起思想的人﹐並不相信改朝換代能為社會或人民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這不代表佛法修行者具有奴性﹐而是他們相信社會與個人真正需要的﹐是廣義的『修行』。個人有個人的困難需要突破﹐社會也有社會的困境需要解決。但無論是大還是小的問題﹐佛教思想皆不主張推翻什麼﹐打倒什麼﹐而是主張透過智慧去做調整與提昇的努力。這個努力﹐在大乘佛法裡也被稱作『轉法輪』。這才是佛法裡所謂『法輪』的真正涵義。
所以佛法修行者相信智慧﹐而不相信暴力。也因此之故﹐人類歷史上至今沒有因為佛教而發動的戰爭。和平對佛法修行者而言﹐不是一個口號﹐也不只是一個目的﹐而是對生命與存在的根本態度。涅磐本身的涵義就是和平﹐也是一切衝突的畢竟終止。它不是一蹴可就﹐但它是修行的終極目標。也因為這個終極目標﹐我會說佛教當然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
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法其實對改革開放有很大的助益﹐可以分別以六點略述如下。
1) 真正的佛教思想其實和共產主義精神相契﹐均不主張迷信。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類的麻醉劑。故基本上共產主義是無神論的思想﹐不主張人類該依賴任何超自然的存在。這是最基本上共產主義和宗教的矛盾處﹐因為宗教的本質是必須接受超自然的存在﹐並把這種反科學的行為視為德行。而佛法之所以和共產主義沒有矛盾﹐是因為佛法在本質上並不是一種宗教。
佛法和中國儒家一樣﹐在本質上是具有實踐性的思想體系﹐並不是一種宗教。雖然大乘佛法的末期融入了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元素﹐但在本質上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和真正仰賴唯一真神的宗教是截然不同的。佛法的基本教說是緣起觀﹐主張現象的造成是諸多因緣所生。故佛法雖不否定有神﹐但認為神也是因緣所生﹐而不是絕對的全知全能。佛經裡面描述的天神雖然有種種神通﹐但也有生命成住壞空的週期﹐而不是永久不滅的。
因此佛法不存在和馬列思想的矛盾。佛教思想和馬列主義皆主張人類當依賴自己﹐不該依賴上帝。佛教主張人該依靠自己修行。馬列思想則主張人該靠自己革命。修行和革命的目的都是尋求改善。以佛教思想來看﹐修行就是人類自身生命的革命﹐而革命就是社會的修行。
2) 大乘佛法能為改革開放路線﹐提供民族文化中的理論依據與支持。
能為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提供傳統文化中堅固的理論依據的﹐其實是佛家﹐而不是儒家。因為大乘佛法裡面有對宏法路線﹐也就是所謂『實教』與『權教』的探討。而權教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方便法門』。在佛教裡面﹐所謂方便其實就是一種變通﹐也叫權變。其意義是只要是能達到同樣的目的﹐採取的方法和途徑應是可以變通而不是殭化的。這也是中國佛教與民族文化的特色。大乘佛法雖發源於印度﹐但是在中國而得到大盛﹐乃至發展成所謂的大乘八大宗派。大乘佛法主張八萬四千法門﹐條條皆可通往涅磐之城﹐是可以靈活變通的。所以以大乘佛法來看﹐共產主義也是可以經由很多道路通往共產主義天堂的。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及民族智慧裡面這種內涵的展現。也就是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可以借用部份資本主義的手段﹐來最終達到共產主義天堂的目的﹐這在理論上並沒有任何矛盾。而且有傳統文化裡的依據﹐也就是大乘佛法。所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是勉強的自圓其說﹐而是的確源自於民族文化﹐有其理論根據。
3) 佛法的財富觀支持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做法。
基本上﹐佛法對財富的看法是中性的﹐不把財富看成絕對的善或惡﹐或絕對的好或壞。財富正如世上其它的東西一樣﹐是因緣所生。它可被用來為善﹐也可被用來為惡。所以富有本身並不是罪惡。相反地﹐富有的人反而有更多的能力﹐可以為更多的人創造幸福。故佛法主張中國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不必有不安的矛盾感﹐覺得自己的所為和社會主義思想不相合。一個富人仍然可以是社會主義信仰者﹐只要他仍有社會責任心﹐願意運用自己的財富去為他人謀福利。就算當事人是共產黨員﹐也沒有思想上的矛盾。矛不矛盾的問題不在富有不富有﹐而在富有的人有沒有社會責任心﹐去關懷其他的人。在佛教裡面﹐任何人都可以是菩薩﹐只要他仍有追求無上正覺的心﹐也稱作『菩提心』﹐並不論他是富人還是窮人。同樣的﹐富人或窮人皆可是共產黨員﹐是社會主義信仰者﹐只要他仍具有社會責任心﹐能關懷更多的人。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佛法支持官員的貪腐。佛法主張真正的共產黨員可以致富﹐但不可以貪腐。貪腐的行為必將受到因緣果報的懲罰﹐而且不會有例外。
4) 佛法的因果思想可端正社會風氣﹐進而幫助改革開放。
無可諱言﹐改革開放的同時﹐中國也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例如部份官員的貪污腐化﹐社會上過於物質取向的價值觀﹐及奢糜風氣氾濫等等。凡此種種﹐均會因為更多的人相信因果法則而得到改善。
因果法則並不是宗教思想﹐決非迷信﹐而是合乎科學的事實。它不只是佛教裡面的思想﹐而且是普遍存在於中國文化各家學說裡。例如儒家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及道家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都是因果思想。只是佛家的因果講得更徹底﹐主張三世因果﹐也就是除了現在﹐尚有過去和未來。它主要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個人只要能相信三世因果﹐就不會有太偏差的行為。故若要解決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光是靠法治仍嫌不足﹐雖然法治很重要。因為法總是人定的﹐而人定的東西就必然會有漏洞。因果思想能從根本上提高人的德育水平﹐使人自發性地不再為惡。故它是對改革開放十足有利的。也會對奢糜與物質價值取向成風的社會風氣﹐產生引導改善的作用。所以佛法不但不會和社會主義理想相衝突﹐反而會相輔相成﹐彼此取長補短﹐都是會對社會的正向發展有益的。
5) 佛法裡面的慈悲修行﹐可減輕改革開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
改革開放的成敗﹐取決于政府是否能有效地控管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使尚未富起來的大多數人﹐仍能耐心地相信政府﹐積極投入生產而寄希望於明天。這是艱巨複雜的工程﹐它也將直接關係到改革開放的成敗。政府當做一切可能的努力﹐減輕社會上實際存在的經濟矛盾。並當在思想上盡力調和社會主義理想與現有社會上財富分配的矛盾﹐努力尋求意識形態上的和諧。傳統文化中任何可用的助力﹐均當充份運用。佛法裡面的慈悲修行﹐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教主張慈悲修行﹐鼓勵人勉力行善。這會鼓勵先富起來的少數人主動去關懷社會問題﹐進而消除或至少減輕社會矛盾。中國出了個陳光標﹐就是一個例子。陳光標並未信仰佛法﹐但能主動去關懷窮人﹐是因為他相信馬列主義的根本價值論。中國政府對他予以表揚鼓勵﹐是絕對正確的做法﹐因為他的作為對改革開放有利。但陳光標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如果能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家相信傳統文化裡本來就有的大乘佛教﹐就能使他們都成為陳光標﹐去關懷窮人而消弭社會矛盾。這樣就會形成極大的力量﹐而使改革開放的過程減少障礙。目前中國的佛教政策仍停留在開放觀光的格局裡﹐而尚未想到如何運用佛教裡真正的寶藏。能有效運用中國既有的一切文化資源來支持改革開放﹐才是真正具有大格局與宏觀視野的做法。此點建議可供當局參考。
6) 大乘佛教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而不會造成社會的分裂與不安。
中國出了個法輪功組織﹐打着佛教的招牌﹐從事對政府的詆毀﹐引起當局極度的反感﹐也造成社會一定程度對佛法的誤解。事實上法輪功不是佛教﹐充其量只是以氣功為訴求﹐加上一些主其事者自稱的神秘體驗的團體。海外華人的佛教社會﹐雖然並未對其加以韃伐﹐但普遍地並不視其為佛教團體。我相信一旦真正的佛教思想能在中國成長茁壯﹐所謂法輪功的勢力自然會逐漸消退。目前的情形正是因為正統的佛教沒有在中國成熟而造成的。
所以我也要在此呼籲當局﹐不可因為法輪功的關係﹐就以為佛教是社會裡面的不安元素。因為事實上﹐大乘佛教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其理由是佛教思想本身的最根本架構﹐是緣起觀﹐主張萬法皆由因緣而起。而緣起觀的思想認為世間真正的革命﹐只存在於人類的生命裡。具有佛教思想的人﹐會關心政治﹐文化與社會﹐但不會支持任何形式的武裝暴動﹐或任何詆毀與顛覆政府的活動。因為有緣起思想的人﹐並不相信改朝換代能為社會或人民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這不代表佛法修行者具有奴性﹐而是他們相信社會與個人真正需要的﹐是廣義的『修行』。個人有個人的困難需要突破﹐社會也有社會的困境需要解決。但無論是大還是小的問題﹐佛教思想皆不主張推翻什麼﹐打倒什麼﹐而是主張透過智慧去做調整與提昇的努力。這個努力﹐在大乘佛法裡也被稱作『轉法輪』。這才是佛法裡所謂『法輪』的真正涵義。
所以佛法修行者相信智慧﹐而不相信暴力。也因此之故﹐人類歷史上至今沒有因為佛教而發動的戰爭。和平對佛法修行者而言﹐不是一個口號﹐也不只是一個目的﹐而是對生命與存在的根本態度。涅磐本身的涵義就是和平﹐也是一切衝突的畢竟終止。它不是一蹴可就﹐但它是修行的終極目標。也因為這個終極目標﹐我會說佛教當然是社會裡的安定力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Bruce2011/12/29 00:32Buddhism
Dear Bruc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great articles. This article part 2' meaning is very like the article MEANS AND ENDS by Russell. Thank you.
Wayne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