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獅說是誰?掌握短影音時代的自媒體課程教練團隊
在這個資訊以秒更新、流量稍縱即逝的短影音時代,「老獅說」是一個為個人品牌而生的短影音陪跑教練團隊。
我們相信,短影音不只是拍得漂亮,更重要的是「拍得對、說得準、放得巧」——只有真正講好故事、踩準節奏,內容才能打動人心、讓觀眾記住你、信任你,最終轉換為品牌價值與實際收入。
老獅說誕生的初衷,就是想幫助更多創作者、自由工作者、自媒體經營者,突破「不會拍、不敢拍、不知道怎麼拍」的三大關卡,用短影音這個最有力的內容媒介,快速建立信任感、放大影響力、甚至開啟個人變現之路。
不管你是剛開始經營的0粉創作者,還是卡在瓶頸的經營型KOL/自媒體主,又或是正在轉型做線上課程、接案、數位產品販售的品牌經營者,老獅說都能提供:
-
由淺入深的課程設計(從腳本、拍攝、剪輯到平臺邏輯)
-
小班實戰操作與一對一精準調整
-
課後陪跑社群與顧問級諮詢支援
我們不做空泛激勵,只教真正有效的方法。
老獅說不是一門課,而是一段創作者養成的旅程。我們希望陪你走過從「沒自信」到「能變現」的每一個轉捩點。

圖說:「老獅說」實體跟線上教學課,有幾百位學生參加,學習如何掌握短影音。
為什麼選擇「老獅說」?三大關鍵,讓企業短影音穩定出圈、創造績效
在短影音爆發的當下,市場上教學資源充斥,卻鮮少有團隊能真正結合策略思維、內容實戰與商業成果。這正是「老獅說」與眾不同的原因。
我們不是影音製作公司,也不只是拍片教練,而是專為品牌量身打造的影音成效顧問團隊。選擇我們,代表你選擇一條清晰、有方向的影音行銷升級路徑。
1️⃣ 第一線實戰團隊,來自品牌操作現場
我們的講師與顧問,背景涵蓋品牌策略、社群經營、短影音內容創作、業績轉化等關鍵環節,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長期深耕市場的操盤者。
-
不只教你怎麼拍,更知道什麼該拍、為何這樣拍。
-
所有建議皆基於實測經驗,不是理論輸出,是成果複製。
2️⃣ 一條龍執行方案,從定位到變現不落空
我們理解,每個品牌所處的階段不同:有些正在建立聲量,有些要強化轉單,有些需要團隊升級內部能力。
因此老獅說提供模組化+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
企業內訓與品牌陪跑顧問
-
短影音腳本策略與數據分析
-
全流程代操(企劃+拍攝+剪輯+發布+優化)
無論你要培養團隊還是要直接出成效,我們都能依目標靈活搭配。
3️⃣ 成效導向內容,結合品牌靈魂與平臺節奏
短影音不是單靠流量堆疊,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抖音風格。我們幫助品牌釐清:
-
你的內容要傳遞什麼信念?
-
你的受眾在平臺上怎麼消費資訊?
-
數據如何持續優化內容與投資報酬?
我們重視風格統一性、節奏掌握與受眾互動深度,並以數據回饋持續迭代,不讓影片只是「被看見」,而是能真正創造商業價值與品牌記憶點。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學生流量案例。
老獅說的四大核心服務:
讓短影音成為你品牌突圍與轉換的引擎
我們從教學、策略、顧問到代操,全面提供影音時代下品牌必備的內容武器。不論你是剛起步的個人品牌經營者,還是希望團隊升級短影音戰力的企業,我們都有系統化方案協助你快速上手、穩定發聲、精準轉換。
📚 個人品牌課程 × 自媒體短影音教學
從0到1,打造可被看見的個人品牌影像力
適合對象:
-
創業者、斜槓職人、自媒體經營者
-
想用內容打造專業形象與變現機會的人
課程形式:
-
線上影音課程、實體講座、虛實整合密集營
-
提供講義+案例解析+現場練拍實作
課程內容包含:
-
自媒體商業模式設計
-
品牌人設設定與受眾定位
-
腳本企劃與語言節奏設計
-
手機拍攝技巧、Reels/抖音剪輯術
-
各大平臺演算法攻略與內容佈局策略
課程特色:
零基礎也能拍出高觸及影片,一步步陪你從創作者→個人品牌經營者
🏢 商業短影音企業內訓
強化團隊短影音實戰力,打造企業內容自產體系
適合對象:
-
企業行銷部門、公部門、教育訓練單位、連鎖品牌總部
-
希望培養團隊影音產能、降低代操成本者
訓練模式:
-
客製化企業專屬內訓方案
-
可搭配部門目標與品牌風格設計內容
-
現場實作+專屬教材
訓練重點:
-
如何設定品牌風格與影音主軸
-
團隊分工與拍攝 SOP 建立
-
實拍實剪演練,結訓後即可內部產製內容
訓練效益:
強化內部產製能力,不再依賴外包,創造更一致且有機的品牌聲量
🧠 短影音顧問服務(策略+陪跑)
品牌沒方向?我們幫你定策略、陪你走轉型路
適合對象:
-
有品牌/帳號但卡關的創作者或團隊
-
想做內容但缺乏方向與節奏管理者
顧問內容:
-
品牌定位分析、受眾輪廓建構
-
內容選題與腳本風格制定
-
週期性內容排程與主題規劃
-
成效數據回顧與優化建議
服務模式:
-
月顧問制(1v1/企業顧問)+定期共創會議
-
可加入帳號陪跑、編輯會議、腳本審核流程
特色:
我們不只是幫你拍影片,而是建立一套能持續說對話的內容架構與產製節奏
🎬 短影音項目代操|交給我們,一站到位
內容想做但沒時間?我們幫你搞定所有繁瑣細節
適合對象:
-
忙碌的老闆/品牌主/行銷主管
-
新品牌要快速打開市場聲量者
服務內容:
-
一站式代操:腳本撰寫、拍攝執行、剪輯調色、文案撰寫、發布與成效追蹤
-
客製化風格設計,確保品牌一致性與辨識度
-
各平臺格式調整,適配抖音、Reels、YouTube Shorts 等主流平臺
執行優勢:
-
結合數據回饋與市場趨勢調整內容
-
提供每月成效報告,讓你看見互動成長與轉換成果
-
彈性合作期,適合專案推廣或長期品牌陪跑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醫生百人教學班。
邀約演講案例分享
醫師不是為了紅,而是為了「被記得」
在與許多醫療專業人士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
醫師經營自媒體,不是為了成名,而是為了讓患者記得「我是誰」。
這正是老獅說持續推動自媒體課程、個人品牌課程的初衷與價值。
📌 專業場域邀約實績
近期,老獅說受邀參與《白袍人生學院》年會,與現場超過 100 位執業醫師進行交流,分享主題為:
〈醫師如何經營個人品牌與自媒體〉
—— 從信任出發,而非流量導向的短影音策略
這不只是單向的演講,而是一場真正的雙向對話。我們深入探討專業人士在自媒體經營上的五大常見盲點:
-
排斥心理:「我只想當好醫師,社群不是我的事」
-
內容困境:「我不會拍/沒內容/講話不自然」
-
角色誤解:「我不想當網紅,也不想露臉」
-
成效焦慮:「影片沒人看,是不是代表沒價值?」
-
變現迷思:「我不想硬推療程,但做這些內容到底為了什麼?」
🧠 我們的回應與陪伴策略
我們分享一個核心觀念:「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是讓專業被理解,而不是被掩蓋。」
醫師每天對患者說的話,就是最自然的內容來源。當這些語言被轉化成影片或貼文,就已經在建立個人品牌的信任基礎。
曾有一位醫師學生,在完全沒有社群經營經驗的情況下,從參與我們的課程開始,逐步建立穩定的內容節奏。最終,不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專業形象,也成功開立診所並穩定經營,如今已是地區內備受信賴的代表人物之一。
🌱 老獅說能帶給專業領域什麼?
-
一套系統化自媒體課程與陪跑模式,不讓專業者迷失在短影音浪潮中
-
教你如何「不當網紅」也能讓內容自然被看見
-
協助你從專業工作者 → 被記住的人 → 品牌代表人物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保險業百人教學班。
來自保險業現場的迴響:學會影片,不是為了紅,是為了被理解
拍產品不如拍故事,短影音是你說出價值的起點
除了長期投入醫療專業領域的自媒體教學,老獅說也持續與各大企業合作,協助業務與品牌團隊掌握短影音與個人品牌經營的核心能力。
最近,我們連續幾週奔走南北,來到南山人壽斗六通訊處,開設了一場【商業短影音實戰課程】。
當天的學員橫跨不同世代,甚至不少已年過半百的資深業務同仁,每一位都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熱情,讓這堂課成為我們今年最動人的一場教學。
🎙️ 現場回饋,點出自媒體最本質的價值
其中一位學員大姐在課後這麼說:
「老師,我知道自己拍得不夠好,但我學得很開心,因為我終於搞懂什麼是短影音了!」
「拍攝技術可以外包,但定位跟商業邏輯,是我要自己想清楚的。」
這句話,正是我們一直想傳遞的觀念:
🔑 短影音的本質,不是炫技,而是價值的呈現
這堂課,我們沒有拋出艱澀術語,而是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帶領學員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內容:
-
✍️ 從定位思維:釐清我是誰、要跟誰說話
-
🧠 到內容邏輯:了解客戶為什麼要看我
-
✂️ 再到剪輯實作:不靠特效也能說好故事
有的學員拍了人生第一支影片、
有的第一次理解演算法背後的思維、
更有人當場突破心防,勇敢入鏡!
💡 我們相信:
-
技術可以學,但價值主張只能由你說出最有力
-
內容不是為了取悅演算法,而是為了縮短信任距離
-
真正有效的商業短影音,是有目的、有情感、有脈絡的溝通工具
🤝 不一定要成為KOL,但你值得有自己的舞臺
我們始終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想當網紅,但每個人都值得一個說故事的方式。
而短影音,就是現代職場與商業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個人品牌工具。

圖說:「老獅說」短影音企業內訓、顧問、代操服務。
適合對象:這些人最需要老獅說的陪跑
在這個資訊快轉、每秒都在洗版的時代,與其被動追趕演算法,不如主動建立一個被看見、被記得、被信任的個人品牌。而老獅說,就是你在這條自媒體路上最可靠的陪跑者。
我們的服務,特別適合以下幾種族群:
✅ 想開始經營自媒體的個人/專業人士
不論你是醫師、律師、講師、顧問,還是擁有一技之長的自由工作者,只要你希望透過影音說出自己的價值,建立被信任的專業形象,老獅說的個人品牌課程能幫助你從零開始,打造清晰定位、找到內容靈感、養成穩定輸出的節奏,開啟屬於你的影響力之路。
✅ 害怕鏡頭、不知道怎麼拍的內容創作者
我們最常聽到學員說:「我不會拍、不敢拍、也不知道拍什麼。」老獅說的自媒體課程不只教你技術,更陪你突破心魔,從腳本邏輯、語言節奏、鏡頭情緒,到真實上鏡練習,幫助你把每支影片都拍得「有感、有用、有影響力」。
✅ 行銷預算有限但渴望曝光的新創/斜槓品牌經營者
短影音是新創品牌與小眾市場最低成本的聲量放大器。老獅說提供策略課程、顧問陪跑與帳號規劃三合一方案,讓你用有限的預算做出長遠的聲量與信任累積,跳過瞎拍與卡關期,直接進入穩定產出的節奏。
✅ 想把專業變現,打造個人IP的內容工作者
你已經有內容,但轉換效果不如預期?或是產出量不足、互動感低?我們不只幫你解決「拍得好不好」,更幫你建立「誰該看你、為什麼要看你、看完該做什麼」的商業邏輯。讓你的每支影片,不只是作品,而是通往信任與成交的橋樑。
為什麼「現在」是你進入短影音市場的關鍵時刻?
短影音早已不是曇花一現的風潮,而是當今內容行銷的主戰場。不論是 TikTok、Reels 還是 YouTube Shorts,用戶的觀看習慣正快速朝向「短、快、強」的節奏轉變。在這樣的內容環境裡,還沒上場的品牌,等於正在被市場遺忘。
如果你還在觀望,不妨看看這幾個明確的訊號:
📱 注意力經濟下,短影音最能瞬間抓住眼球
過去你可能花3分鐘說一個故事,現在觀眾只給你3秒決定是否留下。短影音已成為打造第一印象、建立記憶點與情感連結的最快捷徑。
🔍 各大平臺的演算法,都在幫影片衝流量
不論你在哪個平臺,現在只要你發影片,就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演算法大勢已明:圖文被壓縮、影音被放大。此時進場的人,享有的是「紅利期」的曝光機會。
🧠 信任來自熟悉,熟悉來自穩定的影音出現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誰讓用戶常看到、誰就更有機會被信任。**現在的觀眾不只看你賣什麼,更在乎你「值不值得相信」。短影音,是你與觀眾縮短信任距離的最好方法。
🚀 對手已經拍起來了,你還在等什麼?
不論你是診所、補教業、零售商或是內容創作者,**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正在用短影音搶你未來的客戶。**現在進場,還趕得上紅利;再晚一步,就只能追著別人的聲量跑。
別再等「準備好了才開始」的那一天
因為內容行銷,從來都是一邊做、一邊找節奏。
而老獅說,會是你在這條影音路上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我們不只教方法,更陪你實作;
不只談流量,更在意成果。
我們特別適合這些你:
✅ 想建立個人品牌,透過內容累積專業影響力
✅ 希望讓診所、事業、產品被更多人看見與理解
✅ 想帶領團隊進入影音時代、建立穩定內容節奏
✅ 或是,卡在第一支影片、還不知從哪裡開始
📞 立即預約免費諮詢|了解你的短影音成長策略
🔗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獲取第一手課程資訊與免費資源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FbXBskt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ionchung920
線上課購買:
https://www.pressplay.cc/link/s/52E96E9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ontalke/
臺中美業影音代操推薦
當你閱讀到這裡,我們想說的很簡單:新竹短影音公開班與企業內訓有何差異
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做短影音,那就從現在開始吧。苗栗短影音實體課報名方式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不懂拍攝、不會剪接、不知道說什麼、沒有人設風格、更怕沒人看。但事實是——你永遠不會等到一個完美的開始時機,因為「做」本身就是最好的準備。新竹短影音實體課限量名額報名中
我們打造這堂課,不是為了讓你多會拍一支影片,而是為了讓你開始做,並且願意持續做。短影音不是一場比資源的戰爭,而是一場誰能持續說出好故事、誰能快速引起共鳴、誰能跟得上節奏的內容競賽。彰化短影音公開班有包含品牌定位內容嗎
而「老獅說」的角色,就是陪你一起走這條內容創作的路。新竹短影音代操顧問推薦
如果你是個人創業者、導師、顧問:臺中短影音實體課含腳本與實作
你已經有知識、有經驗、有專業,但總覺得沒有人聽見你。短影音將是你最有效打開「他人視角」的敲門磚,我們教你怎麼用故事,讓人聽你說完第一句,也記住你這個人。
如果你是診所、醫美、健身房等在地服務型事業:臺北短影音企業培訓有哪些成功案例
你不需要砸重金做廣告,只要讓現場故事被看見,你就能讓潛在客戶主動靠近。從真實顧客回饋、現場流程紀錄、醫師/教練的個人魅力切入,我們教你怎麼做內容,才不會變成生硬的業配。
如果你是品牌電商經營者:新北B2B品牌短影音代操推薦
商品再好,沒有露出、沒有情緒、沒有溝通,就沒人會買單。我們幫你拆解如何用短影音創造熟悉感、信任感與購買行為,也協助你建出內容製作的流程,不讓靈感斷層成為停更的藉口。
我們相信:內容是可以學會的,影響力是可以打造的。新竹個人品牌顧問價格推薦
這堂課的設計,不只是要給你「技術」,更是幫你建立一套「內容思維」:
怎麼選故事、怎麼找到切入角度、怎麼快速產出、怎麼不踩流量陷阱、怎麼讓觀眾留下來,甚至追蹤你、記住你、轉發你。
哪怕白發蒼蒼,也想和你談戀愛 1 我最早聽到的一個愛情故事,是我姑姑的故事。 三四歲的時候,孩童的腦子剛剛開始記事兒,我聽到我媽和我爸聊天,說是我姑姑看上了一個姓林的小伙兒,我奶奶不答應。 我不懂什么是“看上”,但我爸爸黑著臉的表情,我記得牢牢的,并且以敏銳的直覺判定,這不是好詞。 家里的親朋中,我同姑姑最親,她漂亮,會玩兒,還不嫌棄我小,總帶著我。逮到了姑姑和我獨處的時候,我便做個大人樣子勸她,不要看上那個姓林的。 姑姑那會兒也就是二十多歲。她摟著我哈哈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然后揉著我臉問我是聽誰說的。 我很義氣,沒供出我爸,并且氣哼哼地覺得姑姑真是不懂事。 不懂事的姑姑大約覺得既然我已經知道裝大人了,她有時候和姓林的去約會竟然也會帶上我。 秋天收了的稻谷,稻田里余留谷香,觸目是暖暖的金黃和綿軟的土地。 我在田地間跑來跑去摘小花朵,她就和姓林地坐在田埂邊說話。 我遠遠聽到他們的笑聲,不高興了,便丟了花,要姑姑帶我回家。 再后來過了一兩年,好像姑姑都一直那個姓林的小伙兒在一起,奶奶時不時就要罵人,姑姑就只把自己當成厚臉皮,一句也不聽。 直到某一天,我回到家,正看到姑姑被爺爺拿竹條打了一頓,我就再沒聽過“姓林的”這個名字了。 然后的然后,姑姑相了親,結了婚,生了小孩,我漸漸長大離開家。 2 我念高中的時候,姑父被查出肺癌。 姑父脾氣一直不算很好,而且姑姑只生了個女兒,他一直很有怨言,動不動就要拿出來說嘴,在我們這些親戚面前也從不避諱。 生病之后的姑父更加惜命,治病的錢如流水花出去,中藥偏方,凡是有人提一句他都要讓姑姑弄來,可命不由人,他終究一天天衰弱下去。 他越痛越怕越不甘心,就折磨我姑姑。 他睡不著,便指使著我姑姑做夜宵,捶背,開燈關燈,加被子,脫衣服,夜夜不能寐。 他心里絕望,就天天指桑罵槐,說我姑姑是不是盼著他早死,是不是已經在外面找男人了。 我姑姑年輕時很漂亮,到了中年也依舊是個漂亮的婦人,然而那幾年她以我們可以看見的速度衰老下去。 我聽到我爸說,這么下去,姑父不死,我姑姑倒要先死了。 等拖了三四年,他死了。辦葬禮的時候,我回了家。 姑姑滿頭白發,身體干枯得像一把木柴,她神情木訥地坐著,像是也死去了一樣。 我的奶奶抓著她的手,一直抹眼淚,絮絮叨叨地說:我的女兒為什么這么命苦。 那時候,我忽然又想起我在田野里跑來跑去時,姑姑的笑聲。 3 我大學畢業后的一年回家過年,我妹晚上偷偷拉著我說,好像姑姑認識了一個男人,已經打算要再婚了。表妹和姑父家的親戚前幾天已經一起到我家來,讓我爸爸勸姑姑不要這么做,說家里丟不起這個人。 對于這個世界,對于大城市而言,四五十歲再婚已經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但是,在我們這個小鎮,這是從未有過的驚天大事。 何況啊,四五十歲了,還結什么婚呢?孩子都這么大了,都快有孫子的人,圖什么呢?就這么不甘寂寞嗎…… 這是我聽到的潛臺詞。 大年初三的時候,我們去姑姑家拜年,見到了那個人。 我聽到姑姑叫他老林。 那一瞬我只是覺得耳熟,然后在回家的路上,我腦子里像是有電光閃過,忽然想起那么多年前…… 有那么一個人和姑姑坐在田埂邊聊天的,和姑姑肩并肩走在大馬路上的那個人,偷偷給我零食想要收買我…… 我記不得他的面貌,卻還記得那時候姑姑的笑。 到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問我媽媽。我媽倒是非常吃驚,她沒想到我竟然還記得他。 “這也算是命。這么多年,你姑父死了,他老婆也死了,他居然還回來了。要是當年老林沒有走,最后你姑姑就是應該嫁給他。” 我媽媽說,當年老林只是一個鄉村教師,我姑姑卻是十里八鄉的大美人,我爺爺和奶奶都不愿意我姑姑嫁給老林。但姑姑和老林一直同學,早早就戀愛了。 那時候,兩家人都不同意他們的事情。他們就偷偷在一起,白天見不了面,就晚上偷偷從家里溜出去,然后約著軋馬路。他們沿著馬路一直往前走,路邊就是潺潺的小溪,天上是明亮閃爍的星月,蜿蜿蜒蜒的路像是能走完這一生。 有一次,他們走得太遠了,等到往回走的時候兩個人都累得走不動路。老林就背著姑姑回來,但是就這樣,他們回來的時候天都亮了。 爺爺和奶奶那會兒已經發現女兒不見,又急又氣頭頂冒煙,逮著我姑姑就把她狠狠地打了一頓。 即便如此,我姑姑也不肯跟老林分手。 可惜最后,老林卻走了。他離開這個鎮子,去了遠方的城市,再沒有回來。 為什么他要走? 誰知道呢,也許當年兩邊家長逼得緊,他承受不住了,也許他向往外面的廣闊天空,不愿意做山中鳥。而現在,他卻又回來了,我的姑姑還是想要和他結婚。 春節里,親戚們來拜年,又說起這件事,翻來覆去大家總之都是不樂意,尤其是表妹。她雖然才剛剛二十歲,但已經準備結婚了,她氣哼哼地說必須勸服姑姑,讓他們無瓜無葛的分開。 這事兒細想起來很好笑。 年輕的父母干涉孩子的戀愛婚姻,說這個年紀不該戀愛,這個年紀必須結婚。等到孩子長大父母老了,孩子們也要說,這個年紀還談什么戀愛,這個年紀還想什么結婚。 人生果然是一個循環。然而,父母到底不是孩子。 半年之后,我姑姑便和老林領了證,搬去了省會城市。我姑姑跟一眾親戚說:你們也眼不見為凈,我也自自在在。 4 2014年的時候,我去省會考試,要去姑姑的新家住幾天。 其實去親戚家蹭住這種事,我是不太樂意的,總疑心自己會討人嫌。而且我又不善于與長輩相處,只要一想到我們三個人排排坐在沙發上,翻來覆去的討論“找對象沒?未來有什么打算?工作怎么樣?”我便覺得如坐針氈。所以我早早約了舊友,日日安排了聚會,爭取早出晚歸,做個隱形人。 在那兒住的第一天,早上睜開眼就八點了,我掙扎著爬起來,出了房門,屋里一片靜悄悄。大約出門買早點了吧。 我打著哈欠,趿著拖鞋,磨磨蹭蹭地往洗手間去,轉角卻看到書房門開著,老林弓腰在寫字,書房里清清靜靜地擺著書架藤椅,窗臺上一盆蘭草青翠欲滴。 也許是聽到了我走動的聲音,他頭也沒回就說:“圓圓,來看我新寫……”他說到一半忽的頓住了,回頭看到是我,笑著說,“起來了,快去洗漱吧,你姑姑買早餐去了。” 我慌里慌張地點頭,趕緊跑了,心里覺得像是窺探了到某個秘密。 “圓圓”是姑姑名字。但是我從未聽人這樣親昵地叫過姑姑。我爸爸也好,我奶奶也好,從來都是連名帶姓地喊姑姑。 考完試,我住到最后一天,老林有朋友找他出了門,只我和姑姑在家。 與長輩對談,總要問怎么沒找對象。我說,沒有遇到喜歡的。 其他長輩總要說,多認識幾個人,聊聊天,先了解一下嘛,沒準熟了之后就喜歡了。但姑姑點點頭,說那就慢慢找,不著急。 我想起了那天早上,那聲溫柔的“圓圓”。 “姑姑你以前是不是就和林叔叔在一起過啊,我記得我好像見過他對不對?” 我以為我是很開通的現代人,但其實我從來沒叫過老林“姑父”。 “是。你那會兒可小了,總跟我們搗蛋。”姑姑笑了。 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你們為什么分開,為什么又在一起。 姑姑看穿我的心思,說:“其實,我們那個時候是打算一起走的。我們買了火車票,約在車上見。他上了車,但是我沒趕上。只是十分鐘,陰差陽錯,過了快二十年。” 他們重逢,是那一年姑姑報了團去海南。姑姑一直喜歡海,但是那么多年,她從沒有機會去看一眼。結果他們居然海南相遇了,他們在不同地方報了不同的團,但是卻在同一片海邊見面了。加起來快一百歲的人了,那個時候,卻忍不住還是要哭。 那些不贊成的人都說,這么大年紀了,還折騰什么呢?孤單嗎?眼看女兒結了婚,就能有外孫女帶了,有什么孤單的?兩個中老年人,湊在一起,有什么可圖的?家里小孩都不答應,兩方的親戚也難免多說兩句不好聽的閑言碎語。 可是,人的一生就只能是這樣嗎?以按條件分配的結婚為道德標準,以生兒育女避免種族滅絕為己任,以麻木的等待老去死去為最終結局。 5 晚上八點左右,老林就回來了。我和姑姑坐著看電視,老林拎著一袋蘋果進來。 他笑著說,看到樓下蘋果不錯,姑姑又愛吃,就買了兩斤。 姑姑怪他,不先打個電話回來,問問我喜歡吃什么。 他就問我,愛吃什么水果,再給我去買。 其實只是很日常的對話,但是我卻忍不住想,等我五十歲的時候,是否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早早回家,給我帶愛吃的水果,讓我想對他撒嬌。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床去趕火車,我輕手輕腳地收拾了東西正要出門,姑姑和老林就穿著睡衣從臥房出來。他們送我下了樓。 我走幾步之后回頭,正看到他們轉身上樓去。 老林拉著姑姑的手,姑姑笑盈盈地把另一只手也搭到他的手臂上。 他們的手已經皺了,皮膚黃了,連笑聲都不輕盈了,但是卻好像那一瞬間穿越了二十年,我們三個人又回到了那個田埂邊。 我沒忍住,眼睛有點濕。 6 所有人曾年少,都曾向往過愛情。 有些人錯過了最愛的那一個,于是輾轉反側,不敢回首。有些人錯過了最好的年華,于是安然沉寂,說是命運。 每一回,當我想到也許我這一生都遇不到想要的人,我都會想到姑姑和老林。 不管等多久,不管我多老,不管世事怎樣變遷,不管我被生活怎樣磨礪,我想要繼續保有一顆軟弱而熱切的心。 我希望,即便等我白發蒼蒼,也仍要有那么一個人,讓我想要和他談戀愛。 大學戀愛,不可隨便,不可跟風,不可心急 大學生,其實我們可以晚點再戀愛 戀愛是場高燒,思念是緊跟的好不了的咳分頁:123
整理書籍,發現一些紙已泛黃的舊書,馬克思的、黑格爾的,還有幾本文學名著。書扉上有自己學生時的簽名,并注有購書時間,1963年,1964年,1965年。看封底,有舊書店的印戳,填著打折后的書價,以今天的眼光看,便宜得不可想象。憶起當年在北京101中學讀高中,立志于思想理論,拼命在課余讀書。錢不夠,便大多光顧舊書店。到1968年底去山西農村插隊時,簡單的行李外,居然帶了皮箱、木箱、紙箱共四箱子書。那些書后來大部分送給了同村的插隊知青,小部分幾十年跟隨我到今日來勾取回憶。記得在晉南山村的土窯洞里點著油燈夜讀,還給一起插隊的知青講點哲學、政治經濟學之類。 高中時開始的經典閱讀對我有啟蒙作用。當思想打開之后,求知欲之旺盛現在想來都有點匪夷所思。當時的北京圖書館在北海公園西側,高中生憑學生證便可辦閱覽證,雖不能借書回家,卻可在閱覽室盡情讀書報期刊。我每逢周日上午必去,寒暑假則盡可能天天去,擺出架勢博覽群書,想成為思想大家。那種閱讀除擴展了思想,還鍛煉了閱讀能力。首先是速度,以有限的時間,讀更多的書,獲更大收益,這是每次閱讀的追求。再有是記憶力,要多讀當場便來不及做筆記,于是強迫自己全記在腦子里,回家后補做筆記,常常一做幾十頁,用的都是無格白紙。 高三時我的同桌姓曹,是位善良寬厚的學友。每天兩堂的晚自習,我差不多都在讀《資本論》《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之類,按那時“為革命努力學習”的要求,在課內這樣讀太遠的課外書有些“犯規”。曹學友發現了,不止一次用眼光提醒我。終于忍不住了,極小聲地要我注重課內。我點點頭表示聽見了,仍接著看我的書。曹學友瞥瞥我便不好意思再說。現在回憶起來,他那溫和小心欲言而止的神情讓我體會到滿滿的善意。記得曹學友的父親是搞原子能的,有一定級別,家里有內部發行的《參考消息》。我那時早已不滿足于閱讀掛在教室后面的《人民日報》等,便試探著向曹學友提出請求。他只略猶豫了一下便答應了。我們那時住校,每周六下午放學便各自回家,周日傍晚返校趕上兩堂晚自習。晚自習一入座,曹學友就會從書包里拿出卷好的一周《參考消息》悄悄遞給我,我收起,又會將上一周的《參考消息》還給他。這樣交接很靜默,從未引起其他同學注意。不僅因為一個高中生在校讀“參考”有點另類,而且因為這樣隨意擴大當時算很內部的《參考消息》閱讀范圍,多少有些“違禁”。這個世界有兩種迥然不同的關系,一種,助人者總念念不忘自己的善舉,而被助者卻毫無記憶;另一種相反,助人者早忘了自己的善舉,而被助者卻終生難忘。我與曹學友的關系當屬后一種。他當年的友善我至今常和家人講起,但我想,對這些曹學友大概已沒什么記憶。 1966年夏,臨近高中畢業,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因為“文革”前的那些閱讀,我從運動一開始就保持了一點獨立審視。當時閱讀書籍與閱讀社會對我都進入一個特別時期,那是青春的閱讀。而青春的閱讀常常會有青春的伙伴。又一個同班的王姓男生成為我讀書讀社會的伴侶。在一次徹夜長談后,我們開始一同背著書包在全北京、后來去多省市搞調查,書包里裝著馬列毛著作和其他一些理論經典,跑大學,跑工廠,跑機關,看大字報,找人聊,想探究“文革”與社會真實面貌。每晚則讀書與思考。我與王學友看書都習慣批畫,但兩人常常只帶一套書共用。于是,他畫他的,我畫我的。兩人畫書習慣有不同,很容易區分。他習慣將橫線畫在兩行字的中間,而我習慣緊貼上一行字畫線。我們的批畫有時會一致,兩條橫線畫在同一段話下面;有時則不一致,彼此側重不同。這種同異也常常成為我們討論的起點。 王學友的父親是社科界一位資深學者,解放初期舉家從國外歸來時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歡迎。他的專長是西方哲學,家中存書很多,一半是外文原版書,我讀不了,還有一半是中文書,這就成了我第一個借用的“家庭圖書館”。我向王伯伯借過不少書,也常常和他討論哲學。他戴著眼鏡,笑瞇瞇的,很愿意和我對談。作為在“文革”中被批判的對象,能夠有一個跨代的哲學對話者,似乎使他很有些興奮。常常談得時間長了,還要留我吃飯,飯后接著談。我對克爾愷郭爾、海德格爾、薩特等人哲學的興趣,始于與他的交談。他那帶有外地口音、不時夾雜幾個外語單詞的普通話很溫潤,很哲學。 我不能在北京圖書館借書,卻在這個“家庭圖書館”找到了借書的條件。如果說王學友家的藏書成了我的第一個“家庭圖書館”,接著我發現了第二個。這是我的另一個同班男生,在此不得不披露全名,他叫李向南。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中,主人公就直接取用了“李向南”這三個字。我寫小說,給人物起名一向鄭重其事,名字起得好,符合人物性格,叫得響,對作品攸關重大。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人生感悟的文章——來自哈佛大學的六個幸福秘訣 People love psychology. Let me clarify that. People love Positive Psychology sometimes called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And the study of happiness seemed to be pretty popular with Harvard students. That year, Tal Ben-Shahar’s class there on “How to get happy” (his words) packed them in at an estimated 900 students. And what’s the professors advice on happiness? Well he has six tips about the discovering happiness in your life: Six Tips For Happiness by Tal Ben-Shahar 1. 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 When we accept emotions — such as fear, sadness, or anxiety — as natural, we are more likely to overcome them. Rejecting our emotions, positive or negative, leads to frustration and unhappiness. 1.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并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后問問自己,能做些什么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2. Happiness lies at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pleasure and meaning. Whether at work or at home, the goal is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are both personally significant and enjoyable. When this is not feasible, make sure you have happiness boosters, moments throughout the week that provide you with both pleasure and meaning. 2.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并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松地拿一個A 而選課, 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3. Keep in mind that happiness is mostly dependent on our state of mind, not on our status or the state of our bank account. Barring extreme circumstances, our level of well being is determined by what we choose to focus on (the full or the empty part of the glass) and by our interpretation of external events. For example, do we view failure as catastrophic, or do we see it as a learning opportunity? 3. 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于行動,也會經常失敗。(勵志 www.lz13.cn)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 Simplify! We are, generally, too busy, trying to squeeze in more and more activities into less and less time. Quantity influences quality, and we compromise on our happiness by trying to do too much. 4.簡化生活。 更多并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 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5. Remember the mind-body connection. What we do — or don’t do — with our bodies influences our mind. Regular exercise, adequate sleep, and healthy eating habits lead to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5. 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鐘, 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6. Express gratitude, whenever possible. We too often take our lives for granted. Learn to appreciate and savor the wonderful things in life, from people to food, from nature to a smile. 6. 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分頁:123
RVFV55KJC44CE
高雄個人品牌顧問推薦理由有哪些 》怎麼讓同仁願意拍短影音?「老獅說」企業培訓有方法嗎?桃園短影音公開班有教剪輯嗎 》「老獅說」短影音公開班多久開一次?台南台灣個人品牌顧問推薦 》「老獅說」輕資產課程會教販售數位產品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