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韓進快評 「嘘!別嚷嚷」,他不能有事,否則**,誰敢在貓脖子上掛鈴鐺?所以他們像*兒子一樣噤聲?
2022/07/17 20:01
瀏覽698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韓進快評

「嘘!別嚷嚷」,因為只要宣布林智堅有事,台大的命運慘了,誰敢在貓脖子上掛鈴鐺?所以台大的教授們都像*兒子一樣噤聲?

從台大準校長們的鄉愿讓林智堅暗暗竊笑,讓郭正亮等一肚子火..這就是台大?

 

前言,

郭正亮踢爆,最好現在政界全部都來挖論文,因為論文抄襲就是最下流、最沒有道德!

校長候選人張耀文認為「此事無關政治黨派,一切以學術倫理規範和標準處理。」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證實  台大無教授願審查林智堅論文?此事打開了學界、政界的潘朵拉盒子,直言「我覺得是台灣社會的悲哀」。

 

 

 對於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疑似抄襲事件,前民進黨立委、文化大學教授郭正亮踢爆,最好現在政界全部都來挖論文,「台大國發所有多少人在參選?」有些人還在等明年要入閣!也有人因為論文不敢選縣市長,每個都要查!因為論文抄襲就是最下流、最沒有道德!

 

郭教授大哉斯言,相信有更多台灣民眾希望林智堅涉及台大國發所碩士抄襲醜聞,透過高規格檢驗,讓林醜陋的假碩士真相完全曝光,讓林從此退出台灣政壇因為現階段被牽連的台大對外表明力拚2個月完成審核,不過台大校長參選人認為,涉及政治難以梳理,推估這次事件恐怕難在兩個月內完成審理。台大校長管中閔已透過媒體表示,審定委員會已組成,校方一定有勇氣調查這件學倫案。但林智堅論文門是件政治議題,外界好奇台大將會如何調查?如何解決來自外界的龐大壓力?校方目前對此態度趨於低調。

 

當被認為管中閔是一個血性高格調的知識份子的台大校長都只能表示盡力而為,至於這九位校長沒有一位在參選政見極力要求速審速決,也就是誰在貓的脖子上掛鈴鐺, 誰發揮正義勇氣積極揮刀砍向陳明通與林智堅,似乎沒指望了!

9名參選人當中,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提到,校長候選人或學校主管不宜對個案有特別意見,理應謹守程序正義,尊重行政倫理,一切依制度由校方正常行政程序來處理。張耀文認為,目前學校調查方式,是先依學院審定委員會調查,若成案,再送請校內學術倫理委員會和教評會討論,「學校已經啟動此程序,我們靜候依此制度的處理。」

 

張耀文的「此事無關政治黨派,一切以學術倫理規範和標準處理。」..台大的校友與全國的民眾聽了會感覺到噁心,想當初國民黨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出現碩士論文抄襲弊端,從中山大學校長到教授哪一位不是慷慨激昂力求註銷裡的碩士學位?現在輪到台大出事了,只因為林智堅是蔡皇「小英的男孩」,所以從管中閔到台大準校長都「嘘!別嚷嚷」,因為只要宣布林智堅有事,台大的命運慘了,所以拿「學術倫理規範和標準處理」當擋箭牌,等台灣民眾忘了這檔事後,以

「查無實證」結案,讓林智堅順利完成桃園市長選舉,甚至高票當選咧!此時社會各界都會說「民進黨與林智堅等該感謝台大這些教授們標準處理的暗助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717001077-260407?utm_source=dable&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recmd1&chdtv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717001194-260407?chdtv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466617?from=udn_ch2cate11195sub6885_pulldownmenu_v2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466580?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https://udn.com/news/story/122924/6462306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717000319-260106?chdtv

 

台大無教授願審查林智堅論文?高嘉瑜: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

10:372022/07/17 

中時新聞網

 

黃朝郁

台大無教授願審查林智堅論文? 高嘉瑜: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

訂閱影音:

  • 中時新聞網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捲入論文抄襲風波,雖然台大表示將在2個月內審核完畢,但日前卻傳出找不到人擔任審查委員的消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表示,此事打開了學界、政界的潘朵拉盒子,直言「我覺得是台灣社會的悲哀」。

高嘉瑜昨(16)日在網路節目《全民平評理》表示,年底的議員選舉,如果攤開來看,就可以發現有許多人是台大政治系、政研所、國發所畢業的,甚至有某個選區幾乎都是,相關狀況在藍、綠兩黨內其實都一樣,「所以很多人說要把論文全部攤開來檢視,我覺得很OK,藍綠政治人物,所有念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全部都拿出來比對,大家來看一看!」

高嘉瑜指出,在學界裡面,連最基本的論文是否有抄襲,都沒有一個教授願意站出來審查,「我覺得是台灣社會的悲哀」。她認為,許多學生是戰戰兢兢的讀書、寫論文,看到這樣的情況,難免會產生相對剝奪感,「如果連學界都不敢去面對這種權威或者是政治,那當然內心會覺得說,台灣這種社會不平等的壓力很大」。

高嘉瑜說,林智堅論文案,其實是打開學界、政界的「潘朵拉盒子」,多數民眾心裡面都有一把尺,拖到現在不管結果如何,已經變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況,尤其是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對這件事情的判斷上,會認為民進黨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對民進黨是有傷害的,「對林智堅來講,我覺得迴避不是一個很好面對問題的方式」。

 

2個月釐清論文門台大校長參選人:很難

04:102022/07/17 

中國時報

 

李侑珊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被控論文抄襲,其中一份是來自於台大國發所的碩士論文。由於此起風暴仍在延燒,被牽連的台大對外表明力拚2個月完成審核,不過台大校長參選人認為,涉及政治難以梳理,推估這次事件恐怕難在兩個月內完成審理。

針對此案,台大校長管中閔已透過媒體表示,審定委員會已組成,校方一定有勇氣調查這件學倫案。但林智堅論文門是件政治議題,外界好奇台大將會如何調查?如何解決來自外界的龐大壓力?校方目前對此態度趨於低調。

由於台大近期已進入校長遴選階段,9名參選人當中,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提到,校長候選人或學校主管不宜對個案有特別意見,理應謹守程序正義,尊重行政倫理,一切依制度由校方正常行政程序來處理。

「此事無關政治黨派,一切以學術倫理規範和標準處理。」張耀文認為,目前學校調查方式,是先依學院審定委員會調查,若成案,再送請校內學術倫理委員會和教評會討論,「學校已經啟動此程序,我們靜候依此制度的處理。」

不過,張耀文也說,以國外經驗來看,學倫案調查過程繁瑣,以此推估這次事件,恐怕台大很難在兩個月內完成審理,不過當中不應該與政治、選舉有任何瓜葛,一定要依照程序正義處理。

另一位參選人,台大文學院院長黃慕萱則說,對學倫的堅持是所有學者和研究人員的本分,目前台大已受理此學倫案件,就會依照程序處理。目前的機制是先由學院組成調查小組,再送學倫委員會和校教評會處理,相信所有程序一定都會客觀公正,處理完畢後定會公布結果。

台大前代理校長郭大維則說,學術倫理本是學術自由的基本要求,台大師生一向恪守學倫最高標準,愛惜羽毛,學倫調查有很嚴謹的標準,相信學校會盡最大努力,在兩個月限期內完成公平公正的調查。

 

 

「論文門」還有未爆彈! 郭正亮吐驚人內幕 痛批下流、沒道德

11:122022/07/17 

中時新聞網

 

丁世傑

對於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疑似抄襲事件,前民進黨立委、文化大學教授郭正亮踢爆,最好現在政界全部都來挖論文,「台大國發所有多少人在參選?」有些人還在等明年要入閣!也有人因為論文不敢選縣市長,每個都要查!因為論文抄襲就是最下流、最沒有道德!

資深媒體人黃光芹日前在《新聞不芹菜》網路直播節目邀請林智堅,問到有沒有考慮主動拿出「原創」、「原檔」?「你有考慮提出原始檔」或是「任何可以去證明你的原創的資料嗎 ?」

林智堅表示,一個論文是在2008年,那時沒有公職,另一個是2016年,其實這些檔案資料,因為時間真的很久。未來要面對學校的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所以當然現在都在找,把這些資料找齊,這是一定的,本來就是現在一定會做的工作。

文化大學教授郭正亮日前在《新聞大白話》質疑,什麼「年代久遠」,這是在說什麼?李眉蓁補選高雄市長是在2020年,她的論文是在2008年,相隔12年!李眉蓁第4天就承認道歉了,中山大學在1個多月就立刻做出決策,收回學位。

 

郭正亮認為,最好現在政界全部都來挖論文,現在還在選的人一堆,「台大國發所有多少人在參選?」大家都來抓,全部抓!有些人還在等明年要入閣!也有人因為論文不敢選縣市長,每個都要查!因為論文抄襲就是最下流、最沒有道德!

郭正亮批評,政壇面對這種現象,中華大學也好,台大國發所也好,還在講一些有的沒的,笑死人了!什麼「黨政高層」,為何不敢用真名出面講?譬如說「出席率很高」,出席率很高跟論文抄襲有什麼關係?

「念中華大學只是助理,不可能了解中華大學跟科管局的合約關係」,郭直言,這個更奇怪,這就表示科管局的論文他不是執筆者嘛!不是執筆者,後來的文章都一樣,那不就是抄襲?「要幫別人辯論反而露出馬腳,功力有夠差!」

 

 

林智堅論文案 台大校長候選人:應捍衛學術誠信

2022-07-15 03:29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林智堅

林智堅論文案 台大校長候選人怎麼說? 製表馮靖惠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遭控涉嫌抄襲,台大已展開調查。目前台大正在進行新校長遴選作業,對於這起重創台大聲譽更攸關台灣學術發展的論文案,本報逐一詢問九位台大校長候選人態度,其中八人做出回應,一人暫不願表態。多數候選人均表示,學術誠信是台大的核心價值,此事無關政治黨派,應以學術倫理規範及標準處理。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前天爆料,台大稱會在兩個月內答覆,但至今還找不到審查委員。對此,台大校長管中閔嚴正駁斥,審定委員會已經組成,台大絕對不會「不能審」或「不敢審」。

管中閔表示,沒有人告訴過他組成審定委員會上有任何困難,而且,審定委員會也已經組成。不過,審定委員會的組成是屬於社科院的權責,校方也不會過問,他身為校長,只是希望社科院能夠定時跟他回報進度。

管中閔更重話批有些名嘴「不要拿自己的心態來猜台大老師的風骨」,面對研究倫理如此重大的學術案件,台大怎麼會不能審或不敢審?對是否在尋找審定委員時碰壁,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說:「這真的不好說,這件事太敏感了!」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日前公布校長候選人名單,包括台大研發長李百祺、台大前代理校長郭大維、台大工學院長陳文章、台大前學務長陳聰富、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台大文學院長黃慕萱、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共九人。

葉丙成說,若未來擔任校長,校內發生學倫事件,他認為自己必須保持超然立場外,也要替學倫調查委員會排除所有的外在干預,務必讓調查委員會的教授可以嚴謹、公正、客觀地調查事件相關的責任與處置。

張耀文說,秉持正直誠信和追求真理的核心價值,堅守校務行政的程序正義,以獲得社會的信任,承擔高教領航角色。台大不僅是台大人的台大,更是台灣和世界的重要資產,大家一起來守護。

郭大維說,堅守學術倫理本是學術自由的基本要求,相信台大學術倫理與相關審定委員會會做最適當的處理。陳聰富說,當事人的身分不應是本案應考慮的因素,以貫徹調查程序與結果的公正性。

李百祺說,學術誠信是台大最重要的學術立基與核心價值,必須全力維護。楊志新相信校方會作出公正、公開、正確的回應。陳文章說,校方已組成審定委員會處理,有結論後,即會對外公布調查結果。

黃慕萱說,對學倫的堅持是所有學者和研究人員本分,相信審定委員會一定會公正處理。九人中唯一沒有表態的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

林智堅2022大選桃園市長管中閔校長遴選葉丙成郭大維蘇宏達郭正亮抄襲

 

 

在職碩專班學生膨脹達5.3萬人 學官互利放水論文貶值

2022-07-16 22:31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教育部

碩士在職專班開辦逾20年來被視為大學的小金庫,在學人數至今膨脹至5.3萬人,也遭各界戲稱是學位量販。教授評析,政治人物求學歷充面子、民眾盼靠學位升遷加薪,學校從中收取學雜費形成盤根錯節的共生結構,特殊背景導致其結構很難不變質,也讓外界對專班與碩論價值愈來愈存疑。

教育部20年前開始推動在職專班,除了加薪、升等需要,加上國人對高學歷的迷思,在職碩專班於開辦之初225人人數逐年攀升膨脹,根據教育部統計資訊,公私立學校在職碩專班107學年正式學籍在學生達52443人,108109學年均達5.2萬人,110學年更達53174人。

台師大為協助教師進修,近年來在職碩專班報到率均可達9成;但部分私校則將此視為金雞母廣納學生,台師大教授徐國能說,民眾需要學位助職場升遷、政治人物則需要學歷充面子,部分私校則藉此賺錢,學校和特殊身份學生間形成共生結構,也讓在職碩專班標準確實有別於一般碩士班。

徐國能說,有些專班學生甚至回頭要求老師不要太嚴苛,讓部分老師也不願意上在職專班課程,如此一來結構很難不變質,也導致外界對專班與碩論價值愈來愈存疑。

一名私立大學校長就坦言,在職碩專班如EMBA等,國外也多是有頭有臉的人在讀,一方面學習新知另一方面交朋友,學制本身沒有問題,但國內常見狀況是因為專班生組成特殊、多是社會人士,既然本業不在讀書,教授也因此待專班生不若一般生嚴格。

該名校長談到,竟然學校都要授予學位,對論文、教學品質應做好基本要求,90%的責任則在於指導教授能否把關,否則在職專班的信譽只會更不值錢。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說,在職人士願花時間進修本來是好事,如今碰到政治人物後便走調,在職專班被扭成輕鬆獲取學位的管道,甚至演變成學官互利,教授出賣良知讓政治人物獲得學位,淪為論文抄襲都沒關係。

尤榮輝談到,由於大學學術自主無法以法律嚴加約束,但教授放水仍要給予譴責,學校也要約束教授行為,才不會讓專班的性質愈走愈偏。

 

 

職碩專班如大學金庫 在學生逾5萬人

2022-07-17 02:45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碩士在職專班開辦逾廿年來被視為大學的小金庫,在學人數至今膨脹逾五點三萬人,也讓在職碩專班被外界戲稱是學位量販店。教授評析,政治人物求學歷充面子、民眾盼靠學位升遷加薪,學校從中收取學雜費,形成盤根錯節的共生結構,特殊背景導致碩士在職專班很難不變質,也讓外界對專班與碩論的價值愈來愈存疑。

教育部於廿年前開始推動在職專班,出於加薪、升等需要,加上國人對高學歷的迷思,在職碩專班從開辦之初的二二五人,一路逐年攀升膨脹,根據教育部統計,公私立學校在職碩專班一七學年正式學籍在學生,已達五萬二四四三人,一一學年更達五萬三一七四人。

台師大教授徐國能說,民眾需要學位助職場升遷、政治人物則需要學歷充面子,部分私校則藉此賺錢,學校和特殊身份學生間形成共生結構,也讓在職碩專班課堂「標準」確實有別於一般碩士班,有些專班學生甚至要求老師不要太嚴苛,讓部分老師也不願意上在職專班課程,如此一來結構很難不變質,也導致外界對專班與碩論價值愈來愈存疑。

一名私立大學校長坦言,在職碩專班如EMBA等,學制本身沒有問題,但國內常見的狀況是因專班生組成特殊,多是社會人士,既然本業不在讀書,教授自然對待專班生不若一般生嚴格。

該名校長談到,既然學校要授予學位,對論文、教學品質都應做好基本要求,九成的責任在於指導教授能否把關,否則在職專班的信譽只會更不值錢。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說,在職人士願花時間進修本來是好事,如今碰到政治人物後便走調,在職碩專班被扭成輕鬆獲取學位的管道,甚至演變成學官互利,實在不是在職專班當初設置的本意。由於大學學術自主無法以法律嚴加約束,但教授放水仍要給予譴責,學校也要約束教授行為,才不會讓專班的性質愈走愈偏。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