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政府推出「動滋券」造成另一波上網爭搶的熱潮談起
林泉利
因應國內武漢肺炎疫情趨緩,為振興國內經濟,繼行政院推出「三倍券」後、文化部的600元「藝文券」、體育署500元「動滋券」 、農委會的250元「農遊券」、客委會800元「客庄旅遊券」,這些振興券都不需要預繳 1000 元,只要上網登記就有機會抽中,繼領辛苦振興券後,相信有機會被抽中的民眾又是一波湊熱鬧潮,就提升相關產業經濟而言,政府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但就熱中抽獎小市民而言,如果將抽中的消費券元相關遊樂消費券以較低價格轉售他人牟利,發一筆小財,基本上也一種小確性的商機。但是筆者認為從治本與務實角度看問題,其實還有改善空間。
首先就藝文與體育產業的「藝文券」與「動滋券」部分,前者適用於博物館、演藝廳、書店、唱片行、電影院、Live House 等,全台超過 1 萬家以上實體或網路店家使用。基本上常被使用的應該是參觀需要票進場的博物館與演藝廳..小型表演音樂廳,至於拿來購書的也是值得肯定定。至於後者攸關運動與電競產業注入商機,所以讓擁有消費券者使用運動場館、參加體育活動、觀賞運動賽事、購買運動用品,乃至購買運動彩券的投注與電競商品,或許500元價碼有限,但也不無小補。
如果在這一波「藝文券」與「動滋券」推銷結束後,開始鼓勵民眾成為藝文或運動產業的忠實消費者,以及養成長期購買圖書與成為演藝廳的有心愛樂者,文化部與體育署應該發給當事人一張購票..購書..購物的優惠卡,或許可以完全提升國人的藝文與體育水平吧...
其次是農委會的「農遊券」與客委會的「客庄旅遊券」,基本上250元的農業券吸引力較小,但是如果能結合各農業縣市的縣市政府與農漁會的地方消費券,因為這些縣市需要絕對的消費的客群,如果拿到250農業券的民眾到相關縣市領取另一份在地消費券,因為有一定的誘因,相信會有錯的產業促銷成果。 即便客委會的「客庄旅遊券」發行量數最少,但是高達800元的帳面金額應該足以引人側目。因為這些年台灣客家縣市與鄉鎮在政府輔導下,逐漸成為國人一日行程的駐足旅遊景點。如果客委會與客家縣市選擇緊密結合,遠超過千元的消費券自可順水推舟,一如農業縣市配農委會的農遊券。
最後則是比較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離島與原住民也加入由內政府與原民會分別發行「離島旅遊券」與「原民旅遊券」兩大類,讓希望到離島或原住民部落旅行參觀的民眾,因為中央有優惠券,地方有招待券,因為可以減輕民眾旅遊支出的經濟壓力,或許這也是另一種振興經濟的對症下藥的良方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