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語故事坊夥伴湯圓在故事團群組提問是否有適合學齡前孩子的繪本及搭配故事的延伸活動資料可以參考資料?回想我們小種籽親子共讀從阿弟2歲生日開始正式成立親子共讀群組,固定每週三上午9:30-10:30於圖書館進行至今將近2年的時光,雖然群組內有照片紀錄我們共讀及搭配的各種相關活動-春季野餐繪本趣、夏日上山找甲蟲、秋天參觀消防體驗射水、尋找恐龍(國立台灣博物館)…,但缺少文字紀錄造成分享不便,於是決定陸續整理與大家分享我們團內共讀的經驗,也幫助我們再次回顧整理及未來活動參考!
自備材料:每組親子帶1~3個箱子,箱子大小、材質不拘 (帶領人準備幾個大箱子及乒乓球備用)
近期因應母親節即將到來,決定分享與母親節相關繪本作為開場,同時幫未來接續場次做暖身,趁一開始孩子比較能靜心專注的時刻分享作者幸佳慧的「親愛的」這本讓我每讀必產生切洋蔥濕眼眶效應的繪本,但對於小小孩可能會因字多而易於一半即失去專注力,因此運用一問一答的簡單提問再將孩子的目光拉回,例如「哪個是大呆狗?小呆狗?箱子裡第一個禮物是什麼?第二個禮物是什麼?…」將書中鏡子的頁面一一靠近孩子的臉讓他們看仔細而生有趣的互動反應,依孩子的反應狀況稍微簡述語意完成這感人的故事。
「親愛的」繪本延伸提問:大家有沒有珍貴或喜歡的物品?有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百寶箱?你的百寶箱放在哪裡?如果你有百寶箱要送人,你會想送給誰?送什麼物品?為什麼?…。
靜態之後,詢問大家箱子可以做什麼?我們來動動身體玩遊戲
1. 疊疊樂:請大家兩兩猜拳,贏的一組、輸的一組,各自拿出自備的箱子比賽疊疊樂,看哪一組疊得比較高,讓孩子動手操作觀察箱子的長寬高,如何疊出較高的形狀…。
2. 投球:一樣分兩組,每人拿一顆乒乓球,運用球彈跳方式將球彈入前方箱子內,投入較多球的組獲勝。練習手眼協調性,可以先一場練習賽之後再正式開始。
3. 最後每個小孩選一個箱子坐進去或踩進去或躲進去都可,只要看得到繪本就行。
第二個分享的繪本故事-珍.尤蘭創作的「箱子!箱子!」帶大家進入隨手可得的環保素材且百玩不膩的箱子玩具想像世界,讓正身處於箱子的孩子們更有感覺,這箱子帶來的安全感、趣味及想像空間。
第三個分享的繪本故事正好與箱子是相反詞-安東尼特.波第斯的「不是箱子」,不是箱子到底是什麼呢?讓孩子猜主角的每一個回答和自己的答案是否相同,展開更多的想像與對話,由對話中激盪產生更多的想像及接續的對話。
最後讓孩子們再想一想箱子還可以怎麼玩?箱子是箱子嗎?還是不是箱子?箱子可以是車子、船、飛船、氣球…。
總結:喜歡孩子坐在箱子內聽故事的畫面,感覺他們很享受當下,彷彿每個小小孩自己也進入了箱子的繪本世界中開始自我對話創作專屬於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