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去華府遊覽,走得兩腿發麻。上星期去參加兒子畢業典禮,再度考驗腿勁。
小兒子去巴爾第摩唸書,我們只有第一學期送他去,以後來去都是他自己跑。趁著參加畢業典禮,我們多停一天,認識一下這個兒子待了四年的城市。
四年前我對巴爾第摩的印象,只有海港邊的水族館。幫兒子搬去學校時,也只在港區附近走一走。這次我們到城市另一個精華區「維農山」(Mount Vernon)看一看,才發現巴爾第摩除了海港、廢棄的造船廠、聲名狼藉的毒品之都,還有鮮為人知的精緻的一面。
美國各地以「維農山」命名的地方不少,都是紀念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巴爾第摩的維農山位置雖高,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觀光和文教區,其中最主要的名勝就是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 & Museum)。區內還有美術館(The Walters Art Museum)、巴爾第摩圖書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琵芭邸學院(Peabody Institute)和幾個設計精美的教堂,包括美國第一座天主教的大教堂(Basilica of the Assumption)。
(左)華盛頓紀念碑/拉法葉銅像 (右)瓦特美術館
聯合美以美教會(UMC)
(左)聖母升天大教堂 (右)巴爾第摩公立圖書館
我們去維農山的時候,只想圍著紀念碑走一走,照照相,然後去美術館參觀。但繞到後面時,發現底下的門開著,就順便進去看看。進門看到螺旋梯,老伴問先參觀還是先上樓,我說當然先上樓,要不然走累了就不想上去。
紀念碑始建於1815年,1829 年完工,和華府的紀念碑一樣由羅勃宻爾斯設計,但比華府的紀念碑要早。碑高178英尺(53.9公尺),分三個部分:最下層是方形的博物館,中間部分就是考驗心臟和腿力的大柱子,最上面是華盛頓的雕像。這根大柱子沒有窗戶,裡面就是繞著真正的柱子的螺旋梯,寬度只容兩人側身而過。
我雖然每天上下班走路,大多是平路,即使到巴士站需要上四層樓,大多數時候也有電扶梯,像這樣連續走228級樓梯算是一個考驗。起先走得蠻有精神,慢慢就有點撐不住了。走到上面,腿還沒有問題,心臟卻有點承受不住。終於到最頂上,趕快坐下來順順氣。老伴笑我:「這就是平常沒運動的結果」。
站不住了,只能坐下照風景
這三人還精神奕奕→
從四週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巴爾第摩大部分的風景。休息一會兒,等下一批訪客上來,我們才下樓參觀博物館。「博物館」其實乏善可陳,有一些原先的設計圖,不過我們最感興趣的是這一座雕像。
看得出來這是誰嗎?
☆
(美國人請義大利雕刻家為華盛頓塑像,結果把他塑成了凱撒)。
☆
和博物館管理員閒聊,他居然是小兒子的學弟(不同學院),打工做管理員,主要工作項目好像是賣紀念品。
紀念碑旁有幾個公園,其中也有別的雕像。和華府一樣,拉法葉侯爵(Marquis de La Fayette)在此也受到尊崇。
↑美國人永遠感激這位義助他們獨立的法國侯爵
兒子們感興趣的是這一座譚尼法官(Roger Brooke Taney)的像。
出身馬里蘭州的譚尼大法官→
羅傑.譚尼是美國第五任首席大法官,也曾擔任總檢察長。他最為人知的判決是在1857年的 Dred Scott v. Sandford 案,在判決書中譚尼寫著:
「現在難以了解當《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草擬施行時,文明世界對那個不幸的種族(指黑人)的主要公開看法;但每一個歐洲國家的歷史顯示了明白而不會被誤解的態度。他們(指黑人)在過去一百多年被看成低一等的族類,完全不適宜和白人在社會或政治上有平等合作的關係,因此也不適合享有白人擁有的權利」。
(這是我翻譯的,不確定教科書上怎麼寫)。
簡單的說,譚尼在判決書中認為黑人是低等族類,不論是自由人或奴隸,都沒有資格成為公民,不能擁有憲法保障的權利。這也是當時贊成畜奴的白人所持的主張。
譚尼的判決激怒了所有反對畜奴的人,包括後來選上總統的林肯。當時另一位大法官寇地斯(Benjamin Curtis)氣得掛冠求去。有人甚至認為這個判決是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譚尼本人對黑人倒不完全是負面態度,稱他們是「不幸的種族」。他解放了自己的奴隸,對年老不能工作的支付退休金。他在1864年去世,死的那天剛好馬里蘭州廢除奴隸制度。
兒子們因為唸過有關譚尼判決的文章,覺得在非洲裔眾多的巴爾第摩,居然有個譚尼銅像,有點不可思議。但譚尼的名聲雖因那個判決而有瑕疵,他一生還作過其他重要的判決,後世依舊認為他是一個好法官,老家馬里蘭州更是推崇他。
至於巴爾第摩的非洲裔居民,可能寬宏大量,或者根本不知道他是誰,所以銅像歷經擾攘不安的 1960~70 年代,還能完好無缺。
參觀過紀念碑和旁邊的銅像後,我們走到南邊的瓦特美術館。這些容後再述。
老房子前的裝置,知道做甚麼用嗎?
看這一張就知道了→
美觀又實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3樓. JamieChao2010/06/02 22:51來運動吧
我很久沒運動,爬個坡回家也一樣會喘。
我看最下面那個跨腳的還是不懂那是幹嘛用?刮鞋底泥土嗎?總覺得沒注意反而會被絆倒~
哈哈,的確需要運動,尤其如果想到處趴趴走的話。
沒錯,那是刮鞋底泥土的,安裝在台階下。以前泥土路多,鞋子容易髒,所以進屋前要先刮掉泥巴。我起先還以為是栓馬的
看雲 於 2010/06/03 00:43回覆 - 12樓. 雪人娘2010/06/02 08:47猜是華盛頓
但是那羅馬人的風格卻又讓我起疑,幸好妳下面有解釋,果然! 美國地方大,怎麼走,都可以遇到保存良好的歷史!美國人對華盛頓很崇敬,有關他的文物都保存得很好。巴爾第摩不是一個繁華的城市,甚至有點衰退,但對文物保存還是很用心。 看雲 於 2010/06/02 22:55回覆 - 11樓. 蔡碧航(大咪)~~2010/05/30 23:59哈哈
鐵腿
我也常常這樣
但還是最喜歡旅行的趴趴走
累到回家大睡兩天
我這次過了一星期還腰痠背痛,猜想是第二天又搬了重物之故看雲 於 2010/05/31 03:47回覆
- 10樓. Ricardo2010/05/30 02:20感觸頗多
我也是四年前陪兒子去舊金山,往後隨他來去.一轉眼兒子畢業了.又再度到舊金山參加畢業典禮,也當作"付學費"結束典禮.我有特別留意雲姊拍的建物,看到Tuscan與Ionic羅馬柱,不禁莞爾. 還有義大利藝術家做的"凱薩"...Oh well,他們沒看過美國總統穿什麼衣服,只好照自己的版本想像了. Congrats to your son's graduation.付錢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我們要為自己拍拍手.
也恭喜妳!兒子這四年可是遠渡重洋,你們大概更難得相聚。
孩子畢業,我們也完成使命。只是看著他們飛走,還是有點不捨。以前雖然住校,寒暑假或長週末總有可能回來。以後開始工作就沒有那麼多假期了。
十九世紀大概很多地方的建築物模仿古典時期,紐約這裡連城市名字都取成羅馬、特洛伊、Utica、Ithaca…。
看雲 於 2010/05/30 07:41回覆 - 9樓. 七星連環 白露 中元節2010/05/28 20:08Inner Harbor
這山頭的建築物真好看 ~新舊交融 有風格又亮眼 不輸芝加哥呢, 不說 沒法想到這是古都 巴爾地摩. .
看雲一爬就爬上兩百多階樓梯的頂尖上 , 還真是鐵腿呢 .
這是巴爾第摩的港區,因為時間不夠我們只隨便走走照幾張像,真正花時間的是市中心的紀念碑一帶。
連走228階真是考驗,主要是平常運動不足,到今天(快一星期了)肌肉還痛。
看雲 於 2010/05/29 01:16回覆 - 8樓. 甜水窩蜂鳥2010/05/27 21:51Inner Harbor
山頭圖換了,Inner Harbor風采依舊,該找個煦日風和的日子,好好逛逛......
Inner Harbor 我們這次就真只是「逛逛」,因為主要是參加畢業典禮,能遊覽的時間就不夠了。
除了Inner Harbor,The Walters Art Museum 也值得參觀。我等過兩天有時間再 PO相片。
看雲 於 2010/05/27 22:21回覆 - 7樓.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10/05/27 01:28我也是
2006年為了送小兒子去上任跑了一趟巴市
可是沒有看得這麼仔細(他只做了一年又轉往北卡)
這篇文章貼得正好! 讓我省了不少腿力
- 6樓. 伊涵2010/05/27 00:33恭喜
雲姐,恭喜啦!好棒,令公子都大學畢業了!我們這種住在男生宿舍的人,真的不能跟他們比。這一趟又搬家,又遊玩,很充實吧!有沒有吃螃蟹?
謝謝。我的男生宿舍已經空了好幾年了,只有長假期他們才蜻蜓點水的回來一下。很充實,也很累。當然螃蟹吃得也過癮
看雲 於 2010/05/27 05:49回覆 - 5樓. 熊咪2010/05/26 22:31感性兼知性
好精闢的分析!
美國人對一位法官好壞的論斷,
不會因一次的判決瑕疵而全盤推翻,
可敬的是這些寬容有氣度的人民!
欣賞看雲感性兼知性的文章,覺得非常充實呢!
謝謝。
美國雖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很多地方比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和接受「一脈相傳的道統文化」的台灣要理性多了。
現在上網查資料很方便,從兒子聽到大概的故事,再古哥一下查出細節。只是要把那篇句法複雜的英文譯出來時,有點擔心詞不達意。
看雲 於 2010/05/27 00:24回覆 - 4樓. Rinka2010/05/26 19:20哈
那華盛頓雕像還真是有意思!
據說雕刻家看過華盛頓本人。他雕出了華盛頓的臉,但髮型和服裝變成了凱撒的。大概在他心目中,華盛頓和凱撒一樣偉大吧看雲 於 2010/05/27 00:1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