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是消滅萬惡組織的時候了
2025/02/04 17:52
瀏覽40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大衛貝爾(David Bell)2025年2月31日
《就算剷除世衛組織新冠疫苗髒沼仍存在;陰團還有其他選擇繼續推進邪惡議程》
世衛組織退出後的未解決問題
在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天,美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通知有意退出世衛組織。這一決定引來一些人慶祝,也是另一些人的懊惱,可能還有絕大多數民眾的漠不關心,因為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養家餬口和償還債務。這項行政命令也留下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即過去10年間改變世衛組織和國際公共衛生的實質性問題。
變革確實是必要的,世衛組織最大的直接資助者表達了真正的擔憂,這是值得肯定的。對於退出通知的反應也顯示現實與世衛組織辯論雙方立場之間的巨大鴻溝。
新政府提供理性辯論的機會,如果能抓住,仍有可能使世衛組織或更適合目的的組織為全球人民帶來廣泛的益處。但首先,必須承認國際公共衛生議程中的根本問題,如此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世衛組織到底是什麼?它是幹什麼的?
儘管世衛組織是聯合國的衛生機構,但它是由194個世界衛生大會的成員國組成的自我管理機構。其34名成員的執行委員會由世界衛生大會選舉產生。世界衛生大會還根據一國一票的原則選舉總幹事。
根據其1946年的憲章,世衛組織的治理對象是國家(而非私人個人或公司),因此,在這方面,它在主要國際衛生機構中是獨特的。雖然私人個人和公司可通過捐款來影響世衛組織,但如果世界衛生大會願意,也可以完全被排除在外。
世衛組織擁有8千名員工,分為6個區域辦公室,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美洲區域辦公室,也稱為泛美衛生組織(PAHO),位於華盛頓特區,在世衛組織之前就已成立,於1902年作為國際衛生局成立。
像其他區域辦公室一樣,PAHO擁有自己的區域大會,顯然由美主導,並在更大的世衛組織和聯合國體系下大致自我管理。
世衛組織的資金來自各國及非國家實體。雖然各國需要提供“評估”或核心資金,但大部份預算來自各國和私人或企業捐助者提供的自願資金。幾乎所有的自願資金都是「指定性」的,佔總預算的75%。在指定性資金下,世衛組織必須按照捐款者的要求行事。因此,其大部份活動是由捐款者指定的,而非世衛組織本身,而這些捐款者中四份之一來自具有強大製藥利益的私人個人和公司。
因此,儘管世衛組織由各國治理,但它實際上已成為其他各方(無論是國家還是非國家利益)的工具。美是最大的直接資助國(約15%),但比爾蓋茨基金會緊隨其後(14%),部份由蓋茨資助的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排名第3。
因此,可以說老蓋在指定世衛組織實際活動方面擁有最大的影響力。歐盟和世界銀行也是主要資助者,德英(即其餘的大型西方製藥國家)也同樣重要。
回應其資助者的需求,世衛組織將重點轉向能獲得大量製藥利潤的領域。大藥廠必須堅持這一點,因為它有責任通過利用與世衛組織的聯繫來最大化股東的投資回報,從而銷售更多產品。
在製藥行業中,賺錢的明顯方式是透過宣揚可預防疫苗的疾病的恐懼,然後生產並銷售這些疫苗,並免除責任,面向儘可能大的市場。這在新冠疫情的應對過程中非常有效,而世衛組織現在由這些利益提供資助,來執行監控;瘋鎖,大規模接種的模式,這正是最近《國際衛生條例》修訂和草擬大流行協議背後的核心理念。
雖然世衛組織是可恥的願意成為工具的機構,但它並未主導這一過程。美啟動了國際衞生條例(IHR)修訂過程,並在直到最近政府換屆之前強烈支持它。新政府雖然表示有意退出世衛組織,但並未表示要退出美協助發展的大流行產業複合體。
理解美退出世衛組織的關鍵在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及應對方式,如果沒有世衛組織,幾乎也會是一模一樣的。
世衛組織並未參與功能獲得研究、疫苗開發或疫苗強制接種。它在推動瘋鎖和大規模種苗時,違背了自身的倫理原則和先前的建議,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然而,進行病毒改造的資金和行動來自各國,這很可能促成新冠疫情的出現。正是各國與製藥公司聯手,對人民強制實施瘋鎖並大力推動疫苗接種(世衛組織從未建議為兒童種苗)。
這並不是對世衛組織的辯護;在新冠疫情期間既無能、又不誠實且疏忽大意。他們在公共衛生方面是個恥辱。它仍故意誤導各國關於未來大流行風險的認識,並誇大投資回報的聲明,推銷那些有利於其贊助商的政策。
但即便去除世衛組織,世界銀行(大流行議程的主要資金提供者)、尋求銷售大流行疫苗的公私合作夥伴、蓋茨基金會、德國、英國、歐盟、美的健康「髒沼」本身,以及製藥公司與其配合的媒體仍會存在。他們還有其他方式可以通過公共衛生為自己的掠奪行為正名。
美國退出通知
正如特朗普總統於1月20日發佈的撤回命令所指出的,這一命令重申了2020年中期的行政命令,該命令隨後被拜登總統撤銷。理論上,根據1948年國會通過的聯合決議,世衛組織加入後,撤回需至少12個月才能生效,這一決議隨後由世界衛生大會同意。然而,由於新的行政命令旨在撤銷拜登的撤銷,因此剩餘的時間不明。這段等待期也可能會通過國會進一步的立法來縮短。
2025年的退出通知很有意思,因為退出的理由相對溫和。給出的理由有4點:
1)對新冠疫情爆發和其他(未定義的)全球衛生危機的處理不當。這裡的「處理不當」並未具體定義,但可能包括世衛組織支持中毒腐爛共滅國掩蓋新冠病毒來源的行為,這一點在最近的美眾議院小組委員會報告中有提到。除了可能是2009年豬流感爆發外,似乎沒有其他明顯的全球衛生危機能歸類為世衛組織處理不當的案例,除非該行政命令指的是任何國際(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
2)未能採取急需的改革。這些改革未加以具體說明。令人關切的是,過去幾年(特朗普政府之前)美推動的唯一改革,是旨在增強世衛組織對主權國家及其工作權限的控制。最近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小組委員會報告也建議相同的改革。
3)無法證明擺脫世衛組織成員國不當政治影響的獨立性。這應該是針對中共,但同時也令人擔憂,因為世衛組織通過世界衛生大會受其成員國的制約。如果美希望解除這種限制,那會是很奇怪的。報告中並未提及私人部的參與,而私人部目前約佔世衛組織資金的25%,許多人認為這是世衛組織工作腐敗與惡化的核心原因。
4)美承擔的支付負擔過重。美提供世衛組織22%的評估資金(核心資金),但這僅是美支付的部份。絕大多數美支付的資金是完全自願的,美理論上可以隨時選擇停止這些資金的支付,這將去除大部份資金,但不會影響其投票權。根據2024~25年度的資料(截至2025年1月中旬),世衛組織顯示中共的繳款低於索馬利亞和尼日利亞,美在此方面有合理的抱怨,但這是簡單的問題,容易解決。
行政命令中缺少的內容是對其他大流行或緊急議程推動者的提及。世界銀行的大流行基金未受此行政命令影響,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也未受到影響。大流行疫苗和一般疫苗為私人產業和投資者(如比爾蓋茨基金會)提供直接的決策角色,這些角色是他們無法通過世衛組織確保的。
行政命令要求白宮大流行準備與應對政策辦公室主任「...審查、撤回並替代2024年美全球衛生安全策略。」希望這能表明,對於當前政策缺乏證據基礎和財務嚴謹性的認識。事實上,由美國、世衛組織、世界銀行和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推動的政策,在設計上與實驗室釋放的病原體(如可能引發新冠疫情的病原體)無關。其實,它針對的自然爆發造成的死亡率已下降超過一個世紀。
退出的影響
美完全退出世衛組織將可能減少在該組織中的影響力,並加強歐盟、中共和私營部的影響力。由於它忽視世界銀行和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因此不會對大流行議程的推動產生太大影響。
如果美在2020年前就退出世衛組織,新冠疫情依然會發生,且mRNA大規模疫苗接種仍將由各國和製藥公司主導,並得到順從的媒體的幫助。世衛組織充當宣傳者,幫助浪費數十億美元,但從未主張疫苗強制接種或兒童大規模種苗。儘管這一過程令人震驚,但新冠時代財富集中和人權濫用的驅動力顯然來自其他地方。
如果美撤回其世衛組織預算中的15%;大約每年6億美元,其他國家(如歐盟、GAVI、蓋茨基金會)可能會填補這一空缺。行政命令提到撤回美承包商,但這些承包商不多。幾乎所有世衛組織的員工都是直接雇用的,而非由政府派遣的。主要的影響將是減少與美CDC等機構的協調。
美國將繼續需要使用世衛組織的服務,例如國際開發署及相關計劃所購買並分發的價值數億美元商品的預資格認證(監管),但這些商品並未通過FDA進行監管。這不是問題;世衛組織的名單是公開的;但將繼續使用世衛組織的服務,而不支付費用或對其產生影響。
退出通知還提到,美將停止參與協商IHR和《大流行協議》的修訂。IHR談判已於8個月前結束,美有2個月的時間來表達拒絕。IHR與世衛組織會員資格是分開的。大流行協議在各國之間存在廣泛分歧,尚不清楚它是否會繼續進行。然而,《2023財年美國防授權法案》(第950至961頁)中的條款已比美將與這些世衛組織協議簽署的內容更為強硬。
美退出聯合國機構的歷史也顯示,在政府更替後,通常會重新加入。若歷史重演,下一屆政府重新加入世衛組織,則將使得世衛組織更加不符合特朗普政府的期望。
人們希望美的退出將迫使世衛組織進行重大改革;這也是退出通知中提供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行政命令中並未提及改革的具體方向,也未表明美是否會採取更理性的政策。如果這樣的意圖被明確表達,其他國家將會跟隨,美的退出可能會促使世衛組織真正重啟。然而,如果僅是退出而不解決這些大流行議程背後的錯誤觀點,則只會加固在新冠疫情中獲利並明確希望繼續獲利的既得利益者。
對現實保持清醒
對世衛組織退出的熱情似乎普遍忽略了2點:
「大流行議程和以新冠疫情應對為典範的做法,並非主要由世衛組織主導。(世衛組織在2019年基本上說過相反的話。)」
「實際的大流行工業複合體;監控、瘋鎖、大規模種苗等已基本到位,並無需世衛組織才能繼續進行。」
「世衛組織在德國的生物中心實際上主要是德政府和製藥公司主導的機構,並帶有世衛組織的印章。世界銀行的大流行基金是大流行監測的主要資金來源,100天疫苗計劃是由無辜的納稅人直接資助的,而醫療應對平台則是國家、製藥公司、G20和其他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這些應該會繼續進行,不論世衛組織是否存在。大流行工業複合體通過新冠疫情賺取了數百億美元,並且有能力和動機繼續下去。」
這一切的複雜性正被社交媒體上的一些聲明所處理,例如「世衛組織腐敗到底」、「世衛組織無法改革」甚至「惡貫滿盈」;這些對於擁有8千名員工、6個相對獨立的區域辦公室和數十個國家辦公室的複雜組織來說,並沒有幫助。
世衛組織在減少假藥流通方面的工作每年可能拯救數十萬人的生命,而這些人是重要的。它對結核病和瘧疾管理的標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遵循,包括美。在幾個國家,世衛組織的技術專業知識拯救了許多生命;這些人可丟到陳詞濫調中,也可當真看待。
正如特朗普所指的,此組織迫切需要改革。其當前的領導層,在過去幾年中,公然對各國關於新冠疫情和大流行風險進行誤導和撒謊,看起來並不是能夠幫助改革的合適人選。他們一直在為私營利益而非世界人民的需求奏曲。
然而,世衛組織的結構使其成為唯一一個可被各國強迫改革的主要國際衛生機構。它只需要足夠多的世界衛生大會會員國來強制排除私營利益,並將世衛組織的工作重新集中於對人類福祉有實質性影響的疾病和項目上。
如果這樣的改革無法實現,那麼圍繞改革議程建立的國家聯盟可以取而代之。全球衛生所變成的龐大官僚機構,應該與美國內議程中的官僚體系一樣來看待。圍繞大流行風險所建立的幻想,在本質上與特朗普政府現在所針對的許多國內議程並無太大區別。它同樣侵蝕人權、自由和人類繁榮。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不應錯過的機會。
保羅羅拔(Paul Craig Roberts)2025年2月30日
《試圖阻止小羅拔甘廼迪上任:被大藥廠收買的腐敗民主黨,醜惡嘴臉表露無遺》
如我所說,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
幾年前我曾認為沃倫(Elizabeth Warren)會成為為人民挺身對抗金融界的好參議員。但我錯了。沃倫最終成為了另一失控的民主黨人。事實上,有沒有哪位民主黨人不是失控的呢?
評論員表示,民主黨人在小羅拔甘廼迪擔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確認聽證會上的行為是可恥的。確實是這樣。但是它真正展示的是,民主黨人是如何完全成為大製藥的走狗。
沃倫對小羅拔的憤怒可以解釋為她每年從大製藥那裏收到的82萬1千941美元的競選捐款,而這些大製藥的疫苗對人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沃倫是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之後,第二高收入的大製藥公司參議員,桑德斯的收入為141萬7千811美元。
毫無疑問,食藥監管局、CDC和NIH是大製藥公司的旋轉門。這些「監管」機構的官員批准了危險藥物和疫苗的上市,如新冠疫苗。大製藥公司賺取數十億美元,透過殺人和摧毀人類健康來獲得回報,作為回報,這些「監管」機構的官員則提供給大製藥的百萬美元工作。
參議院則為了大額競選捐款而支持這一切。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大製藥的研究經費控制了醫學院的課程和醫學期刊的內容。醫學委員會也成為了大製藥的傀儡,腐敗的委員會會吊銷揭露大製藥危險產品的醫生執照。
似乎大部份美國母親都被洗腦,認為他們的孩子如果不無休止地接種疫苗就會死去。對他們來說,「反疫苗」就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行為。
要有勇氣去挑戰這樣一個腐敗的行業和被灌輸錯誤觀念的群眾,需要勇敢的人。小羅拔甘廼迪就是這個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