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经谦受益老师提到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現代京劇經典選段《打虎上山》,其實就像老師說的:最有印象的还是杨子荣“打虎上山”的那一段唱--那叫一个豪迈、大气、酣畅淋漓... ...
拋開政治不談,那些集全國之力做出的樣板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對京劇改革的嘗試是有益的。樣板戲雖然人物塑造上“高大全”,過於美化,又過於貶低對手,有失偏頗。但他們那種昂揚的鬥志、堅定的信念,永不放棄的精神,對我們當代人啟示不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我給的鏈接,瞭解一下樣板戲的故事。
那就欣賞一下《打虎上山》,看會不會讓我們熱血沸騰,哈哈... ...
.
.
【二黃導板】
穿林海,
跨雪原,
氣沖宵漢!
【回龍】
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
【原板】
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
【散板】
迎來春色換人間。
【西皮快板】
黨給我智慧給我膽,
千難萬險只等閑,
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進威虎山,
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間。
壯志撼山嶽,
雄心震深淵。
待等到與戰友會師百雞宴,
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
.《
《打虎上山》一場除了樣板戲的一般特色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創新:
一是文場。在楊子榮出場前後,設計了大段的文場。與傳統京劇唱腔前奏不同,這段文場糅合了交響音樂的因素,圍繞主旋律,展開了多重變奏。另外,使用了大型管弦樂隊伴奏,改變了傳統京劇小樂隊伴奏的做法,使得音樂表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是“洋為中用”的大膽嘗試。
這一段文場可以獨立為一篇純音樂作品。後來也被改編為多種形式的音樂作品。
二是布景。突破了傳統京劇的“虛擬”原則,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森林(林海)、雪地(雪原)和林間陽光。這一點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用大段鏡頭展現了林海雪原的瑰麗景象,有力地烘托出楊子榮深入虎穴的環境氣氛。
這兩點也受到傳統京劇愛好者的詬病,認為不像京劇了,而是“京歌”、歌劇。
。
出自搜搜百科:打虎上山
。
這是我最喜歡的當代老生表演名家于魁智老師的演唱,顯得沉靜文雅了些,沒有童祥苓老師的演唱豪邁與氣魄,還有老師的作派,那武戲,真讓人服氣。
。
。
。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谦受益2011/01/06 14:48原版本
谢谢山西MM提供的这个视频,这是当年的原版本。
主要是回味--借着熟悉的音樂、场景、演员。。。让自己仿佛年轻了一把,因为脑子里充满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些往日时光。
MM附上的那一段说明是很切中要害的--当时那是一个革新的尝试。
毛说过:“古为今用,洋為中用”。
傳統京劇被改良成后来大家看到的那种方式,对于傳統京劇愛好者来说,固然会詬病,認為不像傳統京劇了。但那些傳統京劇愛好者是否有“换位思考”的想法呢?
因为中国太大了,傳統京劇只在北方比较普及一些,到了长江以南,普及面就远不及北方。越往南,就越闻所未闻。即便是看到过了,听到过了,但要从心里接受这些外来戏曲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改良京劇的目的,是希望能产生一些为更大范围内可以接受的作品。
在对白上,采用普通话对白,摒弃了傳統京劇中那种“拿腔拿调”的对白方式。
另外在伴奏上,使用了大型管弦樂隊,使得具有交響音樂的效果,而摒弃了傳統京劇小樂隊伴奏时以京胡等一些声音高亢尖锐的樂器为主的方法。
而最后,就称其为“现代京剧”,以示与傳統京劇有别。
这样,当它们被推到一些对傳統京劇闻所未闻的地方时,至少还有个适应过程。
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去成都开会。临行前问一些人:“成都有什么特点?”,人告诉我,那里有很多风味小吃。我兴冲冲地到那一看,全都是巨辣,没有一样我能受得了--皆因我们那儿都不太吃辣的。直到回去时,那些风味小吃我一样也没尝过。地域之差别啊。。。
不过,成都有一样,人没告诉我的,却是被我无意中发现:那里的美女浓度是相当高滴!
对辣味的承受度,有地域之差别,但对美女的接受度,却没有差别,那是具有普世价值的。
好像当我走在大街上时,频频回头,脖子都扭酸了。。。
童祥苓老师的杨子荣不管是唱还是打,都绝了,相信没有人都超过了。在网上输入《打虎上山》,除了童老师的视频其它的很少见。这个角色要文武兼备,不容易演的。
怎么说呢,我个人喜欢改革也容易接受新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变革中成长发展,现在死抱着传统的人难道就不想一下,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吗?它也是通过不断吸取其它剧种的长处,一步一步发展成现在比较成熟的阶段,变成国剧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停滞不前,不进就要退了,如果死抱着那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京剧也会没落的。现在我只喜欢听一些唱腔和经典唱段,当然是以一个外行人的纯喜欢去听的,其它都不怎注意了,那老套的剧情都会背了,演来演去就那几出。
我喜欢京剧里加入管弦乐队乐队伴奏,真有一种气壮山河的豪迈。如果只是那伊伊呀呀的,表现力是不够的。
不与时俱进,再优秀的东西都是要被历史的长河淘洗掉的。
中国的南方与北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格,许多东西两边都跨不过长江,哈哈,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也喜欢越剧,另有一种婉转细腻的柔美,最适合才子佳人那些戏,过几天就欣赏一睛那种风格好了。兼容并蓄吗,只要是美的,任何风格的都喜欢,哈哈...
譚梅 於 2011/01/07 08: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