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科技真的發展到可以令人長生不老、獲得永生,那麼,哪些人會致力於追求永生?
我在看過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魔鬼複製人>(The 6th Day) 後,一直想著這個問題。
*** *** *** *** ***
(在寫《夜行之子》的讀後心得時,正在閱讀《寵愛珍娜》,看見木頭的回應,嚇了一大跳,怎麼木頭會讀心術嗎?知道我心裡正在想的事情。)
(木頭的回應,對於還沒看過《寵愛珍娜》的讀者來說,有雷哦!慎入。)
*** *** *** *** ***
《寵愛珍娜》
故事:一個十七歲的女孩(珍娜福克斯),在車禍中受了重傷,昏迷一年半後醒了過來。但對於父母所宣稱的她的過往,沒有多少記憶。
父母要她從自己的錄影紀錄中,了解自己。但她除了從那些影像中看到過去的自己,也在日常生活中,記憶起自己不可能記住的生活事件。
隨著往日記憶的回復,珍娜愈來愈懷疑自己存在的真實性。珍娜在得知自己存在的形式並非自然時,不斷的質疑自己存在的目的與價值。直到她從同學身上,看清了所謂的人性。
珍娜接受了自己存在的事實後,努力的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 *** *** *** ***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自己心裡的小小疑問:如果可以選擇,當生命老去之時,我們願意被<複製>、<再製>,還是被<保存>?
《寵愛珍娜》這本小說,講述的是自然與科技的衝突:人該接受自然死亡,還是逆天而行,利用科技<複製>、<再製>、<保存>?
當桃莉羊被複製出來後,<人定勝天>的道理,彷彿被再度證實了。而<複製人>的議題,不斷的被提起。
在閱讀本書時,我不斷的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那幾部電影:魔鬼複製人、AI人工智慧、變人、機器人公敵、超時空戰警。
這幾部電影,或多或少都談到了<複製人>這項議題。每次重看這些影片,我都不免再想起倪匡的小說《後備》。這本書討論到複製人的可能性,並寫出一些陰謀家,利用複製人的技術,讓達官貴人得已不斷的延續生命。尤有甚者,陰謀家利用複製的科技,陰謀再製<獨裁者希特勒>,以便統治世界。
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魔鬼複製人,故事橋段和倪匡的小說如出一轍。結局也一樣,陰謀者被打敗,世界回復了自然狀態。
上述的幾部電影中,我比較喜歡羅賓威廉斯主演的<變人>。變人說的是一個智慧型機器人,因為愛上了人類,不斷的學習把自己變得更接近人類。甚至為了讓別人認同自己和人類同類,放棄了永生,接受<死亡>。
再說到《寵愛珍娜》,主角珍娜福克斯,一個十七歲的高中生,因為父親的醫學背景,所以能在生命垂危之際,獲得有<很長的>保存期限的軀體。但是,在自然生命與科技再造之間,她的心靈不斷的掙扎,不斷的自我折磨。
我想,寫出珍娜懷抱這種掙扎心情的作者,應該是反對<複製人>的一員吧!就像寫出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李商隱,生命的長度,並不是他們生命中的重點,重點應該是如何過有意義的一生。
小說像是由珍娜利用各種題目寫作的文章,由各篇文章連貫成整個故事。我喜歡小說作者利用時事發想,寫就了這本扣合時事議題的小說。
不過,小說的後半段,像是珍娜的囈語,重複性太高,使得小說的情節推展突然由高速陡降,彷彿停滯不前。雖然闡明了作者人道的立場,卻讓小說失去了引人入勝的快節奏。
小說的最後,作者還是敵不過人類亙古以來的夢想:讓主角人物得到<有限期的永生>。
我也喜歡作者在小說中所講述的,對於人生體悟的一些短語,很能發人深省。
作者的立論,很明顯的來自於梭羅的《湖濱散記》。不過,太多的章節都引用了同一本書中的話語,就不免失去自己的創意及風格了。
衷心的建議:要閱讀本部小說之前,先不要看書序導讀。
*** *** *** *** ***
書名:《寵愛珍娜》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作者:瑪麗‧皮爾森Mary E. Pearson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預訂)2010年6月1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山楓 @ 薪火相傳2010/05/21 22:12天啊 ...
... 如果希特勒也不斷複製自己,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2樓. miss OBS(高個)2010/05/21 09:48「變人」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的原著小說也不錯看
當有了感覺、懂得愛,却要看著自己身邊的「人」一一離去.....
我也會選擇放棄永生。
- 1樓. 木頭...發呆ing2010/05/20 23:06唉呀....
我看書有個壞習慣,
看書之前絕不看序文與導讀, 怕影響看書的樂趣.
看完書之後也不看,
因為, 不好看的書, 序就不用看了,
精采的書, 自己所體驗的深刻, 已足夠消化很久.
哈....說得落落長.
結論就是, 不看序我的習慣太好了。
每次看書,總是從第一頁的第一個字開始看起。
這次真的覺得不該看書序,
閱讀時少了許多作者寫作時原先安排的猜疑、驚喜的感受。
下次,我會試著不要去看書序了。(除非是作者的自序啦!)
JANE 於 2010/05/21 21: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