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央廣訪談二件事
- 播出時間: 2021-09-09
「台灣做得真好,效率也高!這是跟瑞士最大的不同。」獨立評論@天下作者顏敏如剛回到台灣,立即感受到台灣在防疫工作上的嚴謹態度。顏敏如曾在獨評發表一篇文章:「為什麼瑞士每天500人確診,卻大幅解封?」該文以台灣角度來看,瑞士竟在每天仍有500人確診的情況下大幅解封;從瑞士的角度看,人口近乎瑞士3倍的台灣,每天200、300人確診,竟然需要三級警戒!兩國面對防疫態度大不同,原因還包括台灣與瑞士對中國的態度,顏敏如說,她近期在獨立評論@天下:「中國的審查之手:從瑞士一名遭除學籍的博士生談起」,中國與瑞士之間經貿往來密切,但需注意的是,中國想要的不僅是經濟,此刻,中國的手已伸入瑞士的學術單位?為何一則推文會讓三年的研究工作付諸流水?《新蘇黎世報》追查該事件內幕,並獲得關鍵性的發展記錄。
訪問獨立評論@天下作者顏敏如。
節目主持人:詹婉如 黃俐婕
- 3樓. 向陽春2021/11/30 11:21甚麼原因讓柯文哲成為全台滿意度最差的行政首長?
「政治立場」本來不是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政治立場;但一旦超越了專業的領域範圍,就會像柯文哲。
這次的疫情正好凸顯了全台各縣市長治理的能力,柯文哲的IQ號稱157,本身專業是醫師;台北市各項資源設備、人力又是首善之都,但五月爆發的疫情,經過三周後,當其他各縣市都已穩定下來,台北市卻仍在悶燒中。而我所舉的屏東案例,更令我驚奇;旅行的經驗,讓我體驗了台北與屏東的城鄉差距,而屏東卻可以在短短三周內,讓全球聞之色變的印度變種病毒止步。
那麼,到底甚麼原因讓柯文哲成為全台滿意度最差的行政首長?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大多數人的盲點是,只要A把某件事做得比其他人出色,群眾就以為A什麼都會、什麼都懂。讓許多人讚美的A也不自覺地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憾事、錯事就這麼造成了。
能做好某件事並不等於能做好所有的事!懂一件事並不等於懂所有的事!
顏敏如 於 2021/12/06 09:36回覆 - 2樓. 向陽春2021/11/26 09:08台灣要前進最大的阻力,就是「政治立場」!
防疫工作的良窳,當然與執政者有關,否則疫情爆發的時候,在野黨何以砲聲隆隆?
舉今年五月間爆發的疫情為例:直到七月台北市疫情在中央介入後,雙北疫情才得到控制,台灣整體疫情也才得以控制。
而今年六月,印度變種病毒首度進入台灣社區,在屏東縣枋山鄉的楓港、善餘村爆發群聚,造成17人染疫、1人死亡。20天後,這隻難纏病毒竟在這個位處邊陲、沒有醫院的偏鄉止步,未擴大傳播。
而其他縣市也都在短期內得以控制,未加擴散;足以證明,防疫工作的方法正確與否,才是重要關鍵。否則就像台北市,擁有全台最佳醫療資源、人力設備,卻仍必須在中央介入後才得以控制,更何況柯文哲本身就是醫生專業。
台灣要前進最大的阻力,就是「政治立場」!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政治立場不是問題。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有立場,都必須有自己的看法。
民主政治是「坐下來談」,讓不同立場的人都退一步,商量出一個可以執行的共同點。可惜的是,有太多時候談不出共同點,所以只好參選,希望當選執政,才能較不需要商量地推行理念。然而,一旦執政,要面對的反對聲音可能更多、更雜,這是執政前所沒想到過的。
這種情況,在每一個民主國家的執政黨身上都會發生,也永遠不會消失。
顏敏如 於 2021/11/29 09:26回覆 - 1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1/09/15 13:36您在談兩回事,一是極權統治者的粗暴的不理會觀瞻,另一是疫情。
之於後者,原因只二:臺灣民眾的自肅謹慎,以及海島隔絕。😎🌈題目不夠清楚,確實是兩件事。 顏敏如 於 2021/09/16 12: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