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四郎投票
2018/08/19 17:03
瀏覽2,887
迴響3
推薦13
引用0
(這是2015年末的舊作;網路上已找不到。今天偶爾翻出,竟然 dejavu 般切合時事。權且po一次,順便備份)

四郎是我一個卜居大陸的老哥哥,幾天前透過 wechat 跟我絮絮叨叨了快一個小時。至於為何叫這外號,主要是我們這群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特愛諸葛四郎與真平大戰假面魔鬼黨的本土漫畫,加上家裡四個小孩他剛好排行老四,久而久之,我們就叫起他「四郎」來。

四郎沒別的事,只為島的大選─當地台商與對台單位已經提前動員,投她抑投她,挺誰不挺誰,心煩。

「我們,還真像你講過的那個大鬍子耶律楚材,」末了他開玩笑地說:「在生我育我的子宮與僱我鞠我的老闆之間,在心儀的女性總統候選人與祖國的偉大團結之間,上下不得,左右為難。就像余光中詩裡的淺淺一汪海峽,我在這頭,原鄉在那頭。我怎得被一張選票隔得像鄉關萬里,精神分裂呵?」

一千年前的耶律楚材是典型的「楚材晉用」的例子。他是契丹遺民,勝國貴族,深受華夏文化浸淫,仕宦生涯開始在統治中原的金朝,而畢生的事功,卻成就在殄滅金的大仇蒙元時代。契丹女真蒙古,種族家國聖賢,種種符號纏繞在他的身分認同之中,忠孝節義的錯亂莫此為甚。

其實華人傳統上慣於穩居北辰,眾方朝拱。就算是軍事政治上暫時失利,但日寖月霪,文化的優勢也足以吞沒融合異族異文化,「夷狄入於中國,則中國之」。套句柏楊《中國人史綱》的話:入主中原的民族總是迅速的漢化,像掉到海裡的人非喝下海水不可一樣,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就因為這文化的驕傲,所以古來「敢」為異族統治者做事的,都得有非凡的勇氣。就像歷史上不太著墨的,為「五胡十六國」統治者效命的四個漢族兒郎─所謂「四儁」:張賓,協助羯族的前趙石勒統一大半中原;尹緯,效命於羌族的後秦姚萇;年代最後的崔浩更是鮮卑拓跋氏北魏統一北方的大功臣。四儁中相對最有名的王猛,為氐族的前秦苻堅鞠躬盡瘁,君臣相得好似後世的唐太宗與貞觀諸臣。如果不是淝水之戰意外挫敗,差點南北大統一的時間要提前二百年。在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眼裡,這幾位總是被輕輕略過─因為不光彩,不夠典型,而那頂「認賊作父」的帽子太沉重,也難做為教育子弟的範例。

王猛發跡之前,有一段耐人尋味的經歷。西元354年,東晉權勢薰天的大臣桓溫,發動北伐,意圖光復晉朝舊域,一路打到了前秦的首都長安城外,在這裡他遇見了「捫虱而談」,綜論天下大勢的不世奇才王猛。激賞他的桓溫在撤兵以前,提出高官厚祿,誘使「江東無卿比」的王猛跟他一起回東晉為他效力。

王猛卻拒絕了唾手可得的富貴,因為他的老師一語驚醒他:「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偌大江東,一個舞台是容不下你跟桓溫二個人的啊!

是啊,如果能在本鄉本土「自可富貴」,誰想去父母之邦?一千五百年後的現在,蝸居對岸的百萬島民,輕舉遠遊,大部不都只是為了「更大的天地,更好的生活」的想望?

四儁之後大約五百年,又出了一個韓延徽,在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服務。他的主要貢獻在「樹城郭,分市里,定配偶,教墾藝,以居漢人之降者」。遼國境內的漢人安居樂業,遼的國力因農牧並重而突飛猛進,但也因此南方北方的經濟實力差距變小,種下其後的漢人宋朝三百年積弱不振,始終困於北方政權的遠因。很多人還因此把後世割讓「燕雲十六州」這筆漢奸帳也莫名其妙的算在他頭上。

「腆顏事夷」的韓延徽不是沒有過掙扎。他曾因政敵迫害加思念親人,逃回中原。但後來又改變主意返遼─因為他料準了契丹人不能沒有他。回鍋之後他告訴老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自己的心路歷程:「忘親非孝,棄君非忠,人雖挺身逃,心在陛下,是以復來」(《遼史‧韓延徽傳》)他還對南邊來的使臣撂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連最一板一眼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也不吝大家讚美,歸功於他:「故終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為寇,延徽之力也!」

韓延徽的歷史原型日後化成了戲曲裡的「楊延輝」─民間故事鐵血楊家將裡的爭議性人物楊四郎。《四郎探母》裡「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淺水龍,困在了沙灘」的唱腔,幽幽道出人在他鄉的無奈。

一面為敵效力,讓遼富國強兵;一面卻迴護故國,誓言只要我在一天,契丹的鐵蹄必定踏不上宋土。無論韓四郎還是楊四郎,他們的境遇竟讓我依稀聯想起了踟躕在「統一 / 獨立」、「台胞 / 台奸」等帽子之間的台商台流台勞們。

《四郎探母》裡,成了家,娶了公主,躋身敵國上流階級的楊四郎,為見老母一面,卻情願捨棄一切,間關萬里,夜奔宋營……

台上二胡嘈切,月琴錚琮,親兄弟怒目圓睜:「燈光之下看不清。白虎堂上開言問:你是番邦什麼人?家住哪州並哪郡?」

台下四郎幽幽細訴:「人住大陸久了,鬢毛猛催鄉音卻還未改。我當然聽起來還是台灣人,但周遭同鄉的小孩滿口捲舌的北京腔,聽了總覺得不大搭調……」

台上楊四郎苦苦分辯:「家住山後磁州郡,我母佘氏老太君。六弟下位將我認,我是你四哥回宋營!」

台下的遊子黯然神傷:「我老家在宜蘭,台灣的美麗後山,每次車一鑽出雪隧,遠遠地那龜山島彷彿就在對我大吼:回家啦!」

台上楊四郎痛哭拜倒老母膝前:「弟兄分別十五春,鐵石人兒也淚淋。……盼壞了老娘親……母子相逢要痛傷懷!老娘親請上受兒拜!母親!千拜萬拜折不過兒的罪來!」

台下的兒子親情鄉情百感交結:「去了中國十五年,但他鄉,永遠不可能變成故鄉─至少當我媽還在的時候不可能是故鄉。我媽……每次一有甚麼霧霾爆炸地震砍人,也不管中國多大,這些是不是離我們十萬八千里遠,就一個電話過來,只問:你們沒事吧?」

台上楊四郎依依惜別:「譙樓已鼓四更牌。哎呀母親!孩兒豈不知天倫為大,忠孝當先。此時若是不回去,你那賢德的兒媳,與那小孫子,就要受那一刀之苦。」

台下的丈夫/父親/中年熟男子徬徨難捨:「親愛的,抱歉冷落你,孩子,還是讓他在台灣受教育比較好……鮭魚返鄉?我的職涯半生都在那兒,哈哈,如果真放得下、回得來,幹嘛還忍那環保社保、罷工缺工,一刀又一刀的凌遲?」

台上楊四郎涕泗交流:「譙樓鼓打五更牌,辭別一家回北塞!楊四郎心中似刀裁!……千拜萬拜折不過兒的罪來!」

台下不孝子心如刀割:「離開的時候我也只能握住我媽的手,一再重複:媽,對不起,我下次回來一定待久一點……記得按時吃藥….」

台上台下,四郎再拜稽首,淚痕已乾:「千拜萬拜折不過兒的罪來!」

「每次有人跟我拉票,我都想起柏楊《異域》裡的那段控訴─我彷彿自己就是滇緬孤軍,在夾縫之間只能吶喊類似的話: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們更需要祖國了。然而,祖國在那裡?我們像孩子一樣需要關懷,需要疼愛,但我們得到的只是冷漠,我們像一群棄兒似的,在原始森林中,含著眼淚和共產黨搏鬥。而我就要回那裡去……」

台上人幽咽未休,暗恨猶在,驀地裡,銀瓶乍破,鐵騎突出,弦斷樂止,恍惚間只聽得驚堂木霹靂一聲:「四郎,你們這些台流,今年投藍還是投綠?」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迴響(3) :
3樓. Andylove
2018/08/24 22:40

"中國臺灣", 比 "中華台北" 更好

沒有尊嚴 ?
那是蔡英文一個人沒有尊嚴

我們跟著老大哥發財
大家只有分錢的問題

2樓. newshawks
2018/08/24 09:15
病態鬼島... 
●鬼島式民主實施之日...即揭開鬼島日後...人間煉獄、民生凋敝、民不聊生、腥風血雨、

水深火熱、哀鴻遍野、萬劫不復,之序幕! 
1樓. 漢興
2018/08/19 20:33
學林毅夫,作盧安麗,莫偏安拒統,逐皇民驅台倭,兩岸統一,共進富強。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