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理性看待「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
2016/06/24 04:07
瀏覽2,696
迴響6
推薦20
引用0

        我對於勞工問題,乃至於勞資糾紛,同絕大多數的平頭百姓一樣,實在沒有深入研究,不過這是一個社會現象,而自詡為一個「社會觀察者」的我,一直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從幾百年來的社會演進來看,早期的資本主義搾取勞工的血汗,資方僅僅給予勞方以溫飽,而奪取剩餘價值,從而創造了社會主義暨共產主義的溫床。在社會動盪和革命流血之後,資本主義政府開始反思,最終開始立法保障勞工權益,要求資方提供合理的待遇與福利,共創繁榮的經濟。而其中,「罷工」就是政府給予勞工對抗資方的權利之一,而這一項權利只有在民主政府之下才可能擁有,極權國家、共產國家的勞工是沒有罷工的權利,儘管許多共產國家的共產黨都是以領導工人罷工起家的。

        在台灣,早期的動員戡亂時期是不准罷工的,而之後台灣的罷工行動,也多半雷聲大雨點小,從未如此次華航空服員罷工如此受到矚目。我們局外人,該如何看待這次罷工事件?其實,一般國民應該要了解,除了妄想從中牟利的政客之外,沒有人喜歡罷工,政府不喜歡,資方不喜歡,勞方不喜歡,消費者老百姓也不喜歡,所以罷工不但是不得已的做法,也因此罷工的成功與否,端看是否得到一般大眾的支持。以這次華航空服員罷工為例,我個人覺得,罷工的這一方,具有兩項優勢:

第一,空服員多半是女性,而且一般認知是高知識有教養的女性,因此容易博得社會的同情。

第二,當今社會已經廣泛了解,空服員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工作很辛苦;而且勞工在罷工行動中,多半會被視為弱勢的一方。

然而,這項罷工行動中,勞方也有兩項令人擔憂之處:

第一,空服員在大眾的印象裡,已經是高薪一族,相對於其他行業的勞工,恐怕難以引得共鳴。

第二,航空事業與國民旅遊商務息息相關,罷工之舉勢必造成不便,而很容易引發大眾的不滿。

        在我寫這一篇文字的時候,華航空服員已經迅速發動了罷工(新聞界所謂「突襲」),就技術層面來看,此一舉動立即把華航搞得天下大亂,今天的航班將幾乎全面停擺,一取衝破了華航「已有足夠退役空服員回來幫忙」的說法,讓人對於華航管理階層有「色厲內荏」的感覺,不啻為勞方之一高招,但是後續的發展,如空服員的態度,華航的因應,都會讓外界調整對於此一罷工事件的觀感,甚至主宰了罷工事件的走向與成敗。

        我要再一次強調,罷工既然是不得已的做法,那麼罷工行動的正當性,端賴於社會大眾的支持。況且,天底下沒有永遠的罷工,終有一天勞資必須和解,讓罷工落幕。勞資雙方哪一邊得到社會輿論的支持,哪一邊就容易在爾後的談判裡爭取到更多的籌碼。

        因此,我期待台灣的社會,對於此次「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應該理性看待,了解罷工是一個民主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也是民主制度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之一。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華航的長期顧客,但同時也對於空服員與航空公司的爭議不甚了了,空服員那七大訴求,明顯是寫給公司看的,對於不了解實際狀況的外人來說,實在不容易看懂。因此我強烈的建議,無論是空服員或是航空公司,對於下面幾個問題,能夠簡單但明確的對大眾加以釋疑:

──華航空服員的薪資待遇到底如何?與過去二十年相比如何?與國內外航空公司相比如何?

──華航空服員的出勤次數、航班配置人數與時間到底如何?有沒有違反民航局規定?

──為什麼這次罷工的主導者,不是華航空服員工會(如果有的話),而是桃園市空服員工會?

──參與罷工的空服員,可否列出公司最不合理的(無論薪資、津貼、休息時間、工時等等)幾點?這些是否為國內航空公司普遍的現象?而資方對此有何回應?

──在這一次的罷工事件中,資方和勞方各希望政府由誰出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最後,當然是希望媒體能夠善盡職責,把雙方的訴求差距,和未來可能的磋商談判進度,簡明扼要,而且忠實的傳達給我們。既然罷工已經發生,我們希望它儘可能的降低對於我們旅遊商務的衝擊,也希望能由這一次機會,給我們的社會進行一場實戰演練的公民教育,庶幾能將這一事件帶來的困擾和不便最小化,將學習與成長最大化,相信這也是各方所期待的事。

田英奇

wcwang54@hotmail.com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6樓. newshawks
2016/06/29 08:38

全盤皆輸!

●照單全收....這不叫協商、各退一步、這叫投降!這款喪權辱司,在私人企業是要下台的!

私人企業根本不會全盤接受,所以我說,這是蔡英文政府慷華航的慨,慷政府的慨,慷股東和納稅人的慨。

田英奇

田英奇2016/06/29 12:35回覆
5樓. newshawks
2016/06/29 08:34

病態鬼島!

●體弱多病,奄奄一息的鬼島,學習西方身強體壯的國家s罷工,簡直是找死!

非也,罷工是法律賦予勞工的權利,如果不准罷工,那就是極權國家了。

田英奇

田英奇2016/06/29 12:33回覆
4樓. 田英奇
2016/06/28 06:35
新版留言

有新版留言如下:

陳毓堅 · 

老實說,除了9.2外,大家都很理性看待這次的罷工

我不很清楚一些用語,什麼是9.2?

田英奇

咦,我好像猜到了,是馬英九2.0版,就是蔡英文,是不是?

田英奇

田英奇2016/06/28 13:02回覆
3樓. 吶吶溪
2016/06/24 09:23

喜不喜歡他們罷工,同意不同意他們的要求是一回事,但是他們不是被什麼有心人利用。我兩個老同學(我已經四十九了),一個是華航的資深機長,一個是資深空姐,從大學畢業每兩年就開始當空姐到現在;別任意說別人是天之驕女。

罷工還要找同業一起串連?別鬧了。難怪台灣人的工作環境永遠得不到改善。

2樓. Telsa Model S
2016/06/24 09:16

罷工必有其理由,且是資方不願意给的,才會採取的手段。

罷工就是造成人民不便,讓資方不得不考量,但如果資方堅持不肯讓,這會是一場雙輸的結果。到最後民怨逼得政府出面協調,至少是讓資方與勞方有個下台階。

約數十年前,我看過美國也有幾場轟轟烈烈的罷工,有MBA、MLB、與一家航公公司的罷工,鬧得很大,造成人民的兩極態度,最慘的是航空公司那回,鬧罷工十幾天後,老板跳出來宣布破產,不玩了,結果大家失業,從此我沒看到有機師空姐鬧罷工的。

華航的罷工,目前看起來就是勞資雙方在計較的問題,人民應該遵重,不要有一群職業加入聲援的團體,讓政府去協調,雙方各退一步。

對於罷工來說,就好比一場比賽,人民是觀眾,不要去當球員。當然你可以表達你的挺誰立場,人民感到不便,會對資方帶來壓力。目前看起來,華航員公罷工,我傾向這是討公道行為,但要提醒員工們,要有底線,實在無效,時間久了,就得摸摸鼻子回到工作崗位,蘊釀下一場,別一次耗到底,讓人民受罪太多。

1樓. 田英奇
2016/06/24 08:58
有關工時的計算

在臉書看到這一段,文字比較多,但分析的頗有道理。我覺得如果飛機是從桃園飛出,那桃園報到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只有三十分鐘就報離,這簡直是荒唐,而且算得那麼準,離12小時就差10分鐘,那是不是請飛行員飛慢一點,大家都可以休息一晚:)

田英奇

首先解釋空服員的工時是怎麼計算的(這邊很重要,請忍耐不要跳過謝謝)。空服員的工時計算有4個節點,分別是「報到」、「起飛」、「落地」、「報離」;從「報到」到「報離」的總時間,就是他們的工作時間。至於起飛到落地,則是他們每一個班,或說每個飛行任務的花費時間,這段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他們的總薪資。根據勞基法第30-1條與第32條規定,連續工時不得超過12小時,另根據華航的「舊」規定,空服員必須在起飛的140分鐘前「報到」,並於落地的60分鐘後「報離」。

好了,接下來我們來舉例(這邊更重要所以也不能跳過謝謝)。以台北飛新加坡為例,某航班從台北起飛的時間是07:20,返航後落地的時間是17:10;從航班時間推定,我們可以得知,此航班的空服員報到時間是05:00,而報離時間則是18:10,總工作時數合計13小時10分鐘。由於這樣的工作時數已經超過12小時,不符合規定,所以華航會租用旅館,讓空服員在新加坡休息12小時,再讓他們搭乘第二天由新加坡飛台北的航班返回。至於原本出發的航班,在返航時,會由本來在新加坡待命的另一組(也就是前一天飛的)空服員服務。

可是華航資方在沒有和勞方工會協議的情況下,在今年6/1片面改變規定了。華航宣布,現在空服員的報到地點改在桃園的華航總公司,因為「報到地點離機場更近」,所以報到時間改成在起飛前90分鐘,而報離時間改成在落地後30分鐘。一來一往,這個工作時間的計算方式,減少了80分鐘,但空服員的工作內容沒有任何改變。根據新版的工時計算方式,台北飛新加坡的那一架航班,總工時變成只有11小時50分鐘。如此一來,華航就可以要求同一組空服員「飛來回」,不用租旅館讓另一組人在新加坡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