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經濟快速成長下的貧民窟真相
2010/03/25 20:56
瀏覽43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台灣立報2010-03-24 22:33

策劃、編譯謝雯伃

  對以拚經濟為主要任務的國家而言,貧民窟的存在無疑是眼中釘,赤裸裸地呈現了經濟成長並無法解決貧窮問題的真相。

  都市高樓的陰影下,不論是懷著淘金夢的外地客,都市擴張下的犧牲者,還是被政府忽視的弱勢族群,紛紛在貧民窟落腳。

  幸運者僅是暫時棲身,但也有更多跳不出貧窮的住民,只得落地生根,與嚴苛的生存條件搏鬥。

聯合國:儘管經濟快速成長 全球貧民窟持續擴張

聯合國:儘管經濟快速成長 全球貧民窟持續擴張

*數百萬人脫離,然而全球貧民窟不斷擴張

*中國、印度經濟成長,加速居民遷出貧民窟

*聯合國官員:千禧年目標完成得不夠徹底

  聯合國人居署19日表示,過去10年來,由於經濟成長快速,全球大約有2.5億人脫離了居住於貧民窟的生活,正在崛起的經濟巨人印度和中國居功厥偉;然而,全球居住於貧民窟的總人數仍在持續上升。

  兩年出版一次的聯合國城市現況報告發現,住在貧民窟中的人口增加了55百萬,多達82,760萬人,這是由於人口總數不斷增加,以及大批鄉村人口遷徙進城市,壓過了城市居民向上移動的動力。

  增加的貧民窟居民,有半數來自於目前居住於貧民窟中家庭的增加成員,14來自於從鄉村跑到城市闖天下的人,而另外14則是居住於城市邊緣者,因為都市擴張而被吞併入貧民窟中。

  「過去10年來,情況已有所改善,但令人感嘆的是,在同樣的時間內,都會地區貧窮人口淨增加了55百萬人。」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署長提貝盧卡(Anna Tibaijuka)在里約熱內盧表示。

  這座巴西城市本週主辦世界都市論壇,為期5天的聯合國會議中,將探討各國城市的現況。全球人口中,有半數居住於都會。

  城市現況報告表示,在20002010年間,大約有227百萬人脫離居住於貧民窟的生活,表示各國輕易達成了聯合國千禧年發展計畫的集體目標。

  提貝盧卡卻不滿於達成千禧年計畫中,讓1億人離開貧窮的目標,表示這樣的數目「還不夠」。「千禧年計畫目標還包括了在 2015年前,減少赤貧者的比率、減少孩童死亡率和對抗傳染病。」

  儘管各國政府有大規模行動,聯合國人居署的報告指出,在未來10年內,全球各城市的貧民窟居民數量預計1年會增加6百萬人,在2020年之前達到889百萬人。

  歸功於支持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在過去10年來,中國有效減少了14的貧民窟居民,而印度則減少了13。這項報告發現,在這兩個巨大經濟體中,至少有125百萬人從貧窮狀態下脫身。

  而在拉丁美洲,巴西在脫貧之路上具領導地位,有14百萬人脫離居住於貧民窟的處境。

  「在巴西的案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基礎衛生設施的進步,其中尤以東北部出現最顯著的改善。」撰寫該報告的羅培茲莫雷諾(Eduardo Lopez-Moreno)表示。

(路透Reuters

毀滅性的貧窮循環

台灣立報2010-03-24 22:31

  2010130,巴西總統魯拉在瑞士達佛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上獲頒「全球政治家獎」(Global Statesmanship Award)。在發表得獎感言時,他因巴西的經濟成就而自豪,但也力陳若欲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要伴隨著對抗貧窮的戰爭。

  巴西已償清外債,並存下了高達24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此外,巴西政府近年來也減小了曾經巨大的貧富人口鴻溝。

  雖然有31百萬巴西人已躋身中產階級,但巴西的菁英階級,亦即最富有的那10%人民,仍舊掌握巴西全國50%以上的財富。

  如果巴西政府希望繼續對抗貧窮,就必須提供那些居住於貧民窟的民眾足夠的住房、教育和安全措施,要讓目前正僅能維持最基本生活水準的居民,提升生活品質。

  單單在里約熱內盧市區和近郊山坡上,就有近千個貧民窟(avela)。將近150萬里約居民在這些貧民窟中掙扎奮鬥,以求生存。

  日前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一項名為「為巴西貧民窟爭取尊嚴」的倡議文宣中,點明了將巴西貧民窟居民誘入毀滅性貧窮牢籠的幾個因素。

  首先,在貧民窟中的住屋數目不足,也不夠安全。巴西政府無法保證提供所有居民棲身之所,因而許多貧民窟居民深深相信,政府並沒有把他們的需要放在第一順位。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政府支持,組織犯罪網絡滲透控制了貧民窟中的住宅和公有事業。既然政府通常連最基本的服務都無法提供,貧民窟居民被迫向這些黑道事業購買水和電力。

  其次,居住於貧民窟的民眾沒有什麼機會獲得教育。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發現,在貧民窟的環境中,去上學表示要穿越危險的大街小巷,到處躲避等著要徵召小孩入幫的黑道分子。

  「據報有販毒組織利用孩子當作跑腿小弟,從5歲起就將他們吸納進幫派文化。」報告中寫道。

  即使學生已經坐在教室裡,準備要學習了,教室裡的暴力和犯罪行為也層出不窮。基於安全考量,或是很小就沉淪在幫派文化中,出身貧民窟的學童很少有機會到學校去上學、學習新知或是接觸正向的社會結構。然而,要破除貧窮循環,教育是重要關鍵,教育能讓學生找到社經地位較佳的工作,進而改善全家人的生活水準。但貧民窟中,甚至是學校周邊地區屢見不鮮的暴力行為,讓兒童得不到機會學習足以提升他們生活的謀生技能。

  此外,住在貧民窟周邊的民眾也沒有機會得到可靠的健康照護系統,婦女和兒童是最大的受害者。由於偏見,又或者只是安全考量,健康照顧工作者連踏進貧民窟都感到遲疑,因為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這直接影響到了孕婦,讓她們得不到產前和產後照護,無疑導致了母親和嬰兒的高死亡率。

  而面對貧民窟中經由被污染水源和衛生欠佳情形所傳播的疾病,兒童也較缺乏抵抗力。

  因為上述事實而喪命的人民見證了,在巴西最窮的區域,無辜性命是如何在政府和幫派的鬥爭下被犧牲。

  最後,人身安全問題折磨著貧民窟居民,剝奪了他們在社會中向上爬的機會。犯罪和暴力不但讓學生無法在課業上有所成就,也剝奪了家庭獲得穩定收入的能力,因為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常淪為幫派暴力和警察搜捕的受害者。沒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生存狀況益發窘迫,進一步讓他們逃不出貧窮的手掌心。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指出:「國家多年來的忽略,在貧民窟造成了權力真空,犯罪幫派趁隙而入。」

  因此,在幫派控制了諸如住宅、健康照護和教育等重要社會服務後,貧民窟居民為了生存被迫投入他們的陣營。這些暴力組織因而持續在貧民窟中傳播暴力文化,奪去了成千上萬居民對生命的希望。


(西半球事務委員會)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08~10時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