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七月台灣才發生遊覽車在國道上因為司機自焚,造成26名乘客死亡的慘劇,想不到事隔幾個月,又傳出一輛滿載退休中老年人的賞櫻一日團遊覽車,因為在國道上轉彎時衝下邊坡,而奪走33條人命的噩耗。整個歐盟加起來,一年的巴士車禍死亡人數平均才150人,可見台灣遊覽車旅遊的安全問題實已到了令人心驚的地步。
雖然在台灣坐遊覽車旅遊變得這麼危險,但33死的消息傳出後,一些已經預訂出發的一日團,還是照常出團,只見一位導遊在記者側錄的影片裡安撫阿公阿嬤:「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千萬別因噎廢食。」
太經典的反應,充分說明了台灣人面對零零落落的國家管理,只能繼續喝千百年來無力小民常喝的心靈雞湯來自我麻痺,然後帶著茫茫渺渺的意識狀態繼續進行遊覽旅程。
出事以後,遊覽車司機家屬控訴旅行社太血汗,要他每日超時開車,連續十幾天沒有休假,才釀成天人永隔的悲劇,結果旅行社負責人竟在記者會上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樣的講法,是不是與上述遊覽車導遊的反應如出一轍?
車禍都是人禍,卻只能聽天由命,可見台灣人根本不指望政府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這樣的無力感從何而來?聽聽內閣官員的反應便知—當輿論質疑台灣的拼裝遊覽車剛性不足,才會導致這麼大的傷亡,交通部長賀陳旦卻反駁說:「不要汙名化拼裝車!台灣拼裝車製造品質獲世界肯定,連日本都買來賣給開發中國家。」當立委質詢遊覽車司機的工時問題,勞動部長林美珠的看法竟是:「駕駛在旅客下車觀光後的等待時間,不算工時。」
賀陳旦與林美珠的回答不能說全無道理,但能不能平撫人民的疑慮?能不能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為什麼?因為兩人的回答都屬於急就章、反射式,在還沒有掌握問題全貌前的輕率回覆,都只是簡陋、應急、有就好的拼裝式治理的展現。
在遊覽車車體結構方面,台灣從幾年前開始,對於新出廠的遊覽車比照歐盟標準施行「大客車整車翻覆測試」,照理說車輛剛性已有保障,問題是出事的那輛遊覽車車齡達19年,可曾接受新車測試?其次,測試方法乃將空車從80公分高度翻落地面,但翻落邊坡的高度可能超過8公尺,而且載滿了乘客,實難相提並論。也就是說,即使台灣滿街的拼裝遊覽車都通過了翻覆測試,一旦真的翻落邊坡,恐怕安全性還是比不上整車進口的遊覽車。賀陳旦或許認為拼裝車只要通過政府測試,安全不是問題,然而就跟許多人為了安全寧願多花錢買進口車一樣,還是有許多人比較相信進口遊覽車的安全防護。
台灣遊覽車之所以都是拼裝車,乃因整車進口的關稅高達25%,而底盤與零件的進口關稅只要7-8%。為什麼整車進口的關稅那麼高?道理很簡單,就跟過去幾十年為了保護國產汽車而對進口汽車課以高關稅一樣,都為了扶植本土造車工業。問題是汽車關稅已經為了加入WTO而逐年下降,是否遊覽車關稅也該考慮降低?
在疲勞駕駛方面,歐盟早已規定,職業大客車駕駛不得連續開車超過4.5個小時,每日累計駕駛時數不得超過9小時,每日休息時間至少要有11小時,而且每周必須至少完整休息45小時。這些標準,台灣未必要照單全收,但至少政府要介入,不能放任車行、旅行社與司機,愛開多久就開多久。
事實上事發以後,旅行社、旅行公會到交通部,沒人可以講得清楚,到底司機有沒有過勞、為何司機與導遊都沒有勞健保、以及領隊為何沒有執照,就可以知道,台灣的團體旅遊市場,有一大部分還處在無政府狀態,根本沒人在管。每次出事了,才趕緊出來掰個理由塘塞,或者拿一些業者與官員開刀,然後事過境遷以後,繼續讓安全堪慮的車子與司機,載著不知情的中老年人,繼續開往危險境地。拼裝的何止是遊覽車?政府拼裝,人民當然只能認命。
全文連結: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forum/247024
2樓. 開車勞累!2017/02/24 00:58連續開8.5個小時(800公里),包括加油,上一號,下了車,感覺有輕微地震,後來發現,是開車開太久,太勞累的關係---人有點顫抖.
如果從東岸到西岸開5千公里,趕在6天到,只有你一個人開,你受得了嗎?
白天開車,還很輕鬆,晚上開車,很辛苦,因為看不太清楚.
開了30年歐洲原裝車,從來沒有感覺,非常安全.因為,我從來沒有自己體驗過(沒車禍).
身為一個工程師(修車高手),我知道,我不適合做職業駕駛,因為太勞累!
1樓. 加裝GPS(像黑盒子)隨時監控2017/02/24 00:53最近,美國規定大貨車包括遊覽車,必須加裝GPS(像黑盒子)隨時監控,車速,行車時間,休息時間.很多卡車司機抱怨,收入受到影響.
我坐過,美國的廉價野雞車(Mega Bus),早買票價5塊錢(正常$20)開12個小時路程,中途有定時休息,其中包括換司機,生意不錯.
不管原裝車,拼裝車,在高速撞擊下,都會有傷亡.最重要是不可超時開車,需要一定的休息.台灣還需要20年才能夠達到世界安全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