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再分工,讓醫護回歸專業,減少過勞(聯合報採用)
◎沈政男(醫師、文字志工)
------------------------------------------------
醫護過勞的主因,來自於醫療資本家的階級剝削,以及民粹、媚俗、短多長空的集權式健康保險制度,所導致的市場機制敗壞、價格扭曲。
在還不能、不敢罷工的時候,只能想辦法,與資本家、國家機器周旋。
不要害怕發聲抗議。一個人發聲,可能會被懲處;一千個人發聲,在位者只能正視。
現代護理之母,南丁格爾(如附圖),當年要到戰場上當護士,英國政府也是雞雞歪歪,說這個不可行、那個沒有用。但她堅持走對的路,走出了現代護理之路。
沒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條件,如何把病人照顧好?
爭取一個更好的護理工作條件,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跟當年南丁格爾的用意一樣。
-------------------------------------------------
近日醫護團體同聲抗議過勞超時,因應之道,除補實人力、提高給付之外,透過醫療再分工,將人力做更有效運用,亦為一途。
護士忙不過來,一部分原因在於身兼了不少看護工作。國外的護士已經可以開立處方了,台灣的還在把屎把尿、拍背翻身、抽痰灌食。這些照護事項,實可交付護理輔佐員或照顧服務員,讓護理回歸專業,減輕負擔。
人口老化,老年住院比率、天數日漸提升,而老人需要更多的生活與體能協助,但醫院並無照服員配置,只能挪用護理人力。衛生署與其放寬護理實習年限,不如廣設照護學校,培養專業照服員,並納入醫院評鑑。
醫生過勞主因之一,在於白天工作結束,夜間與假日還經常得值班,蠟燭兩頭燒。大醫院尚有年輕住院醫師,但一般中小型醫院,常見頭髮灰白的老醫生,累到睜不開眼睛。
把值班工作丟給住院醫師的時代已經過去,十幾年來,國外已成立「住院專科」,專門照顧住院病患,包括夜間值班,讓其他醫生可以專注於日間門診。此項分工的理由,在於每個人生理時鐘不同,有些人值班沒事能放鬆休息,有些人整夜睡不著,徒耗體力。
記得二十年前沒有急診專科的時代,多由內外科醫師支援急診值班,事倍功半;同樣的道理,值班一事亦可考慮專業分工,在總產出不變下,讓人力成本下降。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