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慢跑
2014/12/22 16:31
瀏覽3,213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慢跑
沈政男

昨天是第十一屆台北馬拉松開跑的日子,這比賽目前掛富邦之名,但第一屆2004年當時主辦單位是ING。十年前主辦單位擔心沒人參加,還製作了有趣的電視廣告「阿嬌,禮拜天有沒有空?」,結果吸引了超過一萬人參加,有了好的開始。十年後,台北馬拉松沒什麼廣告,今天的參加人數,卻輕易突破了十萬。

台灣流行慢跑運動、參加馬拉松蔚為風潮,大約是近十年的事。台灣自從周休二日以後,國民休閒旅遊與運動風氣日增,在馬拉松之前,騎單車流行了一陣子,但沒多久就被馬拉松取代。現在騎單車的人當然很多,但主要用來當成交通工具。

馬拉松之所以取代單車成為國民運動,大概是因為慢跑不論裝備與地點,都比騎單車方便許多。慢跑本來就是最不花錢,又隨處可以進行的運動,從人類知道運動這件事開始,就有人在慢跑。然而慢跑能夠從最不起眼的運動,躍升為流行文化,馬拉松比賽是最大的推波助瀾力量。

馬拉松比賽可以說是近年來,除了反菸以外,最成功的倡導運動。馬拉松比賽將單純的慢跑運動,提升為社交活動,許多參加馬拉松的人,都是成群結隊參加,既能健身,又能交友與聯誼。當然馬拉松比賽的成績,也是一個自我激勵的來源,不少人訓練了幾個月,就為了拿到更短的計時數據。

然而馬拉松比賽,卻也因此改變了慢跑這項運動的本質。慢跑原本是孤獨者的運動,一個人在操場像松鼠一樣繞圈跑,周而復始,或者獨自在清晨或傍晚,沿著馬路、河堤或者公園周邊,一步步邁進,靜靜看著周遭景物緩緩往後倒退。

慢跑也是極其單調乏味的運動,它不像球類運動可以得分或者打敗對手,也不像跳舞、打拳或游泳,有技巧須要琢磨,它就是一個連三歲小孩也可以做得很好的跑步動作。慢跑的意思,就是必須跑得久跑得遠,而這也更增添了它的重複與冗長程度。

慢跑作為一種運動是那麼斯多葛、自我抹滅,於是真正會喜歡這項運動的人,幾乎都是具備內省性格、不愛喧嘩的人間隱士。沉穩、少話、堅毅、質樸,是慢跑者共同的特質。但這指的是馬拉松比賽興起以前的事了,這些年許多慢跑者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代最著名的慢跑者,應該是村上春樹,他還特別寫了專書描述自己的跑步歷程。慢跑對村上來說,等同於寫作,兩者都須要忍受漫長又孤獨,甚至痛苦的博鬥歷程,只是一個消耗體力,一個需要腦力。村上的說法,彰顯了慢跑的真正本質,許多慢跑者都有這樣的體會。慢跑雖然枯燥乏味,一旦養成習慣,卻又會讓人上癮,原因之一,就在於慢跑充滿了人生隱喻,許多人在其中獲得啟發,跑完以後,鬥志昂揚地回到人生的跑道。

馬拉松是一項超越體能的運動,再厲害的跑者,進行到某一個里數以後,都會產生痛苦的感覺,想要放棄卻又捨不得,而且只靠自己的雙腿繼續前進,沒有人幫得上忙。許多沉迷於馬拉松的人,最享受的就是這樣的時刻,當痛苦到來,快樂也就不遠,那衝過終點線的感動,只有跑過的人才知道。慢跑也因此帶有自虐的性質,好好的日子不過,一個人去路上跑得氣喘吁吁,然後享受心肺重新平復、呼吸足量氧氣的快樂,這好比一個人先把自己渴到受不了,然後覺得喝白開水也是那麼快樂。

長期慢跑的人,養成習慣以後,會變成一種儀式,一天不執行就會好像功課沒寫、老師會罵,渾身不舒服。慢跑是展現自我紀律的運動,日復一日完成相同作業,會有一種掌控自己的成就感,好像自己是一個模範生。於是慢跑者最期待的就是颳風下雨,甚至颱風來襲,因為那是展現嚴格紀律的最好時刻。

台灣最有名的慢跑者,當屬馬總統,他就是最典型的慢跑性格。即使日理萬機那麼忙,他還是每天跑步,甚至外交出訪,依舊帶著他的招牌超短褲,在異國馬路照跑不誤。

當然台灣許多慢跑者,並不真正喜愛這項運動,而是為了養生保健。為了健康而運動沒什麼不好,只是通常享受不到運動的樂趣。台灣街頭與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不到四十歲的人在那邊跑來跑去,年紀輕輕就那麼注重健康,通常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太有信心。

我在大學時代曾有慢跑習慣,當時就讀台大醫學院,旁邊是中正紀念堂,外圍人行道既大圈又寬闊,正是最好的跑道。跑了一陣子以後,體育課跑八百公尺,輕易將所有同學甩在後頭。

十年前左右又跑了幾年,每晚九點到附近小學,或者大公園跑。我本來就是一個喜歡沉思的人,慢跑的時候,更是輕易隔絕外界,進入了一個宛如冥想的境界。有一晚跑步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人類本來是四腳匍匐跑步,為什麼後來想要站起直立?當晚跑完回到家,我馬上把想法寫成了一首新詩,隔天投到文學獎。兩個月後接到得獎電話,從那天開始,我不再跑步,把所有閒暇時間都拿來寫文章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散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