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化城喻
2010/08/12 08:36
瀏覽444
迴響1
推薦1
引用0

@化城喻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佛說大乘妙法蓮華經 <卷三> 化城喻品第七

佛以”化城”比喻二乘之涅槃、非為真實。

經云,有眾人將過五百由旬險難惡道以達寶處。疲極欲返,其導師念此輩甚可愍,…….以方便力、神通力,於道中三百由旬處化(一)作大城,安慰大眾言勿懼,入城後各可隨所樂、心皆大歡喜、眾皆生安穩想,自謂已得度。

 佛(導師)令彼得蘇息,終能向寶所勤精進。汝等苦滅,所作皆已辦,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羅漢。 乃集大眾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PS: 古大德云,以五百由旬比喻到達佛果所需經歷之路程。

其一一經越之處,智顗(音:ㄧˇ)大師於法華文句卷七˙下 詳舉諸家之說。

以三界果報處為三百,

有餘國處為四百,

實報國處為五百。

 若就煩惱而言,

見惑為一百,

 五下分為二百,

 五上分為三百,

塵沙為四百,

無明為五百。

若就觀智而言,

則入空觀為能過三百,

入假觀為過四百,

入中觀為過五百。

[參閱:佛光(出版)大辭典˙頁:一三二六]

_/l\_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分享淨土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S.F.果樂法施F.S.
2010/08/14 01:51
@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五下分結:
三界中,欲界之結惑,曰:下分結。立五結。
一、 貪結:貪欲之煩惱。
二、 瞋結:瞋恚之煩惱。
三、 身見結:我見之煩惱。
四、 戒取結:取執非理無道邪戒之煩惱。
五、 疑結:狐疑諦理之煩惱。
此五惑於欲界而起者,且為之不能超脫欲界。故謂之”下分結”。

五上分結:
於色界、無色界起之。且為之不得離色界、無色界。故謂之上分結。
一、 色愛結:貪著色界五妙欲之煩惱。
二、 無色愛結:貪著無色界禪定境界之煩惱。
三、 掉結:二界眾生心念掉動,而退失禪定之煩惱。
四、 慢結:二界眾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煩惱。
五、 無明結:二界眾生癡闇之煩惱。

<參閱: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頁:二二六三>
_/l\_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結"

為煩惱的別名。

S.F.果樂法施F.S.2010/08/15 20:5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