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13調漲學雜費:公共化或市場化左右為難
2012/11/09 23:36
瀏覽48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3調漲學雜費:馬英九表示政府會提配套

 

學費漲不漲 要回歸向左或向右

2012/11/09)中央社【陳至中╱台北報導】

大學學費是否調整,屢次引發爭論,要正本清源,必須釐清高等教育是走向右派的市場化、還是要往左派的公共化;從這個角度看,最近的爭論或許是個契機。

教育部日前拋出「常態性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引起各界批評聲浪;在成功癱瘓公聽會後,學生團體一躍成為抗爭主角。學界普遍認為,這次學生更有組織、更有「主義」,不再一味地反漲價,而是選擇和勞工團體結盟,就高教路線提出訴求和觀點。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今天出席「2020教育願景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和會後接受訪問,都以左、右路線之爭,解讀今年學費問題的脈絡。

黃榮村分析,台灣本質是右派社會,但在教育和醫療上卻有左派理想,重視公平正義、重視分配。大家希望學費不要調漲,甚至要調降、要公共化,但卻沒想過台灣幾乎已是全球稅收最少的國家。「沒有擴大稅基,就很難有左派措施」。

他提出警訊,如果不謹慎處理相關議題,可能會引發「階級對抗」。在這波學費風波中,輿論和社會氛圍普遍同情弱勢,從青年、勞工的貧窮化角度出發,但大學承受多年學費凍漲、經營成本不斷升高的壓力,卻多半不敢吭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認同黃榮村的看法。

「黃榮村的憂心,在我看來卻是曙光」。羅德水表示,台灣長久以來只有黨派之爭,而兩大黨又都偏向右派,重視經濟成長、市場化,「吵來吵去都只是在吵細節,沒有在吵理論」;左右路線辯論鮮少浮上檯面,此時正好是契機。

羅德水認為,台灣需要更高層次的思考,學費不是漲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討論高等教育究竟該走向右派的市場化、商品化,還是要往左派的公共化前進。

羅德水說,現在教育單位和大專都是預設右派的立場,強調使用者付費,提出數據指台灣學費相對低廉,所以該漲學費;這樣的邏輯使得每年都圍繞在「漲」或「不漲」之上,而沒思考大學學歷早已是就業門檻、成為另一種的基本教育,學生讀大學是出於被迫,很難有自由選擇的意志。

學生團體提出的「資本利得稅」用於教育,是希望多從資本家收稅,而非再將重擔壓在勞工身上。羅德水說,全教總正打算和高教工會、學生團體合作,在1125的勞工「秋鬥」上組成反商品化大隊,希望社會正視、思考高教的左、右路線問題。

台灣高等教育未來不管是往右走還是向左轉,社會在討論時都要避免只看到好處而忽略了需付出的成本。

學生團體訴求課徵資本利得稅、或是各界提出多年的「教育捐」,無疑都會加重在台投資者的負擔;但換個角度,如果仍繼續朝市場化發展,也會讓教育的「垂直流動」功能越來越差,窮人可能面臨更難翻身的困境。

 

凍漲4年學費喊漲 北聯招集林家興:學校經費該透明化

2012119NOWnews【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大學學費調漲10%,政府是要逼人民去死?凍漲4年的學費,現在卻又說要調漲,教育部正擬定「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這次竟然要調漲到10%,學生跟家長大喊吃不消,學生表示「不撤案,部長就下台」,沈富雄則說,台灣學費很便宜!

在《2100全民開講》節目中針對,校方窮盡可能還是沒辦法,學費該不該調漲?請來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資深媒體人陳鳳馨、立委沈富雄、立委孫大千、高教司司長黃雯玲、北學聯招集人林家興以及4位大學生一起討論。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學校是非營利機構,而且現在油電雙漲,據他了解有些大學已經10幾年沒漲,能撐到現在非常不容易,有些學校的電腦資訊設備等,有的45年,更有7都沒換新的,站在校方的立場是希望給學生好的教學品質,而非營利為目的。北學聯招集人林家興認為,教育經費沒有增加,大學卻不停的增設,那些負擔卻都轉加到學生身上,這樣是對的嗎?學校的經費使用也不透明化,學生完全不了解錢用到哪去了。

面對林家興的問題,陳振貴則表示,有些學校都會把經費使用的報表放在學校網路上,學生可以自行去觀看,林家興對此反駁,學生不全是會計專業,那種專業報表學生和家長根本看不懂,誰知道裡面有沒有作帳?對此陳振貴表示,這方面學校會改進,製作普通版和學生版的報表供學生和家長了解。

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學校支出成本一直是增加,面對林家興說經費報表的問題回應,教育部有規定,學校都必須將學雜費過程公開,幾乎所有大學都有做到。黃雯玲說,大學學費凍漲以經有4年,油電費紛紛調漲,物價也直直上飆,學校負荷處於增加的狀態,林家興反駁,不是常態性調整,為什麼那麼臨時?主持人李濤也詢問,為什麼是今年?前幾年都沒有討論過調漲?黃雯玲和陳振貴兩人都表示,每年都討論要漲,最後都凍漲收尾。

節目中也提到,35萬的大學生都背負打工壓力的問題,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替學生叫屈,她舉例說,1年花20萬讀大學,但出了社會工作卻賺不到20萬,大學儼然成為學生畢業的負擔。沈富雄則表示,台灣大學學雜費跟國外州立大學比較,國外12萬美金(約60萬新台幣),台灣16萬元,根本是10:1,台灣學雜費很便宜,學生只要認真讀書就可以。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學雜費調漲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