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弱勢助學與教育公平的理論與實務(高教技職簡訊)2007年11月
2010/11/02 01:30
瀏覽8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弱勢助學與教育公平的理論與實務
作者:劉金山 教育部技職司
.
壹、前言
.
傳統以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維使得高等學歷之獲取被視為實現人生夢想的第一步。在當前知識經濟的時代,擁有專業的知識,就表示能在職業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然而高等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所強調的是受教者於受教後可獲致的個人利益,如較高薪資,故應由受教者從使用者付費之觀點負擔合理之教育成本。然而,政府如欲實踐高等教育公平之理念,實應協助弱勢家庭學生順利就讀高等教育,以達社會公平正義與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等目標。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研究發展中心針對94學年度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大一學生《選校時經濟考量是否重要》調查得知,家庭年所得114萬元以下之學生,於選擇就讀學校因素時,高達75﹪將經濟視為優先考量因素。是以,政府提供合宜之弱勢學生助學資金著實為達成教育公平之重要方式之一。藉由弱勢助學機制推動,具就讀高等教育能力之學生,不論來自低收入或中產階級的家庭,都有機會念大學。
.
貳、弱勢助學計畫為教育公平理論之具體實踐
.
參、展望與結語
.
附註:本文刊出時未署名
【閱讀全文】高教技職簡訊第11期(2007年11月10日)
.
高教技職簡訊第11期「本期主題」其他二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