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體制,有言論自由環境,縱然是被人刻意貼上的「標籤」,遲早會掉落。除非,你的態度出了問題。
比如說,假設有人指責我是花心大蘿葡,但平日的我就是一人,酒店、賓館也從不去,久而久之,還有誰會信?
但是如果反過來,當有人指責我時,我雖然大聲反擊,但三不五時,就被人看到或是傳出來,我出入酒店,而且還有女陪,每次女子都不一樣,這樣有誰會信我?
同樣地,今天的國民黨也是一樣。
主張統一,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國民黨面對共產黨時的態度!
過去的張懸國旗事件、共產黨要求企業改名時,這些都是國民黨展現「態度」的好時機,可惜,國民黨(藍軍)錯失了。
而在「九二共識」這點,國民黨又錯失機會了。
假設,今天國民黨的代表(意指,不一定要黨主席出來,但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黑白臉策略)大聲地宣告,「當習主席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做出聯結時,就是判了九二共識的死刑,今天如果要國民黨維持九二共識,那就請習主席公開、大方地宣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共產黨、習主席什麼時候宣佈,國民黨就什麼時候重新擁護『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可是,今天的問題在於,明明國民黨被共產黨搧了一巴掌,結果國民黨完全不敢「喊聲」,這才是問題所在。
「你支不支持統一?」
「支持啊,但前題是中共民主化!」
這句話,其實有潛台詞的,而這個潛台詞正好是國民黨回應台灣人民和對應共產黨的最好的三個字-民主化。(結果,昨夜看著國民黨的某立委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妞妞捏捏,言不及義)
可惜,國民黨、藍軍總是繞東(憲法說)、繞西(美國會出賣台灣),但就是不敢說出當年你們在教科書上教我們的論述!
「兩岸是什麼關係?」
「兩岸當然是國與國的關係,只是這兩個國家都不承認對方而已。」好啦,筆者承認,這句話藍軍一定不敢講,所以換個方式來說。
「兩岸是什麼關係,不是重點,重點是,中華民國一定是一個國家,所以,如果兩岸不能是國對國,那請北京自降為府」。(幽默一直是化解對立的最好方法)
當然,這些都是談判的檯面話,可惜,國民黨、藍軍連這種檯面話都不敢講了。
漫天喊價,就地還價,只有靠這些漫天的喊價,來逼中共接受兩岸都不滿意,但都能接受的方案,比如說,中華聯邦、中華邦聯,又或是兩岸共推中國代表等等。
只是,關鍵就在於,馬朝八年,國民黨不敢提;如今在野了,還是不敢提,然後,永遠都是繞東繞西地解釋,如此一來,親中的標籤自然黏在國民黨的身上。
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請問是什麼關係?不是國與國,那誰不是國家?
還記得馬朝時,因馬前的一次宣示,筆者也問起這個問題,但結果網友就真得繞東繞西,說憲法如何如何?但就是說不出真正的答案。如果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國民黨只能有一個答案。
「兩岸當然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為,中國大陸是我們的淪陷區(匪區),中華民國才是國家」。
當然,老共一定不同意,而且會不爽,但如果你要「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個先天條件,那國民黨也只能這樣講,然後就讓老共去講,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未解放區。
不然,還能講什麼?這無關意識形態,這是邏輯。
難不成是老共是國,我們是地方?國民黨敢講,我真輸你!
那最後只剩第四種結果,「一個分裂中國,兩個對等政府」,只是這個答案還是會被挑戰,原因在於,兩岸關係並不如過去的兩德和如今的兩韓,這微小的不同點,如果國民黨看不出來。那筆者只能說,你們做再多你們自以為的「對等」行為,都會成為你們親中標籤的黏合劑。
本來,「一個分裂中國,兩個對等政府」是兩岸最有機會的統合模式,可惜的是,中共過不了她們的坎,國民黨又不敢力爭,所以機會,就在馬朝八年流失了。
都在野了,不必再背執政的包袱,雖然筆者認為,就算執政也不能糾纏在「包袱」之上。如果到時候,還是繞東繞西,不敢直球對決兩岸問題的核心,那筆者只能說,2024,民進黨絕對再拿兩岸議題來打死國民黨!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民主很混亂,OK,我也承認,不要民主制度,那請問誰當家?憑什麼?學歷?財富?還是血統?
最最後,筆者還是認為,國民黨應該和民眾黨共推無黨籍人士參選高雄市長。其實民眾黨不該提這個提案的,但看樣子,國民黨錯失了這個大好機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