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MY COMIC】什麼叫趕羚羊?!這就叫趕羚羊....
2010/11/09 09:54
瀏覽2,614
迴響2
推薦38
引用1

真相  只要帶裸體的國王到陽光下蹓蹓看就知道........

陸委會已多次澄清...卻仍故意散布不實言論指控.....

這不只是趕羚羊  是操作對立仇恨到無法無天了吧.............

社會還有沒有公理???國家還有沒有法律????

這種言論也自由到沒有上限了吧????????

延伸閱讀

http://blog.udn.com/ROCgood/4581065

鄭弘儀名為談話節目主持人,實為綠營頭號打手;昨天聯合報二版標題說他「道歉姿勢100,誠意0分」,令人浮一大白。大家昨天才知道,原來獎助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的政策,是李登輝任內創辦,而陳水扁執政時期獎助人數最多。

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每名大陸學生所獲獎助金都是新台幣四萬二千元。馬英九上台後,原本依例獎助;今年起才減為三萬元。這些數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在七月四日、六日和九日三次發出澄清稿,傳真給「大話新聞」,鄭弘儀也相應不理。教育部給他的說明,更被他不屑一看,隨手就丟進字紙簍了。

如此明目張膽,不顧是非黑白的談話節目主持人,難道真可為所欲為,沒有人能管嗎?有的,就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簡稱NCC。過去,NCC的主任委員與副主任委員是由委員互推擔任,以致主委與委員間意見不合,效能相抵。

立法院因而要修正NCC組織法,改為委員由行政院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通過。就在本月五日,立法院表決通過將本案交付委員會審查。以藍營的壓倒多數,應該很快就會通過。

有了對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負責的NCC,應可對視聽媒體政論節目,凡立場悖離事實,被要求更正,而罔顧是非者,可處以罰款。為維護新聞自由,NCC不應有取消廣播或電視執照之權,但賦予罰款權後,至少可使鄭弘儀之流,下次不敢信口胡言,顛倒是非。

【2010/11/10 聯合報】

隨著五都選情漸熾,人性墮落的醜陋面也肆無忌憚地公然暴露;公共道德被踐踏,品格教育遭致最嚴酷的挑戰,讓人忍不住搖頭嘆息,也不由得憂心忡忡。

公共道德是一個社會之所以能夠進步提升的最主要元素。所謂公共道德,是指社會大眾普遍認同並共同遵守的規範,亦即是一種共通的道德標準;無論身分、地位、階級,社會每個成員都必須具有公共道德,這個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地運作,否則價值觀可能被扭曲,社會體系可能難以維繫。

保護弱勢者及敬老尊賢是公共道德,包容不同意見及理性辯論也是公共道德;與人為善及成人之美是公共道德,知恥知病與見賢思齊亦是公共道德。然而,這次五都選舉,公共道德再度遭致破壞,「廉恥雖可貴,良心價更高,若為勝選故,兩者皆可拋」,取代了「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台灣人過去良善厚道的特質,在政治權力的徵逐下,似乎已告灰飛煙滅,無處可尋。

如果有公共道德,綠委余天一定不會攻擊他的「好朋友」胡志強的妻子邵曉鈴「只剩一隻手、頭腦不清楚」;如果有公共道德,鄭弘儀也一定不會在大庭廣眾下,大罵馬總統「X你娘」、「龜兒子」,更不會在流淚道歉後,竟然還以自己編造的內容,繼續批評政府並煸惑挺綠支持者的情緒。

台灣近年的選舉讓人看到了政客們在競選取得了政治權力之後,不是為公而是為私,包括一己之私、一黨之私,於是許許多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嘴臉,大剌剌地在眾人面前張牙舞爪,造就了大批對政治失望的「不投票族」,也讓選賢舉能的選舉本質模糊了。

今年的五都選舉,被視為是二○一二總統大選前哨戰,因而藍綠競爭格外激烈,或許是選情緊繃,或許是輸不得,致而選舉亂象層出不窮,這些選舉亂象不但讓藍綠對立尖銳化,更讓公共道德泡沫化。

其實,惡口傷人必會受到果報,市井小民固應留心口德,公眾人物更該看緊自己的嘴巴,以免造了口業。

五都選舉重創公共道德,看來,加強品德教育刻不容緩,無論家庭、學校或媒體,都必須攜手合作、一起努力,以期儘速重建一個具有公共道德的有品台灣。

名嘴鄭弘儀罵馬英九像「龜兒子」,「是驢是馬,牽出來遛遛看就知道」及台語三字經「x你娘」,更不可原諒的是當眾說謊而不認錯,但三立電視台還力挺,繼續讓他主持節目,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相對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記者兼分析師威廉,上個月在美國福斯電視台上說,假如他在機場看到回教徒穿著回教服飾,且承認他為回教徒,威廉說他會感覺緊張。此言一出馬上引起軒然大波,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馬上開除威廉,理由是作為一個記者,威廉已經越界了。

記者應該是要客觀中立的分析報導,而不是夾雜個人的情緒。

三立電視台的作法,似乎沒有維持一個媒體應該有的中立地位,任由鄭弘儀從事不實之指控,更不論其對國家元首之人身攻擊。就算美國期中選舉,極右派對歐巴馬不滿,也不會有如此之人身攻擊。

這也是台灣媒體亂象的來源。記者不需要對其報導負責任,而讀者也不會制裁此類的媒體,所以記者可以為所欲為。

新聞或是大眾傳播之學校教育,似乎也不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當然媒體也不會自律了,因此惡性循環,閱聽大眾們永遠只能忍受如此低劣水準的媒體。

【2010/11/10 聯合報】

前些日子,班上的兩個孩子為了搶遊戲器材,先由小爭執、進而爆粗口,到最後大打出手,其中一個較為瘦弱的孩子因而輕微受傷。身為導師的我,除道德勸說外,還藉機給班上孩子上了一堂法治教育。

令人訝異的是,未受傷的孩子一臉的倔強,不願認錯,他的理由是因為他的力氣比較大,可以打贏對方,所以他不需認錯。

看了班上孩子的行為,想起近日社會上的幾件令人震驚的大事,也就不難想像,我們的孩子何以會有這種恃強凌弱、弱肉強食的觀念?

從陳水扁二次金改案中的無罪判決,到名嘴鄭弘儀爆粗口後,不情不願的道歉還強辭奪理的不當行為,台灣的社會教給孩子的,就是強辭奪理的不當價值觀。

教育當局注重的品德教育,強調的有品運動,有用嗎?老師們上課時的苦口婆心,勸告孩子要修口,才能做到修心,其效果比起鄭先生的一句xxx,孰大,孰重?所謂身教重於言教,不就是如此嗎?

孩子的世界也許不若成人社會般複雜,但孩子的價值觀卻深受社會與大人的影響。社會上,欺騙的言語與暴力的行為往往可以無往不利。政治上,粗魯的行為與殘暴的文宣並立,只要夠「草根」,敢挑「族群」,選票一定滾滾來。

試問,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剛在學習的孩子,又何以學會辨別對錯、了解是非?

孩子需要良好的品德,才是國家社會之福。在全國教師已經大嘆授業不易的環境下,我們不要求公眾人物幫助教育與孩子,只希望身教重於言教的金科玉律,在說話前大家都能夠仔細想過。

【2010/11/10 聯合報】

鄭弘儀為粗口道歉,話鋒一轉又批判馬政府只照顧大陸研究生。教育部與陸委會昨天嚴正說明,鄭弘儀的指控絕非事實,政府也早就向鄭弘儀多次澄清,但昨天他在道歉記者會上又引用錯誤資訊,希望他不要用道歉的眼淚掩蓋真相。

陸委會連絡處長盧長水強調,七月四日、七月六日,陸委會都發出新聞稿澄清鄭弘儀在電視上的說法;七月九日更以問答方式說明。

陸委會簡任秘書施威全強調,當時「大話新聞」在談論補助大陸研究生這件事情,陸委會馬上請同仁Call In進去解釋,但電話不通,後來傳真了三份澄清稿,一份還是用手寫的,鄭弘儀應該不會不知道。

有官員私下生氣地表示,已經解釋很多次了,如果鄭弘儀還不了解,「我們也無可奈何,只能說他記憶力太差」。

教育部也在十月十九日發布新聞稿駁斥鄭弘儀的說法:「該節目不應昧於事實,硬將前開情形與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就學不當連結,刻意煽動民眾受相對剝奪之心理。」次長林聰明說,沒想到鄭弘儀明知不實,仍再度用錯誤言論煽動民眾。

教育部與陸委會說明真相是:

一、教育部從未補助陸生一毛錢,「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二、大話新聞所提補助陸生三萬元,是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大陸研究生短期來台撰寫論文,只補助一到二個月,每月三萬元,且也同時補助台生赴大陸研究,非獨厚陸生。

三、獎助大陸研究生來台,從李登輝執政時期(八十五年)就已開始,民進黨執政沿用,補助的人數與金額年年攀升,馬政府繼續這項政策,是肯定民進黨政府促進兩岸學術交流的美意。

當時民進黨的補助金每月達四萬兩千元,現在的補助金最多三萬元。民國九十九年,僅補助四十八名陸生,相較於民進黨政府在九十六年補助七十二名陸生,現在政府的作法相對嚴謹。

陸委會官員表示,「台灣社會要的不是眼淚,是真相。鄭不該用眼淚遮掩真相、移花接木。」

盧長水強調,政府明年將開放陸生來台,補助大陸研究生短期來台寫論文的作法,必要性降低,未來將停止補助,將資源用在更符合兩岸學術交流的用途上。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媒體人物在公開場合罵國家元首三字經,「簡直教壞囝仔大小。」學校老師再怎麼教品格,也會被抵消。

林聰明進一步解釋,上年度辦理助學貸款的學生數為四十萬八千人,而非鄭弘儀所指八十萬人,其中約三十萬人為大學生,貸款者約占大學及碩博士生總數四分之一,借就學貸款的高中職生約十萬人。

罵三字經,而且是針對國家元首指名而罵,這種事,大部分的父母應會教育孩子不可以學,不准這麼做。但在選舉氣氛中,鄭弘儀不但公開這麼做了,而且還鼓譟群眾。一個並非沒念過書的人,把粗暴文化像傳染病一樣地散播出去,這就是今日台灣的民主景象嗎?

一個社會要成為優雅文明,還是粗魯鄙俗,就在一點一滴的累積,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當中。過去台灣以亮眼的經濟成就傲人,現在競爭優勢流失,但希望以累積文化資產為特色。當台灣被國外人士盛讚有人情味、有人文素養的同時,為何卻見粗魯文化也在悄悄滲透到各個領域?

不論是肢體的暴力,還是語言的暴力,都是粗魯文化的顯現。從立法院暴力衝突的錯誤示範,選舉場合的三字經,到電視綜藝節目的整人遊戲,加上以黑道為題材的電影熱賣,老師們感嘆著,不知道要如何教導青少年學生,而越來越多人則困惑:台灣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

鄭弘儀的罵髒話只是指標之一。校園霸凌事件是另一個指標。校園裡大欺小、強欺弱、眾欺寡的惡劣現象,越來越普遍,而旁觀者和被害者因為害怕被報復,多半不敢聲張。最近一起青少年被同學在背上刺了不堪字眼的事件,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已經突顯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虐待動物則又是另一類指標。很多人只是為了好玩而凌虐動物,還沾沾自喜把影片放到網路上。凌虐動物者無法體會受虐動物的痛苦,無視其他生命的存在和感受,自然也不會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嚴,正是一個社會最大的危機。

立法院的肢體衝突可能是表演,選舉造勢的粗口也許是為了煽動群眾情緒,青少年的霸凌也許是為了好玩,但是當肢體或者語言暴力展現成了一種「習慣」,當事人無所謂,更無同情心,表示這個社會已經走向粗魯的社會。現在越來越常見,很多人自以為KUSO、搞創意的舉止,越來越超過,已經到傷害人的地步。這股粗魯文化若不能扭轉過來,恐怕就要變成具有病毒威力的傳染病,汙染台灣社會了。

明知故罵 比髒話還可惡

粗口文化代表庶民文化的話,鄭弘儀真是太了解台灣人心?五都選舉真的熱鬧,反正是政見牛肉都看不見,廟口的所有故事、動作與言語全部出爐,說穿了就是想要勝選。

誰能把馬英九罵到臭頭,誰就是英雄好漢。鄭弘儀的台罵不就是這種心態下的最佳表演嗎?他是名嘴,一開口台下馬上跟著罵,台上台下罵成一團,罵對罵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氣勢,造勢就是要有氣勢,有氣勢就有選票!這個道理綠營早就是玩到熟透透了!

事後再道歉,又可再炒作一次,不是更好玩嗎?鄭弘儀含淚說,我不是罵馬英九,不是罵馬媽媽,我罵的是陸生來台就有補助的政策。偏偏這個陸生來台研究短期補助的政策不是馬團隊提出來的,而是從李登輝到扁執政時代就一直延續至今的政策,這回鄭弘儀罵錯了別人的媽媽,又怎麼樣呢?道歉是假,再做秀是真!

余天說了良心話,罵了群眾都不舒服的話就應該道歉。鄭也是這樣,只是這算真心誠意悔過嗎?難道綠營選將只會傷人之後再道歉?小英主席你的黨出了什麼問題?在台下有多少孩童?綠營對下一代教育就是如此地放縱而毫無紀律?

鹿言/自由業(台北市)

鄭弘儀公開爆髒話,當然要受到全民譴責!然而,比髒話更可惡的是,身為新聞評論者,明知早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對來台灣撰寫研究論文的陸生補助,卻大肆抨擊馬政府。

鄭為了挺蘇嘉全,不惜斷章取義,誤導民眾,藉此大罵馬總統,以收政治操弄獲選票,相信會得到反效果。

【2010/11/09 聯合報】

選舉讓人發狂?還是台灣教育失敗?鄭弘儀在選舉造勢場合爆粗口大罵馬總統。讓人痛心的是,在場民眾竟然群起效尤,紛紛「訐譙」起來。

鄭弘儀是資深媒體工作者,肩負教化社會責任,他爆粗口辱罵國家元首,非僅觸犯公然侮辱罪,更將引起模仿,這真是最惡劣的錯誤示範。

或許是自覺失言,也或許是擔心影響綠營選情,鄭弘儀隨即出面聲淚俱下道歉,然而潑出去的水豈能再收回?

方鼎元/大學生(投縣草屯)

飆國罵,出口成髒,幾乎快成了國際對台灣的印象。公眾人物公然爆粗口辱罵國家元首,不僅貶低了自己也貶低了所有的選民。令人痛心的是粗話一出,台下民眾竟然拍手叫好。台灣民主素養變得如此水準,實在有辱民主兩字。

大台中原是五都選戰的和平區,卻接連發生嚴重人身攻擊事件。上次綠委余天諷刺胡志強夫婦的健康問題,這次是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公然開罵「X你娘」。有這樣的「超級助選員」幫倒忙,蘇嘉全還需要敵人嗎?

民進黨南二都穩定領先,只要冷冷地選下去,最終可望輕騎過關。北二都受限於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只能打安全的中間議題,期待從膠著戰場脫穎而出。唯獨在大台中,蘇嘉全始終落後胡志強一段距離,親綠獨派因而一直下猛藥,希望選情一夕翻盤。

余天暗諷胡志強夫婦不健康,反被輿論叮得滿頭包,最後被老婆大人押著公開道歉。雖化解了風波,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仍大嘆「一言喪邦」。余天殷鑑不遠,鄭弘儀又補進一槍,這次在深綠的場子訐譙得更辣更露骨。鄭弘儀口無遮攔,毫無掩飾地展露出其「愛台灣」的水準。

同一節目名嘴吳國棟也曾以「X恁嬤」的粗話,臭罵馬總統,引發爭議。在民主國家中,國家元首的施政固然可受公評,但他們使用的語言都已超乎評論範圍。再說,名嘴自恃媒體人的光環,其實卻扮演政治丑角及幫凶,用不入流的語言刺激群眾,不但教壞囝仔大小,也是民主政治最糟糕的示範。如果名嘴只是在比賽惡毒,真要有人幫他們洗洗臭嘴。

余天和鄭弘儀的激情演出,讓蘇嘉全選情雪上加霜。雖然蘇嘉全兩次都「恰巧」沒聽到,但他標榜優質選舉、蔡英文訴求治理能力,難道民進黨可以認同這種非理性的謾罵嗎?五都選情牽一髮而動全身,民進黨在北二都裝模作樣爭取中間選民,卻在台中盡情爆粗口,不怕洩了底嗎?

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替民進黨台中市長參選人輔選站台時,對馬英九總統爆三字經粗口風波。他設定停損點的反應算快了,隔一晚後,立刻公開道歉。

不過,傷害總是造成了。對他,是媒體人聲譽的受傷;對民進黨,則畢竟得照單全收,因為是民進黨的場子惹的禍。

在平面媒體大幅報導,而電子媒體不斷重播的壓力下,鄭弘儀終究還是個媒體人,總不能因此而斯文掃地,同樣,為他開節目的媒體,再怎麼立場鮮明,亦不能承受「教壞囝仔大小」的指責,鄭弘儀出面道歉,實屬必然。

我只是很好奇,何以明明不對的事,不該說出口的話,為什麼偏偏不能事前理性克制呢?文明社會在處理複雜難解的真理問題時,早已發展出「程序性的文明儀式」,也就是說,不管你爭執的真理站在哪一邊,你總要遵守一定的程序文明;批評再怎麼激烈,你就是不該爆粗口。

爆粗口,非但無助於爭辯的釐清,反而會激化對立,讓己方的激進派興奮異常,甚至鋌而走險棋;而對方陣營的激進派,亦同樣被撩起情緒,伺機對幹。雙方一旦都由激進聲音主導辯論或選舉,民主政治要不淪為民粹政治,那也真難啊!

鄭弘儀的解釋是不能眼睜睜看著台灣年輕人淪為打工族、有就業壓力,而政府卻放手補助大陸學生來台就學。這番解釋,其實再一次暴露,鄭弘儀混淆資深媒體人與「深綠」政客的角色。

媒體人同時又手握媒體時段,真想探究問題真相,讓選民對此議題有深刻認識,大可好好在節目裡詳盡分析此議題的來龍去脈,以理說服閱聽大眾。最下策,才是以媒體人的身分,幻化成政治人的語言,把一個公共議題轉化成選舉議題,乃至於窄化成黨派意識的扭曲。鄭弘儀傷害的不只是他個人的形象,更重傷的,更是媒體人轉戰論述場域、擔任評論角色時,該有的專業形象!

民進黨是該正視這現象了,這些年民進黨在大選中,栽在「熱心助講(選)者」手上的情況,豈止個案?上屆縣市長大選的「非常光碟事件」、本屆總統大選時金恆煒、徐永明的「周美青偷書指控」、教育部主秘莊國榮對馬英九、馬鶴凌的粗口風波,哪一次帳沒算到民進黨的身上?哪一次民進黨不是緊張兮兮的撇清、止血?但何以激進的言語、粗暴的指控,總容易在民進黨的場子擦槍走火呢?

當蔡英文、蘇貞昌在五都選舉中擺出中道、溫和路線時,可能料想不到的是,他們的激情輔選者,卻一再拆他們的台。陳水扁八年執政,面臨貪腐被揭露的危機時,玩的正是挑弄深綠情緒,激化對立,逼使民進黨內溫和理性勢力噤聲的把戲。他何以能一再操弄成功?不就是看準了深綠把持民進黨,或民進黨不敢對深綠說不的現實嗎?

鄭弘儀爆粗口風波,若從他的政論節目愈趨深綠胃口來看,亦不算意外。只是,對民進黨想走的中道形象,不啻是硬生生打一巴掌!

【2010/11/09 聯合報】

鄭弘儀從爆粗口到哽咽道歉,鞠躬道歉的姿勢一百,但從前天他錯誤引述補助陸生的資料大罵三字經,到昨天道歉時「竹篙鬥(組裝的意思)菜刀」,提加油站工讀生、開十二小時計程車司機到一年只賺十幾萬的農民,合理化自己的論點,認錯的誠意零分。

鄭弘儀雖已道歉,但事實的真相不容模糊,他在這起風波有三大錯誤,必須說清楚、講明白,供社會檢驗。

鄭弘儀前天在蘇嘉全的造勢晚會上,提起馬政府補助中國研究生每月三萬元,卻無視八十萬名申請助學貸款的年輕人。事實卻是,鄭弘儀主持「大話新聞」討論陸生補助的議題時,教育部發現鄭可能誤解,十月發布新聞稿給三立在內的所有媒體,表明「三限六不」政策,已明確宣示政府不編列獎助學金給陸生。陸委會也多次澄清,不僅補助陸生,同時補助台生赴大陸研究。

鄭弘儀明知陸生補助三萬元是「不正確」的議題,卻仍在造勢場合「將錯就錯」引述,這是第一錯。

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兩岸研究生短期研究,是李登輝執政時期就有,陳水扁執政八年,共補助大陸研究生三百五十二人、一千四百七十五萬元;馬政府上台後,從四萬二千元減為三萬元,這根本與「親中」與否無關。

鄭弘儀身為媒體人,不提陳水扁與知情的陸委會前主委蔡英文,草率地利用萬人造勢場合,移花接木散播不正確的訊息,意圖「嫁禍」馬政府,騙取選票,這是第二錯。

鄭弘儀昨天記者會上,提到他與幾位弱勢族群接觸的經驗,賦予對馬政府憤慨、粗口的正當性,不僅令人有「硬拗」的感覺,更是「張飛打岳飛」,凸顯道歉誠意「成色」不純,是第三錯。

鄭弘儀唯一承認有錯的,是「講粗話」,他的理由是「每個人都有媽媽,媽媽都很偉大」,此話更是「牽拖」。任何一位心中覺得「媽媽很偉大」的人,不該、不會、也不能當著台下上百位媽媽的面,大罵三字經。

立委洪秀柱說「鄭弘儀的道歉,根本不是真心誠意,只能說是演技佳」,說出大多數人的心內話。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2) :
2樓. paul23
2010/11/10 10:09
請問
李伯伯 : 民進黨整體素質是 向上提昇 還是 原地踏步 還是 ... ?  中間選民要如何期望有個像樣的  " 在野黨 " 有的等了 ...... 哈哈 !!!
1樓. A.L.
2010/11/09 20:40
...
沒錯, 我覺得比髒話更可惡, 更不可忍受的是鄭弘儀和民進黨繼續不斷的顛倒是非, 挑撥離間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