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晚了還想寫點東西是因為我現在想翻桌,不寫我會睡不著覺。
讓我想翻桌的原因是這篇文章。
真好笑,史丹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在科學期刊上大談讓健康人使用興奮劑的道德正確性,居然能寫得出把藥物跟食物跟運動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的論點,還說只要風險控制得宜,就能讓藥物發生最大利益,增進人類生活品質。
有gut就把網頁最下面的”Declaration of competing financial interests”放到標題上面大字張掛啊!讓所有讀者看看律師和藥商利益勾結的醜惡嘴臉!
我不反對讓成人在必要或緊急的時候服用興奮劑提高心智能力以增加工作效率,即使我覺得這樣仍是不妥;但這篇文章將學生也放入一鍋炒讓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有意見!
是,學習並沒有像體育競賽一樣,有禁止使用藥物促進表現的遊戲規則,但學習的本質和體育活動並不一樣!就算許多家長將學生在校的智育表現扭曲為競爭的一種,但這並不影響兩者截然不同的性質──一個是一時的君子之爭,一個是為自己這一生找到在這世上能自在地安身之所。
好,就算學習成果仍然涉及競爭,學校的表現會影響出社會後的和別人一較長短的機會,但是,在興奮劑的長期藥效還沒被充分研究前,在知名期刊上出現這樣的論點,會讓現在在美國偷偷使用興奮劑的7%的學生,認為我這樣做無害、無所謂、沒有道德爭議!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購買黑市的補腦丸,使用藥物就已經害及考試的公平性;就算每個人都可以人手一顆藥好了,但其中一種補腦丸Adderall的成分中有安非他命,安非他命的成癮效果,已經夠惡名昭彰了!
再說,學習這件事,從來就不只是成績而已!學習是關於一個人思考能力的訓練,一時的記憶力好集中力高,不代表真正遇上麻煩的時候,有辦法解決眼前的難題!
還是,每一次危機處理時都得依賴藥物?
事實上,學生的智育表現從來就不該是個議題!一個人成績不好,不完全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記性不好,在很多時候,是老師沒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甚至是,學校的要求根本就是不是他天性所在!興奮劑只能解決學習障礙中少數的問題,將其無線上綱到,能讓每個人的學習表現變好,那是一點科學根據都沒有的事情!
與其本末倒置地討論,我們該不該讓學生使用藥物增加心智能力,還不如討論,現今人類的教育制度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學生出了學校,一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為什麼學生常常不能學以致用,還有為什麼,我們給學生的,往往不是能刺激她們潛力的,適當程度的壓力?
延伸閱讀:
- 1樓. Andy2008/12/10 01:56Performance Drug
我想這是很標準的美式想法. 幾個月前看過一部記錄片 (Bigger, Stronger, Faster) 和 Discovery Channel 上的 steroid 上的討論. 他們簡單的叫這些 "Performance Drug".
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不對的行為. 但是大部份的學生認為使用這些 "Performance Drug" 是允許的. 就像是打仗一樣, 目的就是要贏, 就算是不則手段 (使用 "Performance Drug").
我不否認有美國人認為這樣做沒錯──或者該說,全世界所有的人一定有一部份這樣認為;但是這不代表在大部分的美國人心裡,覺得用藥物提高表現是正確的行為。
最典型的例子是,Barry Bonds在2007年挑戰全壘打王時,他每打一隻有可能是新紀錄的全壘打,隔天我遇上的美國人都會說:
"It must be steroid."
Bonds已經改寫全壘打產量的紀錄了,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平紀錄的那一天,不管是新聞或是球評裡,都能找到「類固醇」的單字。如此不言而喻的嗤之以鼻,也許更接近美國人的主流民意。
這在補腦丸也是一樣的。
讓我惋惜的是,Nature這篇文章的作者高舉「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大旗,希望這類"performance drug"能被公開公平的取得使用,而雜誌的編輯除了簡單的討論區,並沒有給持反對意見的專家相同篇幅的版面,提醒人類有可能因此開始依賴藥物,而這個社會將為此付出多少成本以為平衡報導,這一點,Nature真的做的比一般的報紙還要差。
molar 於 2008/12/11 11:1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