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辨「酸鹼平衡」與「氧化還原」反應,只有一點點差異,這些許的差異,沒有辦法「完全依靠」以下方法看出來:第一、接受或失去電子,無法成為絕對的判斷指標;因為,除了所有的氧化還原反應,都牽涉到電子轉移外,另外也有很大部分的酸鹼反應,也可以用接受電子或失去電子來解釋。
2. 第二、電子轉移數量,不能完全指出這是酸鹼平衡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雖然我們知道「氧化還原可容許更多的電子轉移,但是也有很多「氧化還原反應跟「酸鹼反應一樣,只轉移1,2個電子。
3. 第三、參與反應的分子或原子本身是「中性的」,可以是確認「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是不是絕對的指標;因為「中性」與否跟「酸性」或「鹼性」一樣,是比較出來的結果,中性的物質在極端偏向某個屬性的溶液中,可能變得不中性,我們必須思考分子或原子系統與周遭相比之後的屬性是什麼。
4. 第四、反應之後原子重新排列,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也是判斷一個分子或原子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絕對指標,因為「酸鹼平衡」會保留2個參與反應的分子系統本來的結構;但我們不能用「原子排列沒有重組」來證明一個化學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接下來將以範例說明以上四點。
5. 溴和鉀分子小而單純,化學反應之後只能彼此互相交換原子,談不上原子重新排列,那麼,它是氧化還原反應嗎?
6. 化學式2K(s) + Br2(l) → 2KBr(s) 鉀 + 溴 → 溴化鉀
7. 首先,溴和鉀本身也都是「中性」,這讓我們覺得是「氧化還原」反應。
8. 溴和鉀不僅是中性的,它們也不是有強烈「負電性」(陰電性)的原子,如果化學反應,沒有加上其他的極性物質來催化,鍵結的動力來源是碰撞,因為碰撞縮短距離而使彼此「引力」相吸,那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9. 第三,溴和鉀的「電子分配」是以各自的引力性質來決定;「鉀」是「第一族元素」,傾向把最外層電子外推,所以最外層的那1個電子會被盡可能地推離原子核;「溴」是「第七族元素」,傾向把最外層電子內吸,因此「圓周半徑」比「原子核比較少的第六族」還要小,同時也喜歡吸引其他的電子進入自己的原子最外層軌域中(親電子性)。所以,溴和鉀鍵結的時候,鉀把自己的電子外推、溴吸引鉀的外層電子,就造成鉀的氧化數+1,溴的氧化數-1。
10. 確認為氧化還原反應,那麼,計算他們的氧化數就很有意義了。固體的鉀,從原本「沒有得到電子、也沒有失去電子」,「氧化數0」的狀態,變成「失去1個電子」,「氧化數+1」;液態溴,從原本「沒有得到電子,也沒有失去電子」的狀態,「氧化數0」,變成「得到1個電子」,「氧化數-1」。
11. 各種指標,都是為了分辨「氧化還原」與「酸鹼平衡」的化學變化前後的差異,「氧化還原」基本上是依據「萬有引力」結合,「電子分配」也依據「萬有引力」,「酸鹼反應」是依據庫倫定律」結合,「電子分配」依據「正負相吸」。
12. 「氧化還原依據「萬有引力定律」結合,代表二個系統的互動是以彼此「質量大小來決定空間中的排列組合,「酸鹼平衡反應」以「庫倫定律」結合,代表二個系統是以「動能」(電子旋轉方向)來決定空間中的距離。
13. 科學訓練一個人邏輯思考,使一個人從祖先、社群、偶像、個人私慾累積而來的各種愚昧,逐漸消除。有條理的邏輯思考,是跨越自己重重愚昧的障礙而來的。
14. 培根:人性中愚笨的成分,要多於聰慧的成分。所以,一個具有超強能力的人,應該更多地掌握人心中愚笨的成分。
15. 所謂的匹夫之勇,就是沒有知識,加上十分的勇氣,匹夫之勇只不過是淺薄與卑賤的產物,它與處理世事所需要的其他才能相比,要低劣與卑微很多,甚至會帶來反作用。
16. 有時匹夫之勇,可以蠱惑人心,使那些見識短淺或者缺乏真正勇氣的人,受到迷惑與控制。見識短淺的人的數量卻是很大。
17. 匹夫之勇,是不會有什麼完美結局的,往往在行動之初,有些效果,但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壞了大局。就好像那些江湖醫生一樣,沒有實際能力,全靠運氣吃飯。
18. 匹夫之勇的人,常常信誓旦旦地要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結局卻常常是一蹋糊塗。然而,他們會對此輕描淡寫一番,同時,想要讓別人轉移目標,永遠不再提及曾經的理想與失敗。
19. 在那些見多識廣和有豐富內涵的人眼裡,這些匹夫之勇是非常可笑的;那些匹夫之勇,往往會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20.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感到羞愧時,會心神不定、手足無措;而匹夫之勇卻不是如此,他們的精神是停滯不動地。
21. 匹夫之勇總是盲目,這將導致看不見的危險和困難,因此,匹夫之勇在思想上、決策上是有害的。
22. 使用膽大妄為與匹夫之勇的人的正確方法,是永遠不要讓他們當指揮者和決策者,而要讓他們做為副手,便於接受他人的指揮;在需要找一些人作為犧牲品的時候,那麼,這些匹夫之勇的人就派上用場了。
23. 勇氣,加上豐富而高明的才智,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足以撼動歷史的發展方向。
24. 暢銷作家對年輕人的鼓舞,會不會造成一種匹夫之勇呢?
25. 《一開始就想當單親媽媽》「我懷孕了,但是孩子的爸爸不能娶我。個中原因很老套,我就不說了。周遭沒人支持我的決定,我還是不願意放棄孩子。我知道做單親媽媽很難,可是我是一個經濟獨立、個性也很獨立的現代女性,自己養活孩子應該不那麼難吧?」我接到了一位網友的來信,她署名30歲的小梅。
26. 個中原因很老套,是什麼意思呢?現代社會,有許多一開始就打算「不要結婚,只要小孩」的單親媽媽,不過能夠過得好的,除了個性抗壓之外,經濟也要充裕。家人也要開明,能夠支持女兒的決定。
27. 單親媽媽最要克服的心理是「自憐」,有個友人本來也無怨無悔的當了單親媽媽,後來還是不免落入自憐的情緒,走在路上,看到牽著孩子的女人有男人相陪,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憐。還有人,本來無怨尤,後來卻因男人翻臉不認人、不肯提供經濟支助而心生怨恨,帶著孩子跑到人家家裡去吵去鬧,真不知小孩成長後如何面對心靈陰影。
28. 我看過的單親媽媽(指一開始就打算當單親媽媽的),有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度堅強,決不求人;另一種:一直會想到孩子不負責任的爸爸,一想到委屈處,悲從中來。殊不知要生一個孩子,對男人而言常只是幾分鐘激情,他不會像妳一樣,對這懷胎10月的小生命,有那麼多感情和天生的責任。
29. 單親媽媽要有的心理建設,就是不要期待從孩子的爸爸那裡得到幫助,否則心裡有依賴,或拿孩子當武器,不但自己活得苦,還會連累孩子。單親媽媽一定要有獨立面對萬難的心態。【吳淡如 蘋果1.16.2009摘要】
30. 世界上的人,不分男女,絕大多數說得到,做不到。
31. 單親媽媽,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從小有沒有「說到做到」「終身學習」的生活習慣?沒有如此的人,抗壓性一定不好。
32. 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絕對不會因為多了一個小孩而習慣改變、改善品格。
33. 沒有「說到做到」「終身學習」的生活習慣,一定會逐漸被現代自由競爭的社會淘汰,不要說照顧小孩,連自己都照顧不了。
34. 沒有「說到做到」「終身學習」的生活習慣的人,一定沒有辦法成為小孩子人格、品德的典範,小孩子就很難管教,將來也會沒出息。
35. 如果,自己的人品、修養不足以成為小孩的典範,為什麼強迫一個無辜的小孩來學妳?來跟你一起生活?
36. 真的喜歡小孩,許多朋友都覺得我品格非常高尚、五育並重,不一定要自己生,去領養一個也很好。
37. 如果,許多朋友都覺得我品格非常高尚、五育並重,我才有獨立面對萬難的能力。
38. 一個人品德上的缺點、能力上的弱點,絕對不可能因為結婚而解決,也不可能因為不結婚而解決。只有終身學習、五育並重才有可能解決人性的諸多弱點。
39. 一個不求上進、不好學、無法獨立自主的人,不結婚只會害到自己;那結了婚呢?就會害到另一半。那生了小孩呢?害慘下一代。那多生幾個呢?害慘這個社會。
40. 優秀的女人,一定可以找到優秀的男人;愚蠢的人,一定找到愚蠢的人在一起。物以類聚,這是定理。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多自我要求,至少智慧要像吳淡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