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攀藤植物葉雖均為心形,卻仍有卵形、圓形、波緣、全緣之別;另從對生、互生、單葉互生,或能找到區別;另,葉質、葉脈也是分辨的線索。一朝確認後,也就不致再混淆了。
圖由上至下:小花蔓澤蘭+緣點白粉蝶、銳葉牽牛、黃藥子,葉形均為心形,但仍有所不同。
上期網誌<蔓藤在野—夕陽印象篇>,以多種攀上圍籬的蔓藤植物枝葉的剪影有感而發賦詩一首。並附帶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由枝葉的形態樣貌,你能看出幾種不同的蔓藤植物呢?確實,由葉形觀察出處,讓原本對蔓藤植物就陌生的朋友,更增加辨識的難度吧。
圖由上至下:小花蔓澤蘭+淡青雅波灰蝶、銳葉牽牛、黃藥子+琉璃蛺蝶。
畢竟,植物的葉形變化多,許多植物的葉形相當接近,即使是攀藤植物,也為數眾多,幸好,過去持續在不同的園區或山水野地,也都有持續好奇觀察到一些來歷不明的蔓藤植物,拍攝記錄後,經過努力查詢比對植物圖鑑,總算大部份也能找到答案解惑。借著圍籬剪影的觀察,其中幾種正是我們在野外會常見到卻未必相識的蔓藤植物,樂得與你分享,下次你再遇上它,或許會少掉許多查證的時間及辨識上的困擾吧。
圖由上至下:小花蔓澤蘭+青斑鳳蝶+鳳頭蒼鷹、銳葉牽牛花、黃藥子+淡黃蝶
小花蔓澤蘭、銳葉牽牛、黃藥子三種植物雖分屬菊科、旋花科及薯蕷科,但未見開花前,觀察葉形卻皆有心形的基底。如文獻指出,小花蔓澤蘭:葉對生,葉片呈心狀卵形,近戟形,微波緣。銳葉牽牛:單葉互生,具葉柄;廣卵形或近於圓形,葉基心形,葉銳尖形。葉緣為全緣。黃藥子:葉互生,具長柄而扭曲,葉片心狀卵形至心形,全緣。
幸而,三種攀藤植物葉雖均為心形,卻仍有卵形、圓形、波緣、全緣之別;另從對生、互生、單葉互生,或能找到區別;另,葉質、葉脈也是分辨的線索。一朝確認後,也就不致再混淆了。
圖由上至下:小花蔓澤蘭花繁葉茂+青斑鳳蝶+黑翅蜂虻+鳳頭蒼鷹。
小花蔓澤蘭被歸類為外來入侵種,因繁殖力強、往往蔓延成災,有「生態殺手」或「綠癌」之惡名;但野草除不盡,春風吹又生,無論園區或郊野,時常可見花繁葉茂,吸引蜂蝶。惟並非經濟作物所愛。
銳葉牽牛花全草有毒。
銳葉牽牛則全草有毒,種子毒性較強。莫怪不為人所喜。
黃藥子也叫土首烏、山藥,在荒郊野外可見。
黃藥子別名:黃獨、獨黃、黃藥根、本首烏、土首烏、首烏、山芋、山藥等,擔根體有毒,但可作為中藥材。如今是否已失寵少用?反而在荒郊野外常見。
附錄—小花蔓澤蘭、銳葉牽牛、黃藥子基本資料
小花蔓澤蘭
‧英文名稱:Milea-minute Weed,Bittervine,America Rope,Chinese Creeper
‧學名:Mikania micrantha H. B. K.
‧科名:菊科(Asteraceae)蔓澤蘭屬(Mikania)
‧別名:山瑞香、蔓菊、心形薇甘菊、米甘草、假澤蘭、薇甘菊(大陸地區)
‧原產地:中南美洲
‧分佈:生長於 1000 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山野開闊地、溪谷、荒地、荒廢果園及道路兩旁
‧特性: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屬菊科 (Asteraceae) 假澤蘭屬 (Mikania) 植物。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幼時綠色,近圓柱形,老莖淡褐色,具多條肋紋。
葉對生,葉片呈心狀卵形,微波緣。兩面被疏短柔毛。
花期以春夏為盛花期,惟入冬亦可見開花。頭狀花序,密生枝端排列成複繖房花序,每頭花狀序中有朵小花,全為兩性花。花冠白色,瘦果呈狹長圓錐形。
上2:小花蔓澤蘭節突半透明,下2:蔓澤蘭節突耳狀。(取材自莊溪<認識植物>)
小花蔓澤蘭和蔓澤蘭的節突(enation)差異 小花蔓澤蘭和蔓澤蘭在節位有突起構造(enation)的這項特徵,是在外觀形態上,在非開花期極重要的辨識特徵,也證實極為可靠,小花蔓澤蘭的突起是半透明、近似撕裂狀,而蔓澤蘭則是耳狀、有柔毛,這樣的特徵有時會因枝條老熟、磨損,而不易辨認,但因蔓澤蘭及小花蔓澤蘭的藤蔓均延伸極長,在一、二個節位若無法檢視突起的特徵,通常可在其他較幼嫩的節位找到。(資料來源:雜草學會)
銳葉牽牛
‧英文名稱:Acuminate Leaf Morning Glory,Red Flower Morning-glory
‧學名:Ipomoea indica (Burm. f.) Merr.Ipomoea acuminata (Vahl.) Roem. & Schult.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Ipomoea)
‧別名:銳葉牽牛,野牽牛、番仔藤、番薯舅、碗公花
‧原產地: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分佈:台灣全島的平地、低海拔山地、荒廢向陽地和海邊均極常見。
‧特性:一年生草本,莖纏繞性,罕平臥,全株多少具長直柔毛。
單葉互生,具葉柄;葉片長 4~10 公分,寬 4~10 公分,廣卵形或近於圓形,葉基心形,葉銳尖形,葉緣為全緣,稀 3 裂,兩面無毛。
全年可見開花,6~9 月盛開。花腋生,花冠長 5~8 公分,漏斗形,藍紫色或紫紅色,雌雄同株。蒴果球形,徑 1~1.3 公分,內含種子 6 顆以下。
‧其他:全草有毒,種子毒性較強。服用過量,除對消化道的直接刺激造成嘔吐、腹瀉、腹痛與血便外,還可能刺激腎臟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損及腦神經,尤以舌下神經最易受損,使舌頭麻痹而造成說話困難,甚至昏迷等症狀。
黃藥子
‧英文名稱:Air Potato Yam
‧學名:Dioscorea bulbifera Linn.
Dioscorea bulbifera L. f. domestica Makino & Nemoto
Dioscorea bulbifera L. f. spontanea Makino & Nemoto
Dioscorea sativa auct. non L.: Henry Dioscorea sativa Thunb.
‧科別:薯蕷科(Dioscoreaceae)薯蕷屬(Dioscorea)
‧別名:黃獨(中國藥用植物志),黃藥(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實圖考),零餘子薯蕷(俄、拉、漢種子植物名稱),零餘薯(廣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黃藥子(江蘇、安徽、浙江、雲南等省藥材名),山慈姑(雲南楚雄),獨黃、黃藥根、黃獨子、本首烏、土首烏、土卵、首烏、山芋、山藥、金錢弔蛋、黃金山藥、金線吊蝦蟆、香芋、黃狗頭、雷公薯
‧原產地:亞洲東南部,日本,韓國,澳洲,大洋洲及非州。大陸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雲南、湖南、四川、台灣都有生產。
‧分佈:蘭嶼、綠島及本島平地至海拔 2000 公尺山區普遍分佈。生於山野叢林間;台灣全境低海拔自生,以南部嘉義、屏東尤多。
‧特性: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具擔根體(塊莖)肥大,單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 4~10 公分,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切開肉黃色逐漸變為黃棕色或赤褐色;莖圓柱形,光滑無毛,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左旋,但有稜線。
葉互生,具長柄而扭曲,葉片心狀卵形至心形,長 7~20 公分,寬 6~13 公分,基部闊心形,先端短尖或尾尖,全緣,無毛;葉脈基出 7~9 條;葉腋常有大小不同的珠芽(零餘子),直徑約 1~5 公分,球形或卵形,黃棕色或紫棕色,密生疣點。
7~10月開花,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小而多,黃白色,基部具苞片 2 枚,卵形,先端銳尖;雌雄花花被 6 枚,披針形;雄花序纖弱,1~5 條,下垂;雄蕊 6 枚,花絲短;雌花序較長,達 20 公分;子房下位,3 室,花柱 3 裂。果序下垂,蒴果長橢圓形,有三翅;種子一面有翅。果期 9~10 月。
(資料取材自莊溪<認識植物>)
延伸閱讀
<心情風景>蔓藤在野—夕陽印象篇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7489897
<社會生態>新冠肺炎疫情戒慎恐懼 現代人休閒的再思考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392663
<旅遊花樹記事>蔓藤在野—垂果瓜、三角葉西番蓮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452523
<旅遊花樹記事>薜茘與愛玉子你儂我儂 野外混種特徵兼有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4809122
<旅遊花樹記事>錫葉藤許願藤 蜂蝶鳥來訪結緣 吉祥好運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終南山2021/09/22 11:45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3/01/05 22:5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