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讀到一篇廣告人寫的「台灣不能打房的秘密」,我還真當作是秘密來看,但讀完以後發現,還真像廣告。
怎麼說呢?該文認為政府不能打房,有兩個原因。第一,不動產稅是地方稅,房價下跌,會影響地方財政收入。第二,「只有房地產業能帶領經濟走向復甦」。真的是這樣子嗎?
首先,房價下跌,會影響地方收入嗎?其他國家會,只有台灣不會。為什麼?因為別國的不動產稅,都是用實價或市價課稅,所以房市會影響稅收。台灣的不動產稅,是用「市場上根本不存在的」虛擬價格來計算。而且這虛擬價格還不只一種,有三種,攏是假:用來課地價稅的公告「地價」平均只有市價兩成,用來課土增稅的土地公告「現值」,約市價七成。房屋稅呢,是根據屋齡與30年前的房屋建造成本(對,你沒看錯,是30年前)來計算稅基,跟買賣市價也無關。
既然是是用「市場上根本不存在的」價格課稅,真實世界的房價,自然不會對稅收產生太大影響,特別是最大宗的地價稅與房屋稅是如此。別忘了,這些虛擬價格是地方政府自己訂的。舉例說明, 根據內政部地價指數,新北市地價近三年平均漲了40%,用來課地價稅的公告地價,調了幾趴?40%?30%?20%?都不對。只有11%。
(如下圖,藍色代表內政部地價指數,紅色為台北市地價稅收指數,以90年的175.3億為100。台北市地價稅收,基本上跟「物價」指數漲幅差不多,與內政部地價指數沒什麼關係。資料來源為台北市政府,內政部與審計部。)
(更有趣的是下圖的北市房屋稅收,以90年的91.08億為100,跟信義房價指數來比對。縱使十多年來台北房價漲到2.5倍,北市房屋稅收卻是「一路走來,穩定如一」,從90年到100年,上漲不到兩成。101年開始課豪宅稅,豪宅房屋稅加倍,才稍稍增加一點。)
此外,從1988年起到2000年,是台灣房價的低迷期。全國的地價稅收與房屋稅收不但不減,反而逐年增加二到四倍。根本沒跟市價連動。只有與交易量相關的土增稅變動較大,時增時減。
那麼,有沒有可以抑制房價,又可增加地方收入的方法?當然有,就是依市價課徵不動產持有稅。亞洲各國打房,多數有採用和台灣奢侈稅一樣的短期交易稅,稅率比台灣還高。但唯一打房成功的,只有韓國。因為也只有韓國同時提高不動產持有稅。提高持有稅會抑制房價,這是任何一本不動產經濟學都會教的觀念,國家考試也會考。(財政部長居然不知道?比國考補習班老師還不如。)
在其他國家,不動產稅可以高達地方歲入的七八成以上。台灣呢?不到兩三成。根據財政部的資料,目前台灣不動產法定稅率在1%以上,但透過扭曲的虛擬價格,實質持有稅率,被刻意壓低到0.25%左右,是日本的七分之一,美國的十分之一。地方政府壓低不動產稅的結果,造成地方收入不足,便死皮賴臉地跟全國人民(中央)伸手要錢。如果一切照規矩來,按市價課徵房屋稅與地價稅,以台北市為例,稅收可增加至少700億以上,完全不用再跟中央拿任何錢。
那麼,地方政府為什麼不做?原因是多數的地方政治人物,手邊都有許多不動產,有很多甚至是炒房炒地起家。這種「損己卻利國」的事,當然想盡辦法與藉口反對到底。反正缺錢就跟中央吵,有樁腳支持,不怕中央不給。這才是地方政府不敢說的真正秘密。
最後,「只有」房地產能帶領經濟走向復甦嗎?這當然是錯的。蓋房子跟其他行業一樣,對GDP是有貢獻,但就算包括上下游相關產業,貢獻加起來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高。況且,台灣房價上漲不是一兩年,而是已經十年了。十年了,台灣經濟跟著起飛了嗎?就業成長了嗎?這種「只有房地產能帶領經濟」的說法,基本上就像建商的廣告一樣,真信,你就輸了,而且連輸十年以上。
可以確信的一點,就是房市再好,房價再高,對國家的競爭力一點幫助也沒有,一點點都不會有。如果有幫助,我們大可關起門來放狗,不是,關起門來拼命蓋房子,台灣自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可能嗎?
- 4樓. yilan2014/05/19 08:55我想請問,如果房屋稅及地價稅採市價課徵,譬如,我買了800萬的大樓,總價扣除地價後,假設房價約600萬,按現在的房屋稅率住家1.2%,那麼我一年得繳72,000元的房屋稅,我不是得工作2個月不吃不喝才能繳的出來,這樣我們這種小老百姓總活的下去呢(yilan379@gmail.com)
您舉的例子並不好。這樣看來,月薪只有三萬六。如果您買八百萬的房子,八成自備款,二十年貸款,年息2%,每月也要繳32377元。天呀,您一個月生活費加水電管理費不到3700元?
萬一將來銀行升息怎麼辦?豈不是要賣房子?月薪三萬六,別買八百萬的房子。
就算你有錢買八百萬的房,就可以把這七萬二的稅,叫全國人幫忙付?今天台北市民少繳一元,市政府就會跟中央,也就是全國人多拿一元。中央也沒錢,年年赤字兩三千億。所以我們現在少繳的稅,基本上都是子孫在還。
真要減輕負擔,應該提高地價稅,以市價課徵。房屋稅反而不容易達到這效果。
impishb 於 2014/10/08 20:31回覆 - 3樓. Air2013/11/16 21:27>提高持有稅會抑制房價,這是任何一本不動產經濟學都會教的觀念,國家考試也會考。(財政部長居然不知道?比國考補習班老師還不如。)
那是你不知道財政部長根本不想打房,才會這麼說的!
試想,把房價打下去,對希望多收點稅的財政部有什麼好處?
你說得出來,你寫的這些東西才有意義,不然又只是買不起房的人的呻吟而已!
沒有,各地方政府必須調降公告地價與房價,房屋稅、土地稅減少! (cyril.liu@gmail.com)圖不是清楚地畫給您看了嗎?97-98年間,北市房價下降約一到兩成,影響到北市房屋稅收了嗎?我不知道您所說「歷史資料」是指哪幾年。您也許不知,90年以前算是房市谷底期,地價稅房屋稅收可沒跟著谷底,一樣是一路上揚的。
建議您去了解一下地價稅房屋稅的計算方式。台灣的地價稅房屋稅,基本上都是政治決定,並沒有一定要與市價連動。如果真的與市價連動,那台灣的公告地價(地價稅稅基),為何只剩下市價兩成?房屋評定價值(房屋稅稅基),為何只有市價七分之一甚至更低?
房價地價下跌時,如果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價值不調低,地價稅房屋稅收不會減少。如果反向提高,稅收反而會增加。目前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價值不到市價兩成,如果再調低,完全是政治決定。因為是政治決定,所以歷史並不代表未來。
在房價上漲時,地方政府既然不讓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價值,作出相對應的漲幅,將來房價下跌時,就沒有藉口,去調低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價值。地方政府有種收低稅,缺錢就別跟中央政府與全國人民拿錢。
房價漲,稅收卻壓著不漲。房價跌卻想要跟著減稅,國家不垮才怪。事實上,台灣目前的財政赤字,可以說是完全由於刻意低收的房產稅所造成。這些債您覺得誰要還?
建議閱讀:「地方炮打中央:剝皮寮主大競賽」
- 2樓. Air2013/11/16 21:22>因為別國的不動產稅,都是用實價或市價課稅,所以房市會影響稅收。台灣的不動產稅,是用「市場上根本不存在的」虛擬價格來計算。
看到你寫這句話,你寫的東西,就不必看下去了...
去翻翻歷史資料,你就會知道,當房地產市價下跌時, 你所說的虛擬價格也會調降的,並非只會調升!
(cyril.liu@gmail.com) - 1樓. 胡說八道2013/06/16 13:09全民買單
還有一個可怕的原因
許多建案號稱售罄
完工多年之後入夜仍一片黑暗
房子是售出了
不過是建商用大量人頭
作高價錢假售出真貸款
拿了錢再搞新建案或炒股
這些人不會玩自己的錢
專玩銀行的錢
玩不下去就丟給銀行變成呆帳
數額龐大
沒人敢戳他
破了就經濟崩盤
問題是誰縱容造成的
這些人住豪宅開超跑,呆帳太多,最後全民買單!氣死人!好在,崩盤了,來不及氣就先死了!沒辦法,誰叫不動產業是我們國家「最重點保護產業」呢?
impishb 於 2013/06/18 22: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