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60年代雖然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但大多數的地區生活還是非常窮困,更不要說一些像雲林這種窮鄉僻壤(就是現在也還是全省最窮的縣之一,選舉時才會被台北政壇稍稍注意到),當時家境比我們好一些的村民照樣以地瓜及地瓜籤果腹,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鍋裡白米粒比我們多一些(我在十歲以前,家裡三餐經常是煮起來一鍋黑黑的湯水地瓜籤,小弟小妹那時還不是很懂事,總喜歡用湯瓢撈撈看有沒有米粒,但是再撈還是只有地瓜籤,能加白米下去煮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加白米煮地瓜籤飯更是只有年節、祭拜祖先或拜神時才有),那時能夠鍋裡有一半以上是白米,在我們那裏已經是讓人非常羨慕的有錢人了。
而我開始讀小學時,除了註冊費要東挪西借,平常到了要買鉛筆及圖畫紙等文具用品的時候,父母經常是連幾塊錢都拿不出來,才會利用農田不忙時到處打工,母親也才會經由他人介紹,到罐頭工廠當作業員或去砍甘蔗賺錢。直到我讀國小四年級以後家境才慢慢好一些,當然所謂好一些也不過是買鉛筆、圖畫紙等文具的小錢不會再拿不出來,鍋裡比較多一些的白米罷了!
那時候我及大妹妹剛開始學幫忙煮飯(是先學煮一大鍋的湯水地瓜籤),可不是一開始就有瓦斯爐可以使用,是用燒柴的灶,當然我們是在懂事以後先跟在媽咪旁邊看,幫忙添柴火,有時候也經常被濃煙嗆得眼淚直流,直到國小四年級以後(大妹妹三年級)父母才敢放心讓我們自己生火煮東西,而父母還是會一再叮囑我們要小心,一直到我國中二年幾時我們家才有瓦斯爐可以用,煮飯做菜時再也不用被濃煙嗆得眼淚鼻涕直流了!
還記得在國中時參加童子軍露營活動,其中有烹飪比賽,有同學問我為什麼煮起來的飯口感剛剛好(露營是燒柴煮飯),還沒有鍋巴?當然是被濃煙嗆了好幾年的功力囉!那時候我們烹飪項目的成績可是名列前矛的喔!
上圖的工具可不是拿來斬鋼筋的,是我們家以前劈柴的工具,我也幫忙劈過柴,雖然不再使用,還是把它留下來。
這是剉籤的工具,胡蘿蔔剉籤,或是地瓜少量剉籤時,就是用這種工具。
蔬果去皮的工具,大家應該經常用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0樓.2009/07/07 17:17讓
讓人懷念. - 9樓. ^^亞莎崎|旅遊作家、專題講師2009/07/03 00:37^"^
^"^真懷念耶!!
小時候的時候
亞希淇也住過鄉下
外公外婆家務農
所以您介紹的這些鄉野風情真的好親切喔!!
晚安囉!!
^"^我親愛的文友....
- 8樓. 快樂鼠尾草2009/07/02 23:25工具
兒子學校鄉土展覽館,都有展示那些工具喔!!難得您還將它們保存的如此完好。。 - 7樓. 昕哥~他奶奶2009/07/02 12:14鄉居
以前鄉下生活真的很辛苦
我記得那年代應該是南投最窮雲林是第二窮的
我常常自嘲我是從最窮的縣嫁到第二窮的縣~
所以也算進步吧~我小學三年級就會用大灶煮一家人的飯菜
回想~~~可能是執著吧~到現在還是只會那幾道菜
哎呀~~
現在的鄉居生活反而是一種很多人追求不到的享受
快樂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外在的物質條件~而是你對人生的態度 - 6樓. 淇松仔2009/07/01 09:07回應鄉居記事
民國40年、50年代,大多數台灣居民都是過著貧窮困苦的日子。如今苦盡甘來,好好規劃享受未來的美好人生吧!
淇松仔 - 5樓. the dreamer girl2009/06/30 13:45
- 4樓. Luye2009/06/29 23:38吃苦耐勞
能吃苦方,方能耐勞。是一種真實生活的體驗,使人終身難忘。 - 3樓. 葉子~2009/06/29 21:42還有同學打赤腳
也有同學沒有便當吃,苦日子,但精神蠻好。 - 2樓. 媽咪(還活著)2009/06/27 12:51懷舊
在您的作品中常可以讓人滿足懷舊的心緒..... - 1樓. 螞蟻2009/06/27 09:22鄉居
你小時後的故事
好像電視的連續劇
以前嗆的痛苦的經驗
竟變成美麗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