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Silargorn從泰國來舊金山本來是來學藝術的,但是就像大部份半路出家的廚師一樣,他來了之後發覺在舊金山道地的泰國菜很難找,這也讓他毅然決然在2008年時放下畫筆拿起鍋鏟,在舊金山的Tenderloin區開了第一家Lers Ros,賣起他心目中「道地的泰國菜」。
2008年時舊金山的泰國菜餐飲市場當然和現在的泰國菜餐飲市場不可同日而語。Pim Techamuanvivit後來拿下一顆米其林星星的Kin Khao還要等到6年後的2014年才會開門。舊金山從來就不缺泰國餐廳,但是就和中國餐廳一樣,很多泰國餐廳作的菜都以迎合美國主流的消費市場為主。你走進大多數在美國的泰國餐廳時往往會有一個錯覺:泰國人除了泰式炒粿條Pad thai和被各種咖哩湯汁淹沒了的菜色之外其它什麼也不吃。
這也是Tom Silargorn的成功之處。他的菜單並沒有因為為了美國客源而「自宮」。在他的餐廳裡,青蛙料理照樣擺在菜單上,泰國的區域性香腸,北方的辣味Sai Qua香腸一樣敢賣。美國的普羅大眾們靠著波特蘭的Andy Ricker於2005年在波特蘭開Pok Pok開啟了新一波的泰國菜「震撼教育」,這些新一代廚師們教給美國消費者的是泰國多樣性的飲食文化:泰北的菜和曼谷的菜不一樣,泰國菜除了泰式炒粿條和咖哩之外其實還有其它更精彩的菜色。事實上Tom Silargorn在第一家Lers Ros開了將近10年之後的2017年終於覺得時機成熟了,勇敢地更往前邁進了一步開了Esan Classic專賣泰北菜,和Andy Ricker的泰北菜一較高低。
Lers Ros自從第一家在Tenderloin區的店之後成了舊金山泰國菜的指標餐廳,它後來也走出遊民和藥物氾濫的Tenderloin區(當然房租也比較便宜),在雅痞區Hayes Valley開了第二家分店,最後更直搗舊金山科技新貴最愛的Mission區開了第三家分店。Lers Ros在舊金山十餘年來走的路代表的也是泰國菜在美國的演化之路,這些新一代的廚師在過去十餘年裡教給美國消費者的是一個道地泰國菜在美國消費市場的新可能。
Tenderloin的老店。
裡面長這樣。
Thai Herb Sausage:北方的辣味Sai Qua香腸。
Koh Moo Yang:烤豬頸肉。
Pad See-Ew。這個炒麵很好吃耶,整盤清光光。
Kang Phed Yang。鳳梨烤鴨紅咖哩。
Hayes Valley那家分店。
這家裡頭的樣子。我覺得Lers Ros最討厭的地方是每家分店的桌子都好小,人多的話菜都没地方擺。
開了一瓶2014的Beuver Riesling Trocken。吃泰國菜配Riesling最速配了。
Fish Cake:炸魚餅。
Kao Pad Kai Tod:炸雞肉飯。
Larb Phed Yang:鴨肉沙拉。
Koh Moo Yang:又是烤豬頸肉。
Pad Khing Sod:薑絲炒肉。這個可以選肉,選的是牛肉。
Pla Duk Pad Phed:炸catfish炸辣醬,這個好吃。
Kang Daeng:紅咖哩加蝦。
Pad Kee Mow:炒粉,這個也可以選肉,選了雞肉。
Pad See-Ew:另一種炒粉,也可以選肉,這是雞肉版本的。
**還没轉大人,要握方向盤的,用耐心等來的酒會更陳年**
照片中兩家店的地址:
73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9
307 Hayes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延伸閱讀:舊金山唯一的米其林泰國菜【米其林一星】Kin Khao
延伸閱讀:一磚一瓦打造泰國菜米其林王國Pok Pok & Whiskey Soda Lounge
下一則: 美國加州《舊金山》-重返媽媽的餐桌,阿拉伯小王子打掉重練老爸的漢堡王國Beit Rima
- 2樓. 司空2020/07/13 17:07廚功細膩,讓人不禁食指大動 。。。。 😋
Gloomy Bear 於 2020/07/15 09:07回覆
- 1樓. scubagolfer2020/07/13 13:20台北開了許多泰國菜,但沒幾家提供泰北香腸(有的則是賣了一陣子就停了),尤其是東北 Isan 式鹹辣中還帶有酸味的更是找不著我覺得這可能是因為大部份人的台灣吃不慣這種泰北香腸。這種發酵過帶點酸勁的香腸我們這些愛的人很愛,可是對吃慣台式香腸的大部份台灣人來說,那味道可能和大家想像中的香腸有點出入吧!Gloomy Bear 於 2020/07/15 09: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