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是另類的橋,前提是兩端皆樂見其通暢 |
自古以來,
只要是文人,多多少少無有不寄寓於文寫幾篇嘲諷時事的文章,
以解解胸中悶氣。
但如果願意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拼死也在所不惜的,
那就得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當代表了。
話說劉禹錫原是朝廷裡負責監督貪官汙吏的督察官,主張政治革新,
後來因為革新失敗被貶降南放,
直到十年後換了皇帝,劉禹錫才得回京城長安為官。
可就在這時候,劉禹錫做了「玄都觀桃花」一詩,
詩裡寫道:
長安城裏春色擾攘一片千紅萬紫
把塵土都染紅了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無一不是為賞花湊興而來
光玄都觀裡就有上千棵桃樹
只是這些桃樹都是在我被罷官以後種的吧
當時的宰相看了這首詩,知道劉禹錫是在諷刺朝廷藉事端排除異己晉用私人,
一怒之下,又把他貶放鄉下。
直到14年後換了宰相,
劉禹錫才有幸再被召回長安。
經過前次經驗,想劉禹錫應該學乖,
可文人就是文人,改不了不寫不快的臭脾氣。
回長安沒多久,
他迫不及待又做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這百畝大的庭園裡面大半長了青苔
桃花全沒了
只剩野菜花還開著
當年那種桃花的道士不知哪兒去了?
可我
哈,又回來了
時任的宰相看到這首詩,
覺得劉禹錫有點嘴巴過大,心中亂是不爽,
想想又把他貶放了。
劉禹錫為了拼死也要寫的個性二進二出京都,直到再換皇帝宰相才又復職,
只是這前前後後折騰有30年之久,可能多少影響到他的晚年多病。
好在這一次,劉禹錫沒有再寫一篇「三遊玄都觀」,
所以得以保位至老死。
話說回來,
今人識得劉禹錫也是因為他的詩詞美境深,以及這兩首詩或有帶來的蝴蝶效應,
否則誰會記得唐朝歷史裡曾有這麼一個小小的督察長?
「玄都觀桃花」原文: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再遊玄都觀」原文: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 8樓. 雲大少爺2021/02/07 22:51
看不慣就要寫
也是非常有guts
- 7樓.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2021/02/03 08:291、拼死也要寫!
每個人,都有寫文章的權利
寫文章和賞文的人,都要彼此尊重不同的觀點
文字溝通,可以交到朋友!
但是,我覺得如果要深交,還是要見面過,
彼此真實的相處,最清楚!
因為很多時候,用文字表達,會引起誤會
所以,真實相處互動,很重要!
2、
我以前,和幾個格友見面過,然後要維繫友情
也需要時間經營!
如果,是屬於我的,就屬於我
不屬於我的,也強求不來!
3、
願上帝賜福您!♥️
微笑天使,祝福您新年快樂!福杯滿溢!朋友可以多,平日見面聯繫的是朋友,僅只在文字中相互砥礪的,也是朋友。至於推心置腹對其無所保留的知己不必多,能有一個,就很幸運很足夠。
正量波相互吸引的朋友是益友,水到渠成不強求,訓練充實個人正能量,對於獲得益友有實質幫助。Angel的交友觀念正確,也謹慎。
謝謝Angel的祝福,也同樣祝福妳順心。
Lansing 於 2021/02/03 12:36回覆 - 6樓. 天涯孤鴻···花窗2021/02/01 02:48。
文字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關懷讓人溫暖,雪中送炭令人感恩,知音讓我們無比快樂。
但馬屁有時候讓人臉紅,謬讚也讓人手足失措,渾身不自在。
身邊若有快樂、積極、不吝誇讚的成員,日子一定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有人拍馬屁是幸福,能夠淺嚐馬屁能量杯而不上癮是福氣。文字是意念的溝通橋樑,對於所傳來的溫暖關懷、探討論述、期許盼望、或嘻玩笑鬧,自在享受這份善意即是。
Lansing 於 2021/02/03 11:34回覆 - 5樓. 意樵2021/01/30 19:19大鳴大放
多數人喜歡恭維。
真誠會被當成白目,率直會被當成好鬥。
怎說,都難討好,更何況文字本就隨解讀的人心境變化。
突然想起多年前,好友為了別人說她屁股大而悶悶不樂好些天。
後來聽了長輩說圓屁股是有福之人,能坐鎮金山銀山,屁股不大還坐不住。
此後再聽到被說是大屁股,我們一定回:懂什麼,大屁股有福氣。心裡小劇場再演一下,os~你有福嗎?嫌別人大屁股,再嫌自己福氣都跑光了!!
那種四兩撥千金的藝術要學起來。
比起一昧恭維,真誠直白的話語的確沒那麼好聽,碰上聽/讀人正值軟弱的時候,更容易造成誤解,讓說/寫的人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尷尬得很。
我覺得不加油添醋不編造事實不惡意詆毀不盲目跟進很重要,這樣的人,即便直白也情由可原,還是一個真誠的人,當然應該修練說話的藝術,讓自己在眾人眼裡不那麼白目。至於白不白目重要嗎?總之盡力而為。
強化心理建設是社會生存要件之一,聽話的藝術也是學問,智商與情商皆為訊息判斷的工具,兩者並用才能在閱讀訊息時截長去短,減少誤信誤會,做個自主快樂的聽/讀人。
盡信書不如無書,無書面目可憎;良藥苦口,無藥又治不了病,難吧?這就是一部分總會遇到的人生。
共勉。
Lansing 於 2021/01/31 12:12回覆 - 4樓. 郁勝2021/01/29 14:43劉禹錫真好命!還可以二出三進。若是換成蘇武一樣,如果流放到堪察加半島去,再留一塊罵皇帝的石碑,如今中蘇兩國的歷史疆界又有爭議了。
- 3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1/01/29 14:07最妙的兩句:
「盡是劉郎去後栽,」,「前度劉郎今又來。」
egos 和 pathos 相得益彰。🤪🍒🍓 - 2樓. ellen chou 雨僧 忽焉七月2021/01/29 09:16
秉春秋之筆嚴善惡之辨,自古文人多耿介,
乃有董狐、嚴常山的流傳千古。
寫罷!現世已經放寬太多。即使短期受限,不幾年也能重見天日。
- 1樓. 14502021/01/29 08:00
喜愛寫作的格友,
應會心有戚戚焉~
寫文貴在真誠。作者寫出自己相信的,讀者無論能否共鳴,都可以研討論辯但必須予以尊重。
秉持這樣的信念,當來者是客以禮相待,若遇冒犯,無意的一笑置之,有意的避而遠之,自在即是。
共勉,並盼再見你發新文。
Lansing 於 2021/01/30 10: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