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學生來說,讀歷史教科書無法完全了解戰爭。英國曼徹斯特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Imperial War Museum North)正展出「昔日戰時」(Once Upon a Wartime),幫助青少年了解戰場恐怖和國內衝突時期的艱辛。
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1917年籌備,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年博物館正式成立,紀錄許多戰爭故事,和帝國人民的貢獻,當時英國仍以「帝國」自稱。
圖:倫敦遭到轟炸,許多學校遷到鄉下。
圖:戰時上課彷彿校外教學,孩子很樂,哪知大人辛酸。
帝國戰爭博物館共有六個分館,展品包括1.5萬件繪畫、素描和雕塑,3萬張海報,還有關於戰爭的15萬5千本書。許多有關忠誠和生存的小說,常根據真實戰爭事件,幫助孩子明白發生了什麼。
北館是個說故事的地方,它想說的故事是:20世紀至今戰爭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由於歷史仍在進行,北館表示他們會持續關注這項變遷。
去年5月北館推出「戰地記者展」(War Correspondent)。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前,英國廣播公司(BBC)編輯辛普森曾扮穆斯林婦女,穿遮面罩袍深入塔利班控制區,這件罩袍是展品之一。女記者艾迪保存一枚在黎巴嫩打傷她的流彈,當護身符,也首次展出。
北館館長福里斯特說:「這些非同一般的男人和女人都曾冒著生命危險,把歷史事件和重要故事帶到我們的生活中。」
圖:德國戰機長期轟炸倫敦,屋毀人亡。
北館的「昔日戰時」展,將展至
戰爭帶來興奮?應該是戰勝的喜悅,但看那些黑白照片:戰馬拖卸軍需、空戰、逃難時擠火車、墜落的飛機殘骸、兒童在草地上課…。想想戰勝造成本國和敵國的死傷。
「戰爭故事如何激勵孩子學習?」(How war stories inspire children to learn)是BBC報導「昔日戰時」展的新聞標題,更精確來說,從這些照片及戰爭史書裡,孩子學習到什麼警惕,使他們長大後不會輕易發動戰爭。
圖:無論戰敗或戰勝,都帶來大量死傷。(圖/帝國戰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