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超自然現象」是「自然現象」YA ! ; 而人工或自然 ?其實都是「自然」 ! ALL U CAN DO ! 對自然來說 ! ( 1999,您的人)
2010/08/31 23:37
瀏覽62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緣起 :  作家 :  huager

目標文章 : 「超自然現象」是「自然現象」

http://blog.udn.com/huagoole/4242779#reply_list

================================

YA !  廣意來說  ! 

包括 : 人為(工) 或自然 ?   其實都是「自然」 !

師父說 : 救地球 !  我認為 精準來說, 「愛」地球 ! 比較沒有"我所"的心態在裡面;

環保人士常認為 : 要這樣, 不要那樣...要環保 = 保護環境 , 哈 ! 我認為 精準來說, 還是私心啦, 不過有提升一些些, 是全體性思惟, 不過再拉高一層...人類不是 「界 」的動物嗎 ?  人類的動物「界 」上面是 「 生物  」 ,「 生物  」上面是自然, !精準來說或 廣意來說  人類所做所為都是  「 自然 」的 !

ALL U CAN DO ! 對自然來說 !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界( Kingdom)、門( Phylum) 、綱(Class)、目(Order)、科( Family)、屬( 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

自然(Nature),最廣義來說可以是自然界(Natural World)、物理學宇宙(Physical Universe)、物質世界(Material World)或物質宇宙(Material Universe)。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現象,與及普遍意義上的生命。人工物體及人類間的相互作用在常見使用中並不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體」。自然通常與超自然分別開來。自然的規模小至次原子粒子,大至星系。

人為(工) 或自然 ?   其實都是「自然」 ! 精準或廣意來說, 人類所做所為都是「 自然 」的 !  ALL U CAN DO ! 對自然來說 !  ( 1999,您的人)

不過, 這種說法, 是比較出世的講法, 常常會曲高和寡, 有時頻率太高, 沒有人聽得到, 聽到了也不太懂, 更常常是 被認為是噪音, 而會欣賞的就說, 嗯,  海豚音...不錯. 

海豚音有時其實也真的挺刮噪滴, 對凡夫心情而言, 而我們也不可能隨時入定在那種高高在上, 很細微很細膩的狀況中, 不可能隨時保持在那種 蠻不在乎, 雙手空空, 不過, 整個空間無所不是, 的那種心境 !  嗯...耶 !  終於導到這句話的路上了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http://blog.udn.com/darrenlin123/4351026

您的人嘗云 : 經經相扣, 法法相通而無法...但在眾人心中而所差別...

因為凡夫心、因為善二、因為善分別的分別心、因為善分別的妄想、執著,身在此岸繁華世界忘了彼岸的原境.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圓覺經》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句話,在電光石火之刻,個人嘗試給每個字詞、每個階段、每個相貌、一一安住排序, 因此,解釋說法大約如是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而為的方法,對眾生依其心性緣起,而給予各種隨機的度化或作法,而這些作法,對不同眾生狀況就有不同差別的對待。

參考經典 :

(聖不聖)

六祖壇經  : 不悟 即 佛是眾生。 一念悟时。眾生是佛。

(為/無為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 ...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 ...

四十二章經: 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嗯...

陸九淵哲學——“六經皆我註腳” www.rszh.net/html/rxzh/dashi/20090311/3793.html 

應該來瞭解一下,到底九淵的(經典)久多又深博呢 ? 還是 您的(經典)就是我的內行 ?  哈. JOKE.

陸九淵是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吾心即是宇宙",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 他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認為治學應"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这种大气魄,是难能可贵的。這種大氣魄,是難能可貴的。 他的诗文录于《象山先生全集》。他的詩文錄於《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陸九淵說: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的经典著作遭到毁灭性打击。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儒家的經典著作遭到毀滅性打擊。 到汉朝时,儒生们根据过去的记忆,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将儒家六经整理出来,以供人们学习。到漢朝時,儒生們根據過去的記憶,用當時流行的隸書將儒家六經整理出來,以供人們學習。 这种经书被称为"今文经书"。這種經書被稱為"今文經書"。 后来,全国各地陆续找到了一些古代儒家经书,都是用古籀文书写的,这种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书"。後來,全國各地陸續找到了一些古代儒家經書,都是用古籀文書寫的,這種經書被稱為"古文經書"。 人们将"今文经书"和"古文经书"一对照,不禁大吃一惊:两者的不少字词有差别,有些地方甚至含意截然不同。人們將"今文經書"和"古文經書"一對照,不禁大吃一驚:兩者的不少字詞有差別,有些地方甚至含意截然不同。 到底谁是真品、谁是膺品?到底誰是真品、誰是膺品? 这就出现了意见冲突,有的学者主张以"今文"为准,有的学者主张以"古文"为准, 双方争执了几百年,仍未扯清楚。這就出現了意見衝突,有的學者主張以"今文"為準,有的學者主張以"古文"為準, 雙方爭執了幾百年,仍未扯清楚。

事实上,无论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真实性都难免让人生疑。事實上,無論今文經還是古文經,其真實性都難免讓人生疑。 而且还存在文字理解的问题,对同一个字,有的人认为是这个意思,有的人认为是那个意思,争来争去,越争越有意思。而且還存在文字理解的問題,對同一個字,有的人認為是這個意思,有的人認為是那個意思,爭來爭去,越爭越有意思。 这就给后学者留下了一道老大难题:古代圣人们到底说了什么?這就給後學者留下了一道老大難題:古代聖人們到底說了什麼?

为了弄清真相,很多人穷尽毕生精力,对古代经书进行注解,还由此产生了一门很专业的学问:训诂学。為了弄清真相,很多人窮盡畢生精力,對古代經書進行註解,還由此產生了一門很專業的學問:訓詁學。 事实上,无论哪个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都必然来一点"训怙",要不然,怎么理解经书上的话呢?事實上,無論哪個學習儒家經典的人,都必然來一點"訓怙",要不然,怎麼理解經書上的話呢? 有的人"皓首穷一经",完全钻到经书里去了。有的人"皓首窮一經",完全鑽到經書裡去了。 其实儒家六经字数都很少,半天功夫就能读完一本,哪用得着花一生精力去学习?其實儒家六經字數都很少,半天功夫就能讀完一本,哪用得著花一生精力去學習? 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某个字、某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迷途中。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某個字、某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的迷途中。

当大家都以理解经文真实含意为目标 、以注解经文为能事、以偶有所获而沾沾自喜的时候,陆九渊却说出了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六经皆我注脚。"这种罕见的大气魄,在中国思想家中,独一无二。當大家都以理解經文真實含意為目標 、以註解經文為能事、以偶有所獲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陸九淵卻說出了這句石破天驚的話:"六經皆我註腳。"這種罕見的大氣魄,在中國思想家中,獨一無二。 陆九渊一生授徒无数,却没有留下专著。陸九淵一生授徒無數,卻沒有留下專著。 有人曾劝他写书,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有人曾勸他寫書,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張:"六經註我,我註六經。"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含意有二:含意有二:

第一,以心求道,而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第一,以心求道,而不要執迷於六經的言論。 学者的任务是探明天地人生之道,并用之于实践,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學者的任務是探明天地人生之道,並用之於實踐,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 即使将六经背得滚得烂熟,却不能明道,不能行道,跟没有学习毫无二致。即使將六經背得滾得爛熟,卻不能明道,不能行道,跟沒有學習毫無二致。 为此,陆九渊还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意实学,不事空言。"為此,陸九淵還提出了一個口號:"一意實學,不事空言。"

有人会问:学习六经不就是为了明道吗?有人會問:學習六經不就是為了明道嗎? 陆九渊显然不同意这个观点。陸九淵顯然不同意這個觀點。 事实上,人们学习、理解、运用、迷信六经,是基于一个假设:六经之旨即是道。事實上,人們學習、理解、運用、迷信六經,是基於一個假設:六經之旨即是道。 但实际上,六经某些观点也许总结出了部分社会与人生规律,某些观点却偏离了社会与人生规律。但實際上,六經某些觀點也許總結出了部分社會與人生規律,某些觀點卻偏離了社會與人生規律。 这就是说,创作六经的人未必真正明道,六经的观点也不等于道。這就是說,創作六經的人未必真正明道,六經的觀點也不等於道。 那么,通过学习六经而明道,不是缘木求鱼吗?那麼,通過學習六經而明道,不是緣木求魚嗎?

按陆九渊的观点,一个想明道的人,应该"发明本心",用心去体悟道的本原,而不能寄希望于六经。按陸九淵的觀點,一個想明道的人,應該"發明本心",用心去體悟道的本原,而不能寄希望於六經。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崇古非今",老是觉得古人比现代人聪明 ,古人的东西总是好的,是牢不可破的经典。中國的傳統觀念是"崇古非今",老是覺得古人比現代人聰明 ,古人的東西總是好的,是牢不可破的經典。 陆九渊敢于怀疑、看轻六经,在当时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的觉醒。陸九淵敢於懷疑、看輕六經,在當時可以說是通天徹地的覺醒。

第二,借助六经,为自己服务。第二,借助六經,為自己服務。 陆九渊虽然看轻六经,但并不完全否定六经的价值。陸九淵雖然看輕六經,但並不完全否定六經的價值。 他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把六经当作明道的工具。他的"六經註我,我註六經",是把六經當作明道的工具。 用现代话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用現代話來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達到更高的境界

陆九渊是一个作风严谨的儒学大师,他说"六经皆我注脚",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搞"经典。陸九淵是一個作風嚴謹的儒學大師,他說"六經皆我註腳",絕非故作驚人之語而譁眾取寵,更不是"惡搞"經典。 他为人谦和恬淡,"不求声名,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他為人謙和恬淡,"不求聲名,不較勝負,不恃才智,不矜功能"。 他看轻六经的地位,体现的是一种一心求道的治学态度他看輕六經的地位,體現的是一種一心求道的治學態度 他曾经说:"某少而慕古,长欲穷原,不与世俗背驰而非,必将与圣贤同归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自强,谓先哲同是人,而往训岂欺我,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由这段话,我们可看到他的人生志向。他曾經說:"某少而慕古,長欲窮原,不與世俗背馳而非,必將與聖賢同歸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自強,謂先哲同是人,而往訓豈欺我,窮則與山林之士約《六經》之旨,使孔孟之言復聞於學者;達則與廟堂群公還五服之地,使堯舜之化純,被於斯民。"由這段話,我們可看到他的人生志向。

"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六經皆我註腳"這句話,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会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必须被动地学习老师、政府认为很好的学问。身為一個中國人,從小就會遇到一件很麻煩的事:必須被動地學習老師、政府認為很好的學問。 不可否定,任何学问都是有价值的,但它对于我的价值仅仅在于我喜欢它,或者我能用它为我的人生目标服务。不可否定,任何學問都是有價值的,但它對於我的價值僅僅在於我喜歡它,或者我能用它為我的人生目標服務。 如果我不喜欢它,又无法利用它带来好处,它对我来说就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我不喜歡它,又無法利用它帶來好處,它對我來說就是毫無價值的。 如果具备了这种理念,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高级学问的光环所迷惑,就能在任何知识 、学问面前反客为主。如果具備了這種理念,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高級學問的光環所迷惑,就能在任何知識 、學問面前反客為主。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雋永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