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泰雅族的族群分類與部落分布
2018/12/11 20:00
瀏覽7,67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泰雅族生活在臺灣北部的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泰雅」一詞,原是賽考列克群及澤敖列群指稱「使用相同泰雅語,並有著如文面、同一發源地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並在族群意識與認同形成後,轉化成對於我族的自稱。泰雅族日文為「タイヤル族」,臺灣光復後,林惠祥在「臺灣番族原始文化」書中將泰雅族譯為太么族,民國37年(1948)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繪製「臺灣山地同胞各族分佈圖」時將泰雅族譯為泰耶魯族。鑑於譯名不一的混亂,為劃一原住民各族中西文名稱,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民國42年(1953)決議依據兩個原則:1.儘量使用舊名稱、2.名稱除鄒族外,限用二字,泰雅族(Atayal)的中英學術分類至此確定。

關於定義泰雅族的標準文面習俗是辨識泰雅族重要的特徵原住民族有文身習俗的是泰雅族、賽夏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卑南族,但大多是在身體的肢幹上刺文,以臉部刺文為主的僅有泰雅族和賽夏族,文面的樣式大致相同只是賽夏族女性不刺頰紋,僅刺額紋。賽夏族的文面習俗可能因其在在新竹、苗栗的居地被泰雅族包圍,長期的敵強我弱,不得不藉文面以求認同自保,賽夏族並無深厚的文面習俗,佐證為其文面的形式與相鄰的泰雅族群相同,執行文面的文面師多向泰雅族人請託執行因此真正具有文面習俗的原住民族僅有泰雅族故日本人類學家將有文面習俗的原住民歸類為同一民族。

泰雅族的文面功能具有族群識別、成年禮、避邪繁生、褒揚男子的英勇與女子的善於織布等多重意義是泰雅族最重要的文化與族群特徵之一男性文面分成刺在額部的額紋與刺在下巴的頣紋,女性則是刺在額部的額紋與刺在雙頰的頰紋。文面樣式的差異是泰雅族不同群體間分辨彼此的方法不同區域或方言群的人,可透過文面的樣式區別彼此的親疏敵友關係所以文面是對外或對內的族群互動中界定人我身份的標準。又因此獨特的文化特徵漢族稱泰雅族為「黥面番」;布農族人來說,布農族人稱泰雅族為Pkausan,劃線、做記號之

泰雅族分為三大語群系統,即泰雅亞族下的賽考列克群、澤敖列群與賽德克亞族,這三個語群不僅在語言上存在差異,同時於發源地傳說上也存在差別,居住的區域與發源傳說地存在著密切的地緣關係,賽考列克群的發源傳說在今仁愛鄉發祥村的 Pinspukan,澤敖列族群的發源地是大霸尖山,賽德克族群的發源地則是白石山牡丹岩。

日本殖民時期對臺灣原住民人類學知識的研究始於明治28年(1895)伊能嘉矩臺灣蕃地調查,到昭和10年(1935)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等人合著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一書出版為止,調查研究的成果至今仍被繼續使用泰雅族的族群界線經過日本殖民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學者的調查研究逐步成形。

時間

分類者

分類內容

1900

伊能嘉矩

粟野傳之丞

アタイヤル  東アタイヤル(埔里以東)

            西アタイヤル(埔里以西以北)

1914

小島由道

‘tayal族:

klesan(南澳)、mnibu’(溪頭)、mstranan(屈尺)、msbtunux(大嵙崁)、mrqwang、mkgogan、mknaji、mklapai、msykaru、ma’ao(大湖)、rirah(汶水)、mepaynox(北勢)、ms’ulai、mkqsya’(前二者合稱南勢蕃)、msqojao、mslamao、mb’ala、pligwan(萬大)、hakul、mli’pa

1915

森丑之助

泰雅族分為泰雅與賽德克兩個系統:

泰雅:屈尺、南澳、溪頭、大嵙崁、ガオガン、マリコワン、キナジ、カラバイ、シヤカロ、大湖、北勢、南勢、バイバラ、ハツク、マレツバ、サラマオ附シカヤウ社、萬大

賽德克:霧社、タウダア、トロコ、ボツクイ、タロコ、タウサイ

1918

佐山融吉

大夭族:屈尺、大嵙崁、合歡、馬利古灣(仁愛鄉翠華村)、奇拿餌、加拉歹、舍加路、巴思誇蘭、鹿場、汶水、大湖、北勢、南勢、眉原、白狗、馬力巴、馬利古灣(尖石鄉及關西鎮馬武督)、沙拉茅、司加耶武、萬大、溪頭、南澳

紗績族:霧社、韜陀、大魯閣、韜賽、木瓜、

1935

移川子之藏

Atayal

Pinsubukan(瑞岩)-Səqoled:Məkanaji、Məlepa、Məlikoan

Papak wa’a(大霸尖山)-Tsəole:Məbeala、Məpenox、Mənebo、Mərerax

Bunobon(白石山)-Sədeq:Tək-daya(Pulevao)、Toroko(Təroko)、Tauda(Tausa)

1936

淺井惠倫

Atayal Proper

1、原泰雅族Original Atayal

⑴Taikei-Dialect(大溪方言)

⑵Taiko-Dialect(大湖方言)

⑶Bunsui-Dialect(汶水方言)

⑷Hakku-Dialect(白狗方言)

⑸Bandai-Dialect(萬大方言)

2、賽德克族

⑴Taroko-Dialect(太魯閣方言)

⑵Musha-Dialect(霧社方言)

1939

鹿野忠雄

泰雅族

泰雅亞族:

-Səkabo群(溪頭蕃、南澳蕃)

-大嵙崁群(屈尺蕃、大嵙崁前山群蕃、Malikoan蕃、Kinaji蕃、前山Malikoan蕃、馬武督蕃、Mekalan蕃、上坪前山後山蕃)

-大湖群(鹿場蕃、汶水蕃、大湖蕃、北勢蕃)

-Səqoled(白狗蕃、Me-bəala蕃、Məlepa蕃、Səlamao蕃、Səqauyaw蕃、南勢蕃、萬大蕃)

賽德克亞族:

-西Sedeq群(霧社蕃、Tauda蕃、Toroko蕃)

-東Sedeq群(Təroko蕃、Tausa蕃、木瓜蕃)

1954

衛惠林

泰雅族Atayal

泰雅亞族Atayal:Sekolea群、Tseole群

賽德克亞族Sedek:東Sedek群、西Sedek群

1963

李亦園

泰雅族

-泰雅亞族

--Səqoleq群:Məkanaji亞群、Məlepa亞群、Məlikoan

--Tsəole群:Məbeala亞群、Məpenox亞群、Mənebo群、Mərerax亞群

-賽德克亞族

--東Sedek群(霧社群、Tauda、Toroko)

--西Sedek群(太魯閣/Təroko、Tausa、木瓜群)

1972

衛惠林

林衡立

賽考列克亞族群:溪頭群、南澳群、屈尺群、大嵙崁群、合歡群、馬利考安群、美卡蘭群、斯卡謠群、薩拉茅群、馬利巴群、美巴拉群、白狗群、南勢群

澤敖利亞族群:汶水群、大湖群、北勢群、萬大群

賽德克亞族群:土魯閣群、道澤群、霧社群、太魯閣群、巴特蘭群

1984

廖守臣

泰雅亞族

-賽考列克族群

--馬卡納奇系統:福骨群、石加路群、金那基群、大嵙崁群、南澳群

--馬立巴系統:屈尺群、大嵙崁群、卡奧灣群、溪頭群、司加耶武群(包括沙拉茅群)

--馬里闊丸系統:馬里闊丸群、馬武督群

-澤敖列系統

--馬巴阿拉系統:南澳群、馬巴阿拉群、萬大群

--馬巴諾系統:汶水群、北勢群、南勢群

--莫拿玻系統:南澳群

--莫里拉系統:鹿場群、大湖群、加拉排群

賽德克亞族:德奇塔雅群、道澤群、托魯閣群或稱太魯閣群

1995

許木柱

泰雅亞族

-賽考列克族群

--馬卡納奇系統

---福骨群-仁愛村(發祥)

---石加路群-泰安鄉(錦水)、南庄鄉、五峰鄉(桃山)

---金那基群-尖石鄉(秀巒、錦屏、義興)、五峰鄉(花園)、南庄鄉

---大嵙崁群-復興鄉(長興、澤仁、三民、羅浮、霞雲、奎輝)

---南澳群-南澳鄉(南澳、澳花、金洋)

--馬立巴系統

---屈尺群-烏來鄉(忠治、烏來、信賢、福山)

---大嵙崁群-復興鄉(澤仁、霞雲、義盛、奎輝)

---卡奧灣群-復興鄉(高義三光、華陵)、大同鄉(崙埤、松蘿)

---溪頭群-大同鄉(南山、四季、樂水、英士)

---司加耶武群(包含沙拉茅群)-和平鄉(平等、梨山)

--馬里闊丸系統

---馬里闊丸群-仁愛鄉(力行)、尖石鄉(玉峰、新樂、錦屏)

---馬武督群-關西鎮(錦山里)

-澤敖列族群

--馬巴阿拉系統

---南澳群-南澳鄉(碧候、武塔、東岳)

---馬巴阿拉群-仁愛鄉(新生)

---萬大群-仁愛鄉(親愛)

--馬巴諾系統

---汶水群-泰安鄉(八卦、錦水、清安)

---北勢群-泰安鄉(梅園、象鼻、士林)

---南勢群-和平鄉(達觀、自由、南勢)

--莫拿玻系統

---南澳群-大同鄉(寒溪)

--莫里拉系統

---鹿場群-南庄鄉(南庄)、泰安鄉(錦水)

---大湖群-泰安鄉(中興、大興)

---加拉排群-五峰鄉(桃山、竹林、花園、大隘)、尖石鄉(梅花、錦屏、嘉樂)

-賽德克亞族

--德奇塔雅群-仁愛鄉(南豐、互助)、萬榮鄉(萬榮、見晴)

--道澤群-仁愛鄉(精英、春陽)、卓溪鄉(立山、崙山)、大同鄉(寒溪)、秀林鄉(富世)、南澳鄉(金洋、南澳、澳花)

--太魯閣群(托魯閣群)-仁愛鄉(松林、廬山、靜觀)、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立山)、吉安鄉(慶豐、南華、福興)

太魯閣族於民國93年(2004)1月14日被認定為一個民族,民國97年(2008)4月賽德克族成為臺灣原住民第十四族,賽德克亞族的分離使泰雅族的範圍內縮於原來的泰雅亞族,分布界線向北挪移,泰雅族的分佈區域為:臺北縣烏來鄉、桃園縣復興鄉、宜蘭縣大同鄉、宜蘭縣南澳鄉、新竹縣尖石鄉、新竹縣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苗栗縣南庄鄉、台中縣和平鄉、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的部落分布如下

部落名

行政區域

部族別

所在流域

備註

大羅蘭

台北烏來福山

屈尺群

南勢溪

Tranan

李茂岸

台北烏來福山

屈尺群

南勢溪

Lmwan、Limogan林望眼

卡拉模基

台北烏來福山

屈尺群

南勢溪

Krmut、Kalamoci

下盆

台北烏來福山

合歡群

南勢溪

Hbun

信賢

台北烏來信賢

屈尺群

南勢溪

Rahaw

烏來

台北烏來烏來

屈尺群

南勢溪

Ulay

忠治

台北烏來忠治

屈尺群

南勢溪

Tampya

榮華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Kgiran

洞口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Bling Raga

內奎輝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Bnay

雪霧鬧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Sbunaw

里安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Pyaway比亞外

高義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Kwilan

蘇樂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Suru

下蘇樂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Tkasan

巴陵橋

桃園復興高義

合歡群

大漢溪

Lyong

下巴陵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Phay

上巴陵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Balung

卡拉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Qara

前光華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Hakawan哈嘎灣

後光華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Ngulus

新興

桃園復興華陵

合歡群

大漢溪

Krahu嘎拉賀

三光

桃園復興三光

合歡群

大漢溪

Btwanokan武道能敢

砂崙子

桃園復興三光

合歡群

大漢溪

Sarut

爺亨

桃園復興三光

合歡群

大漢溪

Gihing

復華

桃園復興三光

合歡群

大漢溪

Tgliq鐵立庫

比雅山

桃園復興澤仁

大嵙崁群

大漢溪

Pyasan,角板山

詩琅

桃園復興澤仁

大嵙崁群

大漢溪

Silung

霞雲坪

桃園復興澤仁

大嵙崁群

大漢溪

Hbun、Hmawan

溪口

桃園復興澤仁

大嵙崁群

大漢溪

Rahaw

霞雲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Yowhbun

志繼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Sqi

庫志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Qus

佳志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Cyasi

卡外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Kaway

金暖

桃園復興霞雲

大嵙崁群

大漢溪

Kiniluan

義興

桃園復興義盛

大嵙崁群

大漢溪

Gihing

大利幹

桃園復興義盛

大嵙崁群

大漢溪

Triqan

下宇內

桃園復興義盛

大嵙崁群

大漢溪

Lahu、Ulay小烏來

卡普

桃園復興義盛

大嵙崁群

大漢溪

Qapu

上宇內

桃園復興義盛

大嵙崁群

大漢溪

Tuban

嘎色鬧

桃園復興奎輝

大嵙崁群

大漢溪

Ksunu原古魯社

奎輝

桃園復興奎輝

大嵙崁群

大漢溪

Qihuy

羅浮

桃園復興羅浮

大嵙崁群

大漢溪

Kinnyopan

斷匯

桃園復興羅浮

大嵙崁群

大漢溪

Rangay

高坡

桃園復興羅浮

大嵙崁群

大漢溪

Qobuw

高遶

桃園復興長興

大嵙崁群

大漢溪

Qoyaw

頭角

桃園復興長興

大嵙崁群

大漢溪

Thawkak、Snazi

仙島

桃園復興長興

大嵙崁群

大漢溪

Bilus

大灣

桃園復興羅浮

大嵙崁群

大漢溪

Thwiru

合流

桃園復興羅浮

大嵙崁群

大漢溪

Hbun qumi

基國派

桃園復興三民

大嵙崁群

大漢溪

Tuba、Kiyay

南山

宜蘭大同南山

溪頭群

蘭陽溪

Pyanan

四季

宜蘭大同四季

溪頭群

蘭陽溪

Skikun、Skzikun

留茂安

宜蘭大同茂安

溪頭群

蘭陽溪

Lmuan

英士

宜蘭大同英士

溪頭群

蘭陽溪

Bongbong梵梵

東壘

宜蘭大同樂水

溪頭群

蘭陽溪

Turuy

碼崙

宜蘭大同樂水

溪頭群

蘭陽溪

Banun

智腦

宜蘭大同樂水

溪頭群

蘭陽溪

Cinaw

牛鬥

宜蘭大同復興

溪頭群

蘭陽溪

Sengan、Gyuto

松蘿

宜蘭大同松蘿

合歡群

蘭陽溪

Syanux、Syora

崙埤

宜蘭大同崙埤

合歡群

蘭陽溪

Lumpya、Talah

東澳

宜蘭南澳東澳

南澳群

東澳溪

Iyu

南澳

宜蘭南澳南澳

南澳群

南澳溪

Nango

柑仔頭

宜蘭南澳碧候

南澳群

南澳北溪

Kasto、Yahalan

碧候

宜蘭南澳碧候

南澳群

南澳北溪

Pyahaw

金岳

宜蘭南澳金岳

南澳群

南澳北溪

Lopuy鹿皮、Ryuhing

武塔

宜蘭南澳武塔

南澳群

南澳南溪

Buta

博愛路

宜蘭南澳金洋

南澳群

南澳南溪

Kinus

金洋

宜蘭南澳金洋

南澳群

南澳南溪

Kinyang

澳花上村

宜蘭南澳澳花

南澳群

大濁水溪

Kbabaw

澳花下村

宜蘭南澳澳花

南澳群

大濁水溪

Kmuyaw、Rgayung

華興

宜蘭大同寒溪

南澳群

番社坑溪

Kulu

新光

宜蘭大同寒溪

南澳群

番社坑溪

Rgyax大元、光明巷

寒溪

宜蘭大同寒溪

南澳群

番社坑溪

Stacis

自強新村

宜蘭大同寒溪

南澳群

番社坑溪

Siholin四方林、Qsya butay

鎮西堡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Cinsbu

新光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Smangus

泰崗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Thiyakan

養老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Yulu

錦路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Kin’lwan

秀巒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Tunan

田埔

新竹尖石秀巒

奇拿餌

大漢溪

Tbahu。Kin’qolu上田埔Quis下田埔

司馬庫斯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Smangus、Rziq

上抬耀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Tayax

下抬耀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Pnaway

平論文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Plmuan

石磊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Kuri

馬里光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Llyung玉峰

宇抬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Ulay

泰平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Batul

李埔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Libu

馬美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Mami

鞍部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Lupi

宇老

新竹尖石玉峰

馬利古灣

大漢溪

Uraw

道下

新竹尖石錦屏

馬利古灣

油羅溪

Micista

那羅

新竹尖石錦屏

馬利古灣

油羅溪

Naro柿山

天打那

新竹尖石錦屏

奇拿餌

油羅溪

Thentana

小錦屏

新竹尖石錦屏

奇拿餌

油羅溪

Yutak

比林

新竹尖石錦屏

奇拿餌

油羅溪

Piling

義興

新竹尖石義興

奇拿餌

油羅溪

Gihing

馬胎

新竹尖石義興

加拉歹

油羅溪

Matuy。原地名Mei’aling,因後山鎮西堡泰崗的Mknazi群遷入更名為Matuy,以Mknazi較多。

舊檢查哨

新竹尖石義興

奇拿餌

油羅溪

Puqing Puniq

尖石

新竹尖石嘉樂

馬利古灣

油羅溪

Nahuy

麥樹仁

新竹尖石嘉樂

加拉歹

油羅溪

Meisuzin

嘉樂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Klapay

仙河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Kyatan Bzyok

樟樹園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Knus

煤源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Paga

上水田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Slaq5、6、7鄰

下水田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Gond Slaq1~4

拉號

新竹尖石嘉樂

奇拿餌

油羅溪

Rahaw8、9

武漢

新竹尖石嘉樂

前山馬利古灣

油羅溪

Tkyu

Yamux

新竹尖石梅花

加拉歹

油羅溪

1~3

Yutak

新竹尖石梅花

加拉歹

油羅溪

4~5

Takekoba

新竹尖石梅花

加拉歹

油羅溪

6、7、9鄰竹工場

Yamala

新竹尖石梅花

加拉歹

油羅溪

8

馬武督

新竹關西錦山

前山馬利古灣

鳳山溪

M’utu

 

六曲窩

新竹關西錦山

前山馬利古灣

鳳山溪

Qyulang

河頭

新竹五峰花園

上坪前山

上坪溪

Rahagan

花園

新竹五峰花園

上坪前山

上坪溪

Mehuman

牧山

新竹五峰花園

上坪前山

上坪溪

R’ra、Makiyama

林家莊

新竹五峰大隘

上坪前山

上坪溪

Spazi舊十八兒

茅圃

新竹五峰大隘

上坪前山

上坪溪

Singaw

竹林

新竹五峰竹林

上坪前山

上坪溪

Tkunun

忠興

新竹五峰竹林

上坪前山

上坪溪

Ypa’an

和平

新竹五峰竹林

上坪前山

上坪溪

Meibalay

清泉

新竹五峰桃山

舍加路

上坪溪

Ulay

民都有

新竹五峰桃山

舍加路

上坪溪

Mituyu

石鹿

新竹五峰桃山

舍加路

上坪溪

Skaru

白蘭

新竹五峰桃山

巴思誇蘭

上坪溪

Pskwalan

土場

新竹五峰桃山

巴思誇蘭

上坪溪

Loba、Bta’an Kbunguy

天狗

苗栗泰安梅園

北勢群

大安溪

S’uraw、Tin-gu Cinmuy

梅園

苗栗泰安梅園

北勢群

大安溪

Meilubung

永安

苗栗泰安象鼻

北勢群

大安溪

Mapihaw、Mbwanan

大安

苗栗泰安象鼻

北勢群

大安溪

Nguhu ruma、Tey’ang

象鼻

苗栗泰安象鼻

北勢群

大安溪

M’pwal、Mei’tayax

Yemu、Bawnay

蘇魯

苗栗泰安士林

北勢群

大安溪

Suru、Meimayung

馬拉邦

苗栗泰安士林

北勢群

大安溪

Malapang、Tlwan

榮安

苗栗泰安大興

大湖

大湖溪

Mtbalay高熊汴Thakhakuma

南灣

苗栗泰安大興

大湖

大湖溪

Mlatas

司馬限

苗栗泰安中興

大湖

大湖溪

Smahan、Meibagah S’sehin

細道邦

苗栗泰安中興

大湖

大湖溪

Skuhan、Seto bang

清安

苗栗泰安清安

汶水

汶水溪

Mbtuan

圓墩

苗栗泰安錦水

汶水

汶水溪

Tapilas

砂埔麓

苗栗泰安錦水

汶水

汶水溪

Saburun

龍山

苗栗泰安錦水

汶水

汶水溪

Saburup

八卦力

苗栗泰安八卦

汶水

汶水溪

Swasiq

東河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Walu

東江新村邨

苗栗南庄南江

鹿場

中港溪

Mei’sinsong

Cin’lwan

石壁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Raisinay

石門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Rura

鹿場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P’anux

鹿湖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Rukoyox

鹿山

苗栗南庄東河

鹿場

中港溪

Cyubus、Pilingke比林溪

環山

台中和平平等

司加耶武

大甲溪

Sqoyaw

松茂

台中和平梨山

司加耶武

大甲溪

Tabok

梨山

台中和平梨山

沙拉茅

大甲溪

Slamaw

新佳陽

台中和平梨山

沙拉茅

大甲溪

Kayo

哈崙台

台中和平博愛

南勢

大甲溪

Hrung十文溪

松鶴

台中和平博愛

南勢

大甲溪

Tbulan、Kulas

裡冷

台中和平博愛

南勢

大甲溪

Lilang

南勢

台中和平南勢

南勢

大甲溪

Meipasing

和平

台中和平博愛

南勢

大甲溪

Mei’solay稍來坪

三叉坑

台中和平自由

北勢

大安溪

S’yux

雙崎

台中和平自由

北勢

大安溪

M’ihuw

竹林

台中和平達觀

北勢

大安溪

K’ling

達觀

台中和平達觀

北勢

大安溪

L’olu

雪山坑

台中和平達觀

北勢

大安溪

Tgbil、Sb’iy

瑞岩

南投仁愛發祥

白狗

北港溪

Msthbwan

紅香

南投仁愛發祥

白狗

北港溪

Mknazi

梅村

南投仁愛發祥

馬力巴

北港溪

Bazi

慈峰

南投仁愛發祥

馬力巴

北港溪

Kobah

紅香溫泉

南投仁愛力行

馬力巴

北港溪

Ulay

新望洋

南投仁愛力行

馬力巴

北港溪

Kmuyaw、Malepa

大洋

南投仁愛力行

馬力巴

北港溪

Plmuan

馬力觀

南投仁愛翠華

馬利古灣

北港溪

Mrqwang

翠巒

南投仁愛翠華

馬利古灣

北港溪

Mkbubul

眉原

南投仁愛新生

馬巴阿拉

北港溪

Mb’ala

親愛

南投仁愛親愛

萬大

濁水溪

Sasi

以上兩表整理自鄭光博2005

 

 

資料來源:

馬騰嶽(2003)。分裂的民族與破碎的臉─泰雅族民族認同的建構與分裂。

馬騰嶽(2002)。「泰雅族」分裂運動之特殊性與困境。泰雅族族群意識之建構、認同與分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芮逸夫(1972)。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台北:藝文印書館。

鄭光博(2005)。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泰雅族」歷史記憶的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