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93年金遊行缺少社會正當性
2016/09/02 17:31
瀏覽2,224
迴響1
推薦5
引用0

軍公教名嘴代表常以「我們繳得多,當然領得多啊」來辯解,這種說法乍聽有理,但他們沒說,他們(相對)多繳到什麼程度,又(相對)多領到什麼程度,依目前制度運作,是否合乎常識裡的公平合理。

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繳納金額對照表」 http://www.fund.gov.tw/lp.asp?CtNode=444&CtUnit=126&BaseDSD=7&mp=1&xq_xCat=01,假設現有三位不同職級公務人員,他們投保俸額(大致可代表薪資相對高低)分別是15,115、30,430、53,075,的確這三人每月需扣繳費用明顯不同,分別是1,270、2,556、4,458,然基於所有公教人員適用同一基金費用分擔比例,政府每月也要為這三人分別提撥2,358、4,747、8,260,從負擔比例來看,乍似公平,不論高低收入公教人員,都自繳構成未來退休金基本來源的基金費用35%,政府負擔65%。

但上述數據換一種說法就是,對一個每月俸額(本俸) 15,115的基層公務員(加上專業加給每月收入3萬多元),他以這份薪水每月只能收支打平,無暇顧及未來退休生活,政府每月為他提撥2,358照顧他的退休生活;而對一個每月俸額53,075的高階公務員(加上專業加給每月收入至少8萬元),雖然他用這份薪水,每月不但生活充裕,且有能力存個4、5萬元以備將來退休之需,政府每月卻還為他提撥8,260照顧他的退休生活,足足比上面一個公務員多了將近6,000元。

由上可知,目前制度的問題就是對在職收入不多、理論上退休需要更多政府支援的中低階公教人員(或進一步延伸到比公教人員更弱勢的其他職業人員),政府為他們付出相對較少,而對在職收入較高、理論上退休後經濟生活自理能力強的中高階公務人員,政府卻花相對大筆得多的稅金收入在錦上添花他們優渥的退休生活。

「我們繳得多,當然領得多啊」話說得沒錯,但前提是「相對領得多」的來源是平日自繳費用的累積,而不是如上例所指,政府為低收入公教人員每用撥款2,358,卻為高收公教人員撥款8,260,足足高出將近6,000元(這二者每月自繳費用1,270和4,458,只差3,000元)。

因此年金改革勢必逆轉這種制度化擴大經濟生活水平差異的趨勢,在地板年金範圍內,或許自繳費率35%,政府提撥65%,彰顯政府照顧基本退休生活的責任,超過部分則調高自繳費率,降低政府提撥比例,整體試算後,可能就是低收入人員自繳35%,高收入人員自繳率最高到50%以上,輔以考量天花板原則及超過地板年金範圍部分的自行選擇權。

至於所謂不溯及既往及信賴保護,如李文忠所言,如有此原則所有改革都無法做了。只是是否也可考量對無辜的既得利益減損的公教人員的特別補償(尤其是退休人員已依制度履行全部義務),例如若預定107年1月起適用新制,調整月退休俸後,某公教人員每月減少10,000元,可提供一次性2年差額特別補償,即在107年1月撥款24月x10,000=24萬元,雖未來每月他們退休俸減少,但一次性大筆費用讓他們可進行方便的變遷規劃 (在職人員容有另外算式或做法) 。

以上乃就公平合理角度談公教人員退撫制度改革必要,有此前提,則蔡英文進行年金改革並非一無的放矢之作,即或公教名嘴代表也嘴上普遍認同。

目前年金會議依照蔡英文在選前辯論及就職前後承諾,以相關利益代共同商討之年金會議(乃至年金國是會議)模式進行方案研擬,完全在原本預計的期程和方式之內。這個「制度化」先期參與方式沒有一定不可的道理,就算沒有年金會議,行政院研擬方案的幾個月內,還不是要找一堆利益團體來開會,害怕意見沒被採納的團體也可能老早動員包圍行政院,包圍後和政府的共識可能就是有效參與,還不是回到類似年金會議。

有些人把公教人員的反撲歸咎於年金會議模式可能倒果為因,過去之所以未見這種反撲,乃因尚未有一次所謂年金改革如這次真的成為進行中的議程。年金會議這個進行中平台,還可能起到為抗爭雙方預鋪下台階的作用。(倒是出自某些以歐洲民主、公投為師的綠營名嘴的批評就有些錯亂)

年金會議在具體討論興革原則及細節前,由十多種現行年金運作機構進行簡報,避免委員在誤解他方制度下進行討論,也是合理必要之安排。至於批評蔡政府遲遲無法提出年金改革版本者,一方面誤解蔡英文採取年金會議的承諾和用意(都講好大家一起討論了,你還怪人家沒做好決定;況且這個年金會議就是在準備年金國是會議的草案);另方面也未必是相關代表的共識,如年金會議前林萬億受訪提到了未來可能討論出的改革原則,馬上被公務人員協會李來希重批預設立場;再則年金議題非風災急難,且涉及利益方重多重大,花幾個月研討沒有「遲不遲」的問題。

年金制度改革小者回到各基金去損益調整,大則歸零重建國家的單一年金制度,這較像是年金的制憲會議,而非修憲會議,多數參與年金會議的各行各業代表應早可認知若只要就政府草案調整,何必大費周章召開年金會議呢?

如何看待這次93「反污名、要尊嚴,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勞」大遊行呢?

  • 就年金改革議程,如前已述,具正當性迫切性,連軍公教代表都肯認。 
  • 就年金改革內容,年金會議依照期程運作,正要進入實質討論,但尚未產出具體 內容軍公教代表並無言之成理的反對具體內涵 (如法庭還在進行準備程序,辯方律師就嚷法院判決不公) 。這個抗議的時間點是否早了些呢?當然其實是在亂槍打鳥式展現動員喊牌實力。 
  • 就年金改革程序,如果蔡政府的年金會議沒有找相當比例的實質軍公教代表(這次軍公教利益團體代表佔年金會議超過1/4),或因為立場不同,在年金會議的軍公教代表被認為無法反映真實軍公教利益,而有其他被排除在年金會議之外的軍公教人員主導這次93大遊行,都還有說服力可是這次93遊行的主事者正是年金改革會議的軍公教代表,還沒真正討論內容,也沒有參與不下去準備退出年金會議的表態,跑到街頭展示人頭實力,一付和蔡政府打打談談的游擊戰略?

最後,這次93遊行訴求「反污名、要尊嚴,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勞」,從這個標語倒是較看出主事者在霸凌蔡英文。蔡英文搭建一個討論平台,如果真的不公平和充滿陷阱,軍公教代表何不一開始就拒絕參加呢?搭一個多元公開的討論平台,加上不只一次強調對事不對人,蔡英文就要承擔「霸凌軍公教勞」的罵名嗎?當年陳水扁式的叫牌應該才配得上「霸凌」吧?!

前二次的年金會議我看實況,從一開始軍公教代表就把它當成立法院表決大戰在進行無謂的程序杯葛(他們忘了他們其實是在參加一個類專家會議),如果社會有所謂污名化的討論,究竟是不是這些無謂的抗爭策略,在網路直播和媒體討論下,才形成一波反彈的力量,就此雙方濫丟大帽。如果有所謂「霸凌」,這把火是年金會議這些軍公教代表自己燒旺的吧(是不是蓄意的戰略也是值得觀察)。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1) :
1樓. 沼澤
2016/09/08 21:20

嚴格來看,目前政府(立委)及賢達的名嘴們所提供的資料都不夠詳細及明確。基於這些資料的判斷就很難適切,並且也容易因人而有很大的落差。不知是否真有所謂的精算師為各職業的退休金精算過?

還是請天才的唐鳳用他(她)厲害的大數據採根據軍、公、教、勞、農依其當時開始工作類似的背景,大量採樣後計算出各自的收入加退休金總和的平均值與變異數後,這才有比較的基礎。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