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來做教育部長好麼?老實說,我不知道,我無法判斷的原因是,不知他搞政治/行政的折衝能力或意願如何,但肯定的是,如果新任教育部長有他的教育思維方向,那就對了!
一個國家的教育部長,如果只剩一筆預算能做一件事,那優先的事,必然是公平的基本教育。
以前有人問我森林小學如何,我說那是教育品味的選擇,不足為教育政策。如同你可以穿夜市T恤,也可非萬元名牌不可。但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把所有小學生帶到田野鄉間去生活,所以不能成為政策。況且,都市小孩生於都市,他的田野、長大後的兒時「鄉愁」,就是忠孝東路、就是敦化北路!
李家同很務實,他沒有罵補習,還努力搞補習!
我們的政府和過去十多年玩教改的頭人們,花太多力氣去管「拼台大症候群」:
要成功←先上台大←要上明星高中←重聯考←努力補習→只重智育→學習不快樂→不健康、好可憐。
既然問題如上,不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當然不行,所以就用線性思維:反(未必是反對,但有污名意味)考試、反補習、反聯考、反建中、反台大孤枝。唯一不反的是,那些循這個管道一路上來的博士的自己們。
教育,從來不單是一種「神聖」的事業,它有一個很現實的取向,它是一個人的未來交易籌碼。
所以,教育政策的思考和制定,一定要有供需的經濟概念,更要來未來學的涵養。談教改的那些頭人們,夠不夠格,就先問他們對台灣二十年後人口、社經發展問題,看他們有沒有一套看法。畢竟,現在的小學生,二十年後他們要養活自己啊!未來二十年他們父母和他們自己如何做,一定是在那個脈絡裡行事!
因此,別管有錢人或自以為有錢人的家庭,讓小孩成為拼台大的機器的動機和行為,那是他們的選擇,也為此付出代價!(將來也可能有鉅額收益啊!)
政府要做什麼?
不論島內或國際人才競爭已不可免,教育「可以快樂,但絕不可能輕鬆」,教材的效能取向一定要重視,才可以讓學子用較少的力氣,把必得學習的事學好。界定好什麼是學子在基本教育一定要學好的,然後用這幾年流行的快速學習理論,訂出一套快速學習的教程。
孩子不是有個別差異?不是要重多元?教材再多元也比不上網路吧!要多元,是給孩子有多元的視野,鼓勵自我去探索,不需把教材弄成很多版本自以為多元。很多老師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一元而有效率」的教學流程,可以讓他們以最少的力氣搞定七、八成學習傾向和教材穩合的學生,不就有多餘的力氣去照顧個別差異的學生嗎?如果連正常教材都要搞好幾個版本,教師哪有力氣去管個別差異?!
在競爭的洪流裡,弱勢族群會被淘汱得更無情,因此,用加一倍、甚至加二倍、三倍的資源,去讓他們基礎點有一個公平。無論如何,盡一切力量拉抬弱勢族群的國小及國中階段的競爭能力!(這也是李家同努力搞補習的原因吧)
(待續)
- 6樓. dvidre2008/04/12 05:01大魔王復活的言論荒謬可笑且令人譴責
大魔王復活的言論荒謬可笑且令人譴責
如果照大魔王的言論,那麼吳清基和郭添財教育博士怎麼會去選台南縣長落選,重點是不從事教育本業,反跨足政治圈
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化學科學研究出身的大學校長,為什麼不搞好教育,先跑去當交通部長,現在又要當行政院長?
大魔王復活你不要再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混淆灌輸大家李家同不適合當教育部長
- 5樓. kururu2008/04/12 02:42同意樓下,另外....
我其實也滿擔心的,我覺得李家同這幾年來塑造出來的社會形象,讓很多人會希望他能做教育部長
我當然確定他一定會比肚正剩好, 但是肚正剩的【事蹟】可能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說實話,隨便找一個稍微有一點行政歷練的教授大概都比他好,所以找教育部長不能說只做到比肚正剩好
其實說實話,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部長從毛高文以來表現都很一般,而李家同教授的言行目前也讓人感覺會墜入這個循環,十幾年來這些教育部長(肚正剩除外)都有滿高的教育憧憬,往往也造成教育政策上有時候會有跳躍性的改變而缺乏循序漸進的改變,李家同教授非常關注弱勢地區的教育問題,這很值得執政者探討,但是如果他自己變成了執政者,則很有可能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因為他或許會把資源全部灌注到弱勢教育上),而忽視了更大多數一般人的【比較小的】教育問題,這就像是民運人士不會適合去做官是一樣的道理,他們的存在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是讓他們當官則有太大的風險~ 之所以如此認為,當然不只是李家同教授近來的社會形象使然,我記得當初921大地震當時身為暨南大學校長的李教授堅持要把學生都帶到台大上課甚至要求台大幫忙學生住宿,我不是說台大不應該幫助暨南大學,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去台大?全台灣那麼多大學甚至離中部更近的學校所在多有,我不清楚李教授當初的思惟為何,但是我覺得在緊急情況還做那麼多要求好像太烏托邦了一點~ 這一個事件,也讓我懷疑當李教授做教育部長後,會不會讓他太急於打破大學的藩籬而反而傷害到學生的利益~
- 4樓. 自由聯盟2008/04/11 22:51
- 3樓. 萬平方2008/04/11 22:38李教授脾氣變壞了
我的兒子現在主修的課正是李教授教的.
他跟我說, 最近幾個月來李教授脾氣變壞了,
因為老了, 愈來愈担心這些弱勢的小孩的教育還沒有讓大家重視...
- 2樓.2008/04/11 21:58多關心中小學教育
國中老師一定知道,有一部分的學生到國中已經跟不上了,國中教育對這些學生是痛苦的經歷,當在國小當已經是低成就的學生,我們如何還奢望這些學生在國中能有一番作為,這也是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的概念,幫忙這些學生在國中之前做好基礎教育,到高中高職時,這些學生已經有基本的謀生知能了。教育部雖然每年有編預算給各國中小作補救教學,但實質成效是非常有限的,低成就的還是低成就,尤其是國中,再怎麼補救還是在班級是弱勢,已經緩不濟及了.若能在國小就針對弱勢及低成就學生給於補救至國中,讓這些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水準,這才是全民之福,無論誰當教育部長,請能針對這個方向,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向。
- 1樓. JLU2008/04/11 20:41非常有理
這篇論述比那些人本基金會與教育部的專家說的更合理。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