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鄭麗君的小城故事─台北市長選戰
2017/10/19 17:15
瀏覽2,868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這二天新聞傳出文化部長鄭麗君被民進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視為台北市長選手,如果認真推進,一則代表民進黨認清自己台灣主體政黨的責任〈不能在首都這麼重要地位的選戰支持泛統派柯文哲〉,一則民進黨終於冒出一個有話題性的人選。 

民進黨在台北市選戰,就算只擺得出一個東瓜,也要提名東瓜,不然就是開放投票,最下策是和柯文哲做任何結盟。而且這種界線,至少在明年初要明朗,否則連綠營選民都可能在大選中,來不及歸隊,這個對手〈民進黨的柯文哲危機()─蔡英文面對的柯文哲http://blog.udn.com/bkfire/108615916〉,我認為很強,但是不能因此投機或懼戰,要拿出以前在台北市長選戰力抗馬英九的你死我活,來面對柯文哲和他的優勢。 

至於因為在2018和柯文哲對陣萬一慘敗,會影響2020的顧慮,一來20182020還有2年,有足夠時間重新整隊;二則2018應嚴格控温在市長選戰基調內,蔡英文和賴清德的介入也是從為市政推薦最好的未來領導人出發;三則中央執政成績可左右人民接不接受民進黨繼續領導國家,或因為要求改變,而自然選擇最具帶來改變形象的柯文哲。 

顧立雄如果繼續在黨產會,是民進黨在台北市中規中矩的候選人,雖無極大勝算,但可保有相當基本票房,輸可能不好看,但不會傷到民進黨裡子。只是他既然去了他不在行的金管會,要做到對得起這個選擇,至少還要相當一段時間,明年投入台北市長選舉是不可能了。 

有人提到徐國勇,他口才便給,也敢於應戰,姑且稱之有民進黨大將之風。但是他接發言人以來,有苦勞未必有功勞,似乎看不出來有幫中央政府從柯市府的騷擾戰中討回便宜的能耐,這張牌可為鞏固綠營的少輸備胎,但無法帶來意外勝利的期待。姚文智就嫌弱了,尤其以一個經營這麼久的政治人物來說。 

鄭麗君在扁政府當過青輔會主委,這次是第二次入閣。她在文化部長的表現,若依媒體上斷續看到的報導,似乎文化界人士間有不錯風評,民意調查中民眾的滿意度在林全時期內閣排行前面。 

但一方面文化事務和人民最切身痛的民生經濟或公平正義距離較遠;一方面她似乎也是按步就班型官員,沒有藉機炒作官員大刀擴斧形象的動機或代表作〈質疑她是否有做很多事也算〉;加之過去沒有親身選戰經驗,在國會不分區似乎也沒有做出民眾可辨識的品牌形象〈公督盟評鑑是另一回事〉。 

總之,大概就是一位形象清新、年輕及女性的官員。能力、魅力及政治風格的評價,放在台北市長選舉層次,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的,只能透過選戰的對壘過程中來呈現。 

因此,個人固然對她有意外表現的期待,但不可否認也有像當年連勝文在藍營內開高走低的風險,但民進黨終究要在台北市培養人才,就當做是為柯文哲連任下台後的接棒人選,鄭麗君的確是值得民進黨推出來一搏。 

今天見報綠營有人提到,鄭麗君是活棋,到新北的可能性高於台北。鄭麗君以前住萬華,現在住內湖,唯一的資產是中規中矩的形象〈離蘇貞昌、游錫堃等天王級人物的號召力和黨內聲望有一大段距離〉,徵召到新北市,只會玩壞這個人選。而且台北市比新北市,民進黨更缺人選,新北的林淑芬足可取代鄭麗君的優勢〈姑不論現有表態參選人〉。 

至於鄭麗君面對的柯文哲,在上述個人前文中寫到: 

「直白、效率、魄力、省錢、務實、公平」最近發現前文漏了「公安」這個品牌形象〉,做民意訪查,要找到同時認同柯文哲這六大形象的或許不會很多,但在長期超高媒體爆光度和柯阿伯式的聚焦力下,要找到不因各種原因或背景,認同這其中二、三個形象的人,或許也不多。

這正是柯文哲的殺傷力,即使是年輕柯粉以外族群,你不會「很滿意」,但「還算滿意」跑不掉。一個脆弱的品牌面向,可以用另一個強勢品牌面向獲得包容,而繼續支持。他手上的〈品〉牌夠多,多數政治人物網友講得出的特色,或許二樣、三樣,被踢爆其一,可能整組毁了。 

柯文哲的品牌力有一個大致特色,就是「放諸四海皆準性」。民間公司也一樣,甲公司「直白、效率、魄力、省錢、務實、公平」,很好;乙公司「直白、效率、魄力、省錢、務實、公平」,也很好。但是你無法從這裡辨識出甲公司和乙公司有什麼差別,它們又是在做什麼的。 

柯文哲是背著企管教科書在當市長的,所以他提出來的改革標準或宣傳政績,多數人很容易共鳴,放在民間公司的效能傳說和政府官僚文化的刻板印象對比脈胳下,共鳴效應更加擴大。 

所以為了拼省錢形象,柯文哲不談8年超越新加坡了;城市發展30年計畫消音了許多;想再花2000億蓋南北環線捷運,不能喊太大聲,才能在前瞻計畫立法時講「捷運會虧到不省人事」捅中央一刀,順便賺自己會替人民看緊荷包的名聲;最近他說文山區滯洪池省了十幾億,其實因為原本規劃依都市計畫買地做,現在直接跟國防部要地,省了十幾億是事實,但市有地也少了儲備,下任市長要在文山區建設,要編錢買地,市民到頭來也沒賺,而且似乎那地方原本可以蓋的幾百戶社會住宅,跟著沒有了。 

面對無所不用其極把企管教科書裡的工具理性形象,玩到極致而獲得認同的柯文哲,鄭麗君的成功機會至少有二個努力的方向: 

一是以萬華人、內湖人的角色,帶動選民一起思考什麼是「台北人」或「台北城」,想像台北的未來面貌。也就是核心主軸就是柯文哲忘記的「超越新加坡、30年城市規劃」這一類的主觀路線。如同一個家庭,柯文哲像是一個只想幫家庭存款累積越來越多的家長,鄭麗君是和家人一起佈置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和家庭生活的家長,即使要花一些錢。就像這二天俞大維宅古蹟事件,一般地方政府是迫不及待要指定古蹟,只是沒有錢的心態,台北市是常常吹擂剩多少錢,卻把地方的文化保存責任往中央丟。柯文哲關心他是不是一個市民認為很聰明的人物,似乎高於對台北這個城市本身的感情和責任。 

二是不可忽略上述工具理性的殺傷力,所以要結合市議員和北市卸任官員〈他們最可以看出眉角〉,客觀全局地檢視柯文哲塑造上述那些品牌形象的事件原委,拆解背後的數字遊戲〈當然也必然有貨真價實的部分,就要避免擦槍走火的攻防〉,例如甲政策的效率是否建立在乙政策的延宕之類之政府常情,一點一滴去削弱傳說中的「神蹟」〈這需要藉由其他縣市實際類似經驗,來說明台北經驗的尋常性。例如上述文山區滯洪池案例,只是放任柯文哲宣傳工程省十幾億,無疑是「神級奇蹟」;但加上說明是中央給地,所以不必出錢買地,就變成「聰明人做的事」,這種事如果林佳龍也跟中央要一塊地建設,也可能一下省幾十億;再加上若因此沒地蓋社會住宅了,就有欺騙社會的質疑空間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Norma
2017/10/25 11:44
她這麼次,跟現任的差不多沒水準,台北人看不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