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晚唐詩人杜牧的詩句,描述南朝時期南京佛寺林立的盛況。
多年前走訪南京,唯美的感覺沒有了,卻在日本奈良,尋到了中國南北朝史蹟。
搭上往奈良的車,前往法隆寺。
賞楓的季節裡,遊客不多,閒適悠緩的步調,有別於人聲吵雜的京都。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入暮時分,遊人漸離,踩上碎石步道,空氣清爽,風過樹梢。
南大門
靜極了,這寺院!
法隆寺,被譽為世上最古最精美的木造建築群,1993年被列為日本首座「世界文化遺產」
西院伽藍 五重塔 中門
中門
日本最古老的仁王像
聖德太子,西元607年建創了法隆寺。那時代,世稱飛鳥時代(552~644),是日本剛開始學習中國文化的時代。
在日本人心中,聖德太子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與隋煬帝同一年代,是日本第一位女皇椎古天皇的輔政者,以賢明著稱,精通中國經典,一心禮佛,廣興寺院。
西元600年,聖德太子派遣第一批留學生到隋朝宮廷,學習中國文化,遂影響日後的大化革新(646),更影嚮元明天皇710年在奈良大規模的築城,仿唐長安建「平城京」。
走進西院伽藍,彷彿穿越時空,走入南北朝的文化氛圍,眼前的金塔、五重塔,歷經千年風霜,斗拱雄大,圓柱粗獷,簡潔安靜的風格,有別於明清以來,五光十色,瑰麗繁複的寺院風格。
一重一重飛揚律動的飛簷,如大鵬展翼高飛,六朝時代飄逸的多重塔,如今只能在日本看到。
來過日本次數多,看過古老建築無數,但呈現眼前的,卻是此生所見最美麗的木造建築。我痴痴地看著眼前的金堂、五重塔,一步一嘆,頻頻回首。
法隆寺內,處處皆國寶,蒐羅了日本建築、雕刻、繪畫美術方面的精品傑作。
金堂內供奉的釋迦三尊像,西元七世紀所作的雕像,承襲著中國六朝時代北魏北齊的手法,簡潔安靜,姿態雍容。
經藏
鐘樓
東院伽藍
東院,中央的八角形建物-夢殿,屋頂有火焰形的珠寶,為紀念聖德太子所建,供奉救世觀音。
同寺,亦有來自朝鮮的百濟觀音像,扁平而優雅的體態,在日本佛教美術界,享有盛譽,是飛鳥時代特有的形式。
聖德太子,在十七條憲法中,明定佛教為國教,他不僅精讀中國儒教,且鑽研佛教經典,更註解法華、勝鬘、維摩等三經義疏。
聖德太子講述三經地-三經院
聖靈院-聖德太子,這位使中國宗教與文化得在日本奠基的關鍵人物,日本人尊崇他,為他設祠立院。
走不完的殿閣,數不盡的佛像,我在五十餘座建築群中,稱頌流連,除了緬懷一代聖哲,更感激日本各界對千年古蹟的悉心修繕,不僅彰顯日本傳統文化精髓,並讓後人一窺漢民族的工藝技術美學觀念。
法隆寺,就像一座歷史迴廊,幾經風雨,屹立不搖;而聖德太子的精神,泛漫在山色古刹間,遍照四方,永植人心。
- 1樓. 快樂水兵甲狗狗2014/03/16 18:55從未到過日本, 所以記下『步出關西空港,往奈良的火車,轉公車往法隆寺。世上最古最精美的木造建築群,1993年日本首座「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