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The end of riddle story》
人物滿有趣的,不過誠如我在總論所說的,太多「那些年」了,這種純愛橋段看久會有點膩。
推理上,一開始我們會以為偵探是要透過一塊碑文,揭破四十年前的懸案,這讓我有點期待,不過最後偵探要面對的還是現在的問題。偵探的推理是作者故意製造,算是滿幽默的設定;不過真相部分,在情理上還是有點不通。我想如果要達成那個目的,只是按個鈕就好了,好像不用搞得那麼麻煩,要是女孩不肯,或是真沒辦法回來怎麼辦?至於那個數字涵意部分,我真覺的兩個六十幾歲的阿公阿媽不會玩那麼浪漫的遊戲。
總結來說,算有趣但不夠精彩的故事。
32. 《河神的法則》
一樣是故事設定有趣,但推理能量不足。
基本上,整個故事沒什麼推理邏輯可言,反正就看誰被殺手(米雅)和被害人(夏拉)的靈魂附體,而附體一事又沒什麼科學或非科學(ex照妖鏡之類的)的方法可以判斷,只能靠直覺,最後就衍變成是作者一個人在自圓其說。
更糟糕的是這些附體的設定還會一直變動,一開始說「米雅只會附在十七歲的男孩身上」,後來告訴我們「十七歲」這個設定是假的,再後來變成「男孩可以變成女孩」,就算我不用推理小說的標準,改用奇幻小說的標準來看,這樣的設定變動恐怕也會令人翻桌。
38. 《Siri代理人》
同樣是故事大於推理。作者的文筆很好,故事安排也滿有趣的,設計出一個很討人厭的Siri代理人也很有創意,不過因為整篇故事太著重於Siri的設定,結果推理部分交待不完整,是個失策。
作者一開始設計了一個本格式的謎題,也在故事後面解開了這個謎題,但這並沒有解開整個案件。我從頭到尾不知道兇手是誰,也看不出動機為何,也看不出這起謀殺案和Siri有何關係。
只能說,作者在結尾時太沉醉於營造一種科幻驚悚的氛圍,忘記推理小說的案子還沒了結,相當可惜。
41.《漫長的告白》
我必須坦承,輕小說的BL實在不是我的風格,不過這倒不是這篇的扣分因素。這篇的問題一樣是出在推理的邏輯上。
最大的問題是,死者在死前做的事情未免也太多了吧,他不但輸入號碼,還撥出去,還響了十秒才掛斷,然後人家回撥他不接,還進行刪除,最後才乖乖死去。
有那麼多時間,你是不會打電話求救啊!或是直接打電話說你要說的話啊,搞那個留言一點意義都沒有。
其他很多地方也沒交待清楚,例如偵探看起來跟死者很熟,但通篇也沒交代兩人的關係。
總言之,這篇故事一些小謎題算是有趣,但整個組在一起就失去平衡。
44. 《夜之笑顏》
這篇其實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我在評選過程中一直盡力護航,無奈其他評審皆不採。整篇作品也確實有些瑕疵,因此只好放棄。
我喜歡這篇作品主要理由,在於核心人物小女孩的行為和心理都相當精彩且合理,所有小女孩的行為,都在故事中設有伏筆,而且是很深沉的那種,我看完真相之後,不禁為悲哀且扭曲的真相,掬了一把眼淚。
不過這篇問題出在文字和說故事的方法上。作者的視角變幻太過頻繁,時而以父親、時而以大學生、中間有時又會轉換到警察視角,常常錯綜不清,這或許有點像人家說的「第四人稱」視角,也就是以全知者的觀點去描寫角色的視角,但我想即便如此,這篇故事中用的還不甚成功,減損了故事的可讀性。